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

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

ID:34804394

大小:6.15 MB

页数:108页

时间:2019-03-11

上传者:U-22107
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_第1页
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_第2页
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_第3页
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_第4页
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影响的研究——基于信息加工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一躲个叫签字日期:矽侈年乡月/。日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堑堡王太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塑堡王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储躲母刁前签字日期:叫夕年岁月/夕日/导师签名:签字日期:沙廖年;月/。日 委托书本人杨隽萍。系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唐鲁滨与陆哲静之导师口唐鲁滨与陆暂静两位学生所完成和修改后之学位论文我已看过,同意其论文定稿,且认为其二位已达到相关要求,可以准予毕业和授予学位。因本人身在国外.特委托我校经管学院胡旭徼老师代为在唐鲁滨与陆哲静的《硕±学位申请书》等有关其毕业和学位的表格上代为签字,委托期限自2013年3月1目至3月31曰口特此证明113685759888彩堵。矽易f孕{/’;联系电话:.≥哆|≥。弓/3受托人:胡旭徽联系电话:7弓汐乡≥多矿&罗矿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创业风险是所有创业者进行创业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及早识别相关风险,及时实施控制,让新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已然成为创业者和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是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影响创业者信息的搜寻和获取间接影响创业风险的识别结果;同时,创业者特质会影响创业者对信息的解读和判断,导致不同特质的创业者在拥有相同社会网络的情况下识别出不同的风险。以往研究多从风险识别的内容和方法角度进行探讨,缺乏对创业风险识别机理的深层次探讨,不能很好地解释具体的影响路径,给出合理的指导建议,因此有必要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本质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其影响的机理。本文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深入分析了创业风险识别机理,引入信息获取作为关键变量,以信息为主线,将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与创业风险识别连接起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构建了具体的创业风险识别模型,重点对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创业者特质与风险识别的关系、信息获取的中介作用以及创业者特质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逐一检验,以期揭示出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内在原因,进一步丰富完善创业风险管理理论。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分别检验了社会网络与信息获取的关系、信息获取与创业风险识别的关系、信息获取的中介效应以及创业者特质的调节效应,得到以下结论:(1)信息获取对于创业风险识别有着显著的正向积极影响。(2)社会网络结构洞和网络强度两维度对创业风险识别有一定的影响,但网络规模对创业风险识别没有显著作用。(3)信息获取在网络规模与创业风险识别关系中没有显著中介效应;但在网络强度与创业风险识别关系中有一定的中介作用。(4)创业者社会特质对信息获取与创业风险识别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经验经历丰富的创业者更容易从获取的信息中识别出相关的创业风险。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将心理学经典的信息加工理论引入创业研究领域,扩展了创业风险识别的研究,从信息加工的视角来探究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流程,为进一步研究创业风险识别与其影响要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引入了信息获取这一关键变量,从微观的角度来解答社会网络和创业者特质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通过何种路径、何种方式来影响创业风险识别这一问题,更有理有据地证明了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与风险识别之间的关系,为以往的研究提供补充。