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ID:34851707

大小:1.53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3-12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_第1页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_第2页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_第3页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_第4页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水质综台评价与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如水的色、味、嗅等。然而,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影响,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排放不断增加,使得河流湖泊的污染日趋严重,水质的破坏已经不能简单的根据感观来判断。因此大量的水质评价指标形成,水质的评价标准就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前苏联学者W.I.Vemadcky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对地球河湖的水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而真正的河流水质监测工作始于19世纪末,当时欧洲少数河流己严重污染。最初只监测溶解氧、PH、大肠杆菌等几项,后来随着工业发展和规定的水质监测项目己超过100项。自50

2、年代起,国际水文学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水质研究计划。从感观评价到后来的采用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水质评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定量性。1965年,P.K.Horton提出了水质评价的质量指标法(QI),以此标志着水质现状评价工作的开始。随后,R.M.Brown等于1970年提出了水质现:状评价质量指数法(WQI),N.L.Nemerow在其《河流污染的科学分析》一书中提出了另一中指数法一内梅罗法,并对纽约州的一些地面水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指数分析。其后,又有Prait、古拉利等人提出各种指数法。1977年,Ross在总结以前的一些水质指数的基础上对英国的克

3、鲁德河进行水质评价研究,提出了一种较简明的水质指数计算方法。进入90年代后,水质评价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各种数学方法和模型都得到了应用,如Puckett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美国弗吉尼亚州某些河流的主要离子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前东欧和苏联的多数学者在评价时不仅考虑物理——化学指标,还考虑生物指标,使水质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我国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始于1973年。最早是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其中包括了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价内容。随后,开展了如官厅水库、松花江、图们江、白洋淀、湘江、杭州西湖、武昌东湖、昆明滇池、太湖、东海海域及南海海域等水

4、环境的专题质量评价工作。其中,在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提出了水质质量系数;上海地区水系水质调查组提出了“有机污染综合评价”的概念:在南京城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中,提出了“水域质量综合指标”,使用了叠加型指数法;在图们江水系污染与水质资源保护研究中提出了均值型指数法。197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我国地表水水质污染现状评价中,提出了一种评价地表水质污染指数,其目的是对我国东部的河流进行污染程度评价。70年代末,广州进行了水质分级评价。1981年第一次全国水质评价,采用了单项评价法、地图重叠法和按河流长度加权的水质指数算术均值法。接着

5、,在洋河水质评价中,打破了以往仅用一个确定的指数评价水质的方法,提出了水第一章绪论质的隶属度概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模糊数学、随机模型、灰色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又相继应用在水质评价中。现在,水质评价成为几乎所有综合环境质量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2.2常见的水质评价方法1.2.2.1指数法指数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作为该水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尺度。在20世纪60、70年代,综合指数法的研

6、究和应用较多,国内外已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模式,如Newerow模式【1】、均方差模式【2】、指数模式p】和向量模式【4】等。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美国学者内梅罗在《河流污染科学分析》一书中提出了该污染指数。它是根据水的不同用途,拟定相应的水质标准,作为计算水质指标的依据。综合指数法计算简单、操作容易,但是在运用同一数学模式对某些质量完全不同的环境进行评价,计算的综合指数确可能一致,这表明综合指数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性,因而无法区分不均同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能客观的评价环境质量。1.2.2.2模糊理论方法模糊理论方法是根据客观事物问的特征、亲疏程度

7、和相似性,通过建立模糊相似性关系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f5l。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环境污染程度、分类级别都是一些客观存在的模糊概念和模糊现象,一次应用模糊集理论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比“非此即彼”的常规评价方法更能客观地反映环境污染状况。近10年来,模糊集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且大都集中在对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方面,主要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聚类法、模糊模式识别法、模糊概率法等。1.2.2.3灰色系统理论方法1982年,我国学者邓聚龙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161,随后,很多学者将其应用到水质评价中。从系统信息的明确性角度出发,水质评

8、价是一个外延确定而内涵不确定的问题,属于灰色系统范畴。灰色系统理论方法与模糊理论方法在评价中的应用也是比较相似的。灰色评价法通过建立与隶属度函数相似的白化函数,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