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

ID:34886326

大小:1.54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3-13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_第1页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_第2页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_第3页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_第4页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授予单位代码10089_学号或申请号2012226】对妗(E搿大§HebeiMedical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科学学位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研究生:孟庆汀导师:王庆贤教授专业:外科学二级学院:第三:医院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本学位论文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本学位论文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归河北医科大学所有。河北医科大学有权对本学位论文进行交流、公开和使用。凡发表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北医科大学,试验材料、原始数据、申报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均归

2、河北医科大学所有。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导师签章二级学院领导盖章:年?月?。日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等内容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本论文由本人独立撰写,文责自负。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3英文缩写⋯⋯⋯⋯⋯⋯⋯⋯⋯⋯⋯⋯⋯⋯⋯⋯⋯⋯⋯⋯⋯⋯⋯⋯⋯⋯6探究论文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前言⋯⋯⋯⋯⋯

3、⋯⋯⋯⋯⋯⋯⋯⋯⋯⋯⋯⋯⋯⋯⋯⋯⋯⋯⋯⋯⋯7材料与方法⋯⋯⋯⋯⋯⋯⋯⋯⋯⋯⋯⋯⋯⋯⋯⋯⋯⋯⋯⋯⋯⋯⋯7结果⋯⋯⋯⋯⋯⋯⋯⋯⋯⋯⋯⋯⋯⋯⋯⋯⋯⋯⋯⋯⋯⋯⋯⋯⋯⋯8附图⋯⋯⋯⋯⋯⋯⋯⋯⋯⋯⋯⋯⋯⋯⋯⋯⋯⋯⋯⋯⋯⋯⋯⋯⋯⋯10附表⋯⋯⋯⋯⋯⋯⋯⋯⋯⋯⋯⋯⋯⋯⋯⋯⋯⋯⋯⋯⋯⋯⋯⋯⋯⋯12讨论⋯⋯⋯⋯⋯⋯⋯⋯⋯⋯⋯⋯⋯⋯⋯⋯⋯⋯⋯⋯⋯⋯⋯⋯⋯⋯13结论⋯⋯⋯⋯⋯⋯⋯⋯⋯⋯⋯⋯⋯⋯⋯⋯⋯⋯⋯⋯⋯⋯⋯⋯⋯⋯17参考文献⋯⋯⋯⋯⋯⋯⋯⋯⋯⋯⋯⋯⋯⋯⋯⋯⋯⋯⋯⋯⋯⋯⋯⋯17综述开放性跟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18致谢⋯⋯⋯⋯⋯⋯⋯⋯⋯⋯⋯⋯⋯⋯⋯⋯⋯⋯⋯⋯⋯⋯⋯

4、⋯⋯⋯⋯⋯30个人简历⋯⋯⋯⋯⋯⋯⋯⋯⋯⋯⋯⋯⋯⋯⋯⋯⋯⋯⋯⋯⋯⋯⋯⋯⋯⋯31中文摘要跟骨切线位上跟骨的放射解剖学观察和宽度的测量摘要目的:跟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骨折的2%,约占跗骨损伤病例的60%,75%为关节内骨折,而且80~90%发生于青壮年男性,部分病例将因伤致残,对社会、家庭影响较大。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的因素包括:跟骨宽度和高度的改变,跟骨内、外翻畸形,关节面台阶状移位,Böhler角和Gissan角的改变。对于移位的跟骨骨折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长期随访表明,采用保守治疗,因跟骨骨折不能复位,易遗留跟骨变宽畸形,故致残率较高。近年

5、来,随着对跟骨骨折创伤机制及骨折类型的深入研究,骨科医师对跟骨骨折的诊疗经验已有很大提高。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认同。因此多数学者均主张对于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但在跟骨骨折手术中,为明确跟骨宽度恢复情况多采用常规的跟骨轴位透视,常常需由术者双手握持患者踝部,医患双方需接受大量的X线辐射,而且随投照角度不同,获得轴位图像变化较大,不利于术中客观评价跟骨宽度。为此我们设计了跟骨切线位X线投照,并在跟骨切线位X线片上进行跟骨放射解剖学观察,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跟骨外侧壁与解剖标志的关系,并测量跟

6、骨宽度,为临床治疗跟骨骨折评价跟骨变形情况,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方法:采用SIEMENSAxiomAristosFXDRX线机,X线入射方向为第4、5跖骨头之间中点与跟骨体外侧缘的连线,此时足内旋约15-20°(Fig.1),曝光条件为71.5kv;4.0mAs,于跟骨中部与检查床平行处放置标尺,对患者性腺及其它敏感部位穿铅衣防护,选取57例正常跟骨切线位X线片与10例(12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切线位X线片。对跟骨进行放射解剖学观察,找到跟骨宽度的判断方法。结果:在跟骨切线位X线片上,跟骨载距突投影呈鸭嘴状,其上方为中跟距关节面,跟骨体部投影成椭圆形,其上方的弧为后跟

7、距关节面投影。跟骨外侧壁不超过外踝窝内侧的垂线(Z线),正常跟骨该椭圆形投影的纵轴a为3.52±0.41cm,横轴b为:2.56±0.28cm,a/b比值为1.40±0.11。1中文摘要跟骨骨折后a为3.22±0.61cm;b为3.88±0.71cm,其中a/b比值为0.91±0.24。本组患者中57例(57侧)正常跟骨患者及10例12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宽度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跟骨外侧壁若超过外踝窝内侧的垂线(Z线)即提示跟骨变宽,而且跟骨体椭圆形投影的a/b比值可用于定量评价跟骨骨折后的变形情况。结论:采用跟骨切线位X线片确定跟骨宽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