关键词: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信息获取;创业风险识别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Entrepreneurialrisksareinevitableforeveryentrepreneurduringentrepreneurshipperiod.Howtoidentifyingtherelatedrisksmoreearlier,adoptingmeasurestimelytocontrol,andmakingthestart—upsdevelopinghealthilyandstably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concemedandstudiedamongentrepreneursandscalars.Pastresearchhadfoundthatsocialnetworkisthemainway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anditcanimpacttheresultof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indirectlythroughinfluencingthediscoveryandobtainingofinformation.Atthesametime,entrepreneurtraitwouldaffectentrepreneur’Sinterpretationandjudgmentofinformation.Itresultedinthe·entrepreneurswhohasdifferenttraitrecognizingdifferentriskwhenhadthesamesocialnetwork.Mostofpastresearchexploredriskrecognitionfromcontentandmethodsperspectiveandlackofhi.曲leveldiscussiononthemechanismof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Itcouldn’texplainthespecificimpactpathwellandgivereasonablerecommend.Soitwouldbenecessarytoexplorethenatureof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andbasedontheseanalysestheinfluencemechanismofdifferentinfluencingfactors.Basedon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thispaperanalyzedthemechanismof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deeplyandintroducedinformationaccessaskeyvariable.Thenfollowingthemainlineoftheinformation,broughtsocialnetwork,entrepreneurtraitand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intothesameanalyticalframework,builtaspecificmodelof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putemphasisonexplorationoftherelationshipamongsocialnetwork,entrepreneurtrait,informationaccessandriskrecognition,themediatoreffectofinformationaccessandtheregulationroleofentrepreneurtrait.Basedontheoreticaldeduction,putforwardcorrelativehypothesisandtestedthemonebyonetorevealtheinternalcausesforentrepreneurialSuccessorfailure,andfurtherenrichandperfectentrepreneurialriskmanagementtheory.Intheempiricalanalysis,thispapertestedthe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III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networkandinformationaccess,therelationshipbetweeninformationaccessand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themediatoreffectofinformationaccessandtheregulationroleofentrepreneurtraitrespectively,gotthefollowingconclusion:(1)Informationaccesshadasignificantpositiveimpacttoentrepreneurialrisksrecognition.(2)Thetwodimensionofsocialnetwork:structuralholeandnetworkintensionbothhadasignificantimpactonentrepreneurialrisksrecognition;butnetworksizehadnoimpactonentrepreneurialrisksrecognition.(3)Informationaccesshadnomediateinfluencebetweennetworksizeandentrepreneurialrisksrecognition;buthadsignificantmediateinfluencebetweennetworksizeandentrepreneurialrisksrecognition.(4)ThetestonthemoderatingroleoftheentrepreneurtraitonentrepreneurialrisksandinformationaccesshadshowedthattheentrepreneurwhohadawealthofexperienceCanrecognizecorrelativeentrepreneurialriskfromtheinformationobtainedeasily.Themaininnovationsofthispaperareasfollows:introducedclassicalpsychologicaltheory-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intoentrepreneurshipresearch,expandstheresearchof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exploredtheprocessofinformationprocessinginthe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procedurefromtheperspectiveofinformationprocessing,providedanewresearchideaandperspectiveforafurtherstudyon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anditsimpactfactor;introducedinformationaccessaskeyvariable,triedtoanSWertheproblemabouthowsocialnetworkandentrepreneurtraitinfluenceentrepreneurialriskrecognitionfromthemicroscopicview,provetherelationshipamongsocialnetwork,entrepreneurtraitandriskrecognitionpersuasively,providedcomplementaritiesforpastresearch.Keywords:SocialNetwork;EntrepreneurTrait;InformationAccess;Entrepreneurial硒SkRecognitionIV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1V71引言⋯⋯⋯⋯...⋯⋯⋯⋯⋯.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选题意义⋯⋯⋯⋯⋯⋯⋯⋯⋯⋯⋯⋯⋯⋯⋯⋯⋯⋯⋯⋯⋯⋯⋯⋯⋯21.2论文结构安排⋯⋯⋯⋯⋯⋯⋯⋯⋯⋯⋯⋯⋯⋯⋯⋯⋯⋯⋯⋯⋯⋯⋯⋯⋯⋯31.3研究方法⋯⋯⋯⋯⋯⋯⋯⋯⋯⋯⋯⋯⋯⋯⋯⋯⋯⋯⋯⋯⋯⋯⋯⋯⋯⋯⋯⋯51.4研究流程⋯⋯⋯⋯⋯⋯⋯⋯⋯⋯⋯⋯⋯⋯⋯⋯⋯⋯⋯⋯⋯⋯⋯⋯⋯⋯⋯⋯⋯51.5研究的创新点⋯⋯⋯⋯⋯⋯⋯⋯⋯⋯⋯⋯⋯⋯⋯⋯⋯⋯⋯⋯⋯⋯⋯⋯⋯⋯6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92.1相关基本理论⋯⋯⋯⋯⋯⋯⋯⋯⋯⋯⋯⋯⋯⋯⋯⋯⋯⋯⋯⋯⋯⋯⋯⋯⋯⋯92.1.1风险管理理论⋯⋯⋯⋯⋯⋯⋯⋯⋯⋯⋯⋯⋯⋯⋯⋯⋯⋯⋯⋯⋯⋯⋯92.1.2信息加工理论⋯⋯⋯⋯⋯⋯⋯⋯⋯⋯⋯⋯⋯⋯⋯⋯⋯⋯⋯⋯⋯⋯.112.1.3社会网络理论⋯⋯⋯⋯⋯⋯⋯⋯⋯⋯⋯⋯⋯⋯⋯⋯⋯⋯⋯⋯⋯⋯⋯132.1.4创业者特质理论⋯⋯⋯⋯⋯⋯⋯⋯⋯⋯⋯⋯⋯⋯⋯⋯⋯⋯⋯⋯⋯⋯。152.2相关文献回顾⋯⋯⋯⋯⋯⋯⋯⋯⋯⋯⋯⋯⋯⋯⋯⋯⋯⋯⋯⋯⋯⋯⋯⋯⋯17’2.2.1创业风险识别相关研究综述⋯⋯⋯⋯⋯⋯⋯⋯⋯⋯⋯⋯⋯⋯⋯⋯。172.2.2社会网络相关研究综述⋯⋯⋯⋯⋯⋯⋯⋯⋯⋯⋯⋯⋯⋯⋯⋯⋯⋯⋯222.2.3创业者特质相关研究综述⋯⋯⋯⋯⋯⋯⋯⋯⋯⋯⋯⋯⋯⋯⋯⋯⋯.262.3本章小结⋯⋯⋯⋯⋯⋯⋯⋯⋯⋯⋯⋯⋯⋯⋯⋯⋯⋯⋯⋯⋯⋯⋯⋯⋯⋯⋯283研究构思和假设提出⋯⋯。⋯⋯⋯⋯⋯...⋯⋯⋯⋯⋯⋯⋯⋯⋯。⋯⋯。⋯⋯⋯⋯⋯⋯⋯313.1研究构思与模型构建⋯⋯⋯⋯⋯⋯⋯⋯⋯⋯⋯⋯⋯⋯⋯⋯⋯⋯⋯⋯⋯⋯..3l3.1.1问题的提出⋯⋯⋯⋯⋯⋯⋯⋯⋯⋯⋯⋯⋯⋯⋯⋯⋯⋯⋯⋯⋯⋯⋯⋯⋯⋯⋯⋯..3l3.1.2研究构思⋯⋯⋯⋯⋯⋯⋯⋯⋯⋯⋯⋯⋯⋯⋯⋯⋯⋯⋯⋯⋯⋯⋯⋯⋯.323.1.3变量界定及维度划分⋯⋯⋯⋯⋯⋯⋯⋯⋯⋯⋯⋯⋯⋯⋯⋯⋯⋯⋯⋯343.1.4整体模型构建⋯⋯⋯⋯⋯⋯⋯⋯⋯⋯⋯⋯⋯⋯⋯⋯⋯⋯⋯⋯⋯⋯⋯⋯403.2研究假设的提出⋯⋯⋯⋯⋯⋯⋯⋯⋯⋯⋯⋯⋯⋯⋯⋯⋯⋯⋯⋯⋯⋯⋯⋯.4l3.2.1社会网络对信息获取的影响⋯⋯⋯⋯⋯⋯⋯⋯⋯⋯⋯⋯⋯⋯⋯⋯⋯.4l3.2.2信息获取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443.2.3社会网络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453,2.4创业者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47V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本章小结⋯⋯⋯⋯⋯⋯⋯⋯⋯⋯