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

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

ID:348525

大小:9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26

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_第1页
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_第2页
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_第3页
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_第4页
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目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前言21.有效成分的研究21.1主要成分挥发油21.2黄酮类化合物31.3其他42.药理作用研究42.1抗菌作用42.2抗病毒作用52.3抗炎镇痛作用52.4利尿作用52.5抗过敏、平喘作用62.6抗钩端螺旋体作用62.7抗肿瘤作用62.8增强机体免疫功能62.9毒副作用73.总结7参考文献8内容摘要:鱼腥草含有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癸酸等成分,其中癸酰乙醛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药理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抗炎等作用,故在呼吸科、消化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中都有广泛

2、的应用。关键词:鱼腥草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Abstract:Itssebacicacidcontainingacetaldehyde,methylketonecompoundsareanalyzed.the,suchasacidcomposition,whichhasbeentheacylationsebacicacetaldehydemicroorganismactivity.Thepharmacologicalresearchshoweditshasantibacterial,antiviralandstrengthenthebody'simmune,anti

3、-inflammatoryeffects,andsoon,XiaoHuaKean,surgery,gynecologyandentdiseasesarewidelyused.Keywords:HouttuyniacordataactiveprinciplePharmacologicaleffectsClinicalapplication9前言鱼腥草为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1]性辛,味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功能,所以主要应用于肿痈吐脓、痰热喘咳、

4、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2]鱼腥草原名“蕺”,始载于《名医别录》下品。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本草纲目》载:“其叶腥气,故俗称鱼星草。”其别名多因地而异,如:猪鼻孔(四川)、鸡儿根(湖南)、臭灵丹、臭荞麦(浙江)等。鱼腥草在我国仅存一种,主要分布与我国中部、东南部及西南各省(自治区)。东起台湾,西南至云南、西藏,北达陕西、甘肃。1.有效成分的研究鱼腥草含有多种成分,如挥发油、蕺菜碱(cordarine)等。[3]其中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另外,鱼腥草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近来国外学者已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抗癌活性结晶物。日本学者从鱼腥草的氯仿提取物

5、中分得2种抗血小板聚集的成分,顺式-N-(4-羟基苯乙烯基)苯甲酰胺[cis-N-(4-hydroxystyryl)benzamide]和反式-N-(4-羟基苯乙烯基)苯甲酰胺[trans-N-(4-hydroxystyryl)benzamide],被认为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成分。1.1主要成分挥发油鱼腥草的地上部分含有挥发油,鲜草的含量约为0.0049%,油中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Decanoylacetaldehyde),具有有抗菌活性。除了癸酰乙醛外挥发油中还含有癸醛(capricaldehyde),癸酸(capricacid)、月桂醛(lau

6、ricaldehyde)、月桂烯(myrcene)及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部分无机盐(如氯化钾、氯酸钾)、蕺菜碱等。其实早在1921年国外就报道过鱼腥草中含有癸醛(capricaldehyde)、月桂醛(lauricaldehyde)等成分,但这些化合物都没有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1952年IsogaiH报道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鱼腥草中提取的精油里发现有一种抗菌物质,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不久即报道从鱼腥草中分离出该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并确立了化学结构,定名为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CH3(CH2)8CO

7、CH2CHO9,与月桂醛(lauricaldehyde)均有特异臭气味。[5]另外还含有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丁香烯(caryophellene),龙脑醇乙酷(bomylacetate),罗勒烯(ocimene),1,8-按叶素(1,8-cineol),邻、对、间-苯甲酚(O-、m-、p-cresol)。[6,7,8]主要成分癸酰乙醛因其游离状态不稳定,易于聚合失效,成品必须制成性质较稳定的加成物形式。1971年国内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其亚硫酸加成物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原料成为合成鱼腥草素,使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8]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