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ID:34882431

大小:10.06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9-03-13

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_第1页
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_第2页
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_第3页
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_第4页
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71851(H12分类号.:S学校代码;UDC:630.1研究生学号:2012051144密级:?*扯农卷奇衣大争2015届攻读硕去学位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类型学术型硕dr*方向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评价研究生唐丽丽‘?指导教师李登武教授,,完成时间20巧年日月中国陕西杨凌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硕击学位(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巧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果;论文中的研究数据及结

2、果的获裸完全符合学校《关于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一妨后果与法律责任均》如果违反此规定,,由本人承担。尽我所知,除了文中梓别加"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丈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结果,也不包含其他人和自己本人已茨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一。与我同王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的致谢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曰研究生签名:时间:年矣月I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的承诺本人承诺:我的硕去研究生唐丽丽所呈交的硕去学位(毕业)论文是在我指

3、工及取结果职工的结果,严格按照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得的研究,属于我现岗务作并作校《关规北农林大研道德行规》而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于范西科技学究生学术的暂定学校《北研行规》接按果违反关于规范西农林科技大生术道德定,愿受学学学究学的替我校关规处理承担任。定的处并相应导师连责有罚带签之名时间日月导师^^^Classificationcode:S718.5Universitycode:10712UDC:630.1Postgraduatenumber:2012051144Confidentialitylevel:ThesisforMaster’

4、sProfessionalDegreeNorthwestA&FUniversityin2015ECOLOGICALSTOICHIOMETRYCHARACTERISTICSOFPINUSBUNGEANANEEDLEANDRESPONSETOENVIRONMENTALFACTORSMajor:ForestyResearchfield:ForestmanagementNameofPostgraduate:TangLiliAdviser:Prof.DengwuLiDateofsubmission:May,2015YanglingShaanxiChina项目资助

5、本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科技创新专项(重点项目)(QN2011077)资助。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摘要白皮松是我国珍贵树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白皮松具有广阔的地理分布区域,遍布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四川、湖北和湖南七省;但分布面积不大,多呈零星块状,且部分分布区内环境条件遭到人为破坏,造成白皮松林大面积锐减。因此,对于白皮松天然林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亟待重视。本文研究白皮松针叶中C、N、P含量与凋落物、土壤间C、N、P含量的相关关系及地理、气候和土壤三大环境因子对针叶C、N、P含量的影

6、响,对于深入了解天然白皮松林中各组分(针叶、凋落物、土壤)的养分循环规律和白皮松树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白皮松为研究对象,对白皮松针叶、凋落物、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SPSS软件中Pearson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关系,阐明了白皮松林内养分循环规律并找到养分限制元素;通过分析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地理、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响应,揭示了白皮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驱动力因素;将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气候条件(年均温、降水量、无霜期、日照时数)、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全C、N、P)等9个变量作为输入因

7、子,建立了以白皮松针叶C、N、P含量为输出因子的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内白皮松针叶C含量变化范围为422.36~451.24mgg-1,均值为432.01mgg-1,针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7.01~26.08mgg-1,均值为19.09mgg-1,针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1.14~2.89mgg-1,均值为1.56mgg-1,其中针叶N含量小于全球(20.1mgg-1)和我国植物叶片N含量(20.24mgg-1)的平均值,而针叶P含量远高于全球(1.12mgg-1)和我国植物叶片P含量(0.99mgg-1)的平均值;白皮松针

8、叶C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要远小于N、P含量,表明白皮松针叶中C含量相比于N、P更趋于某一稳定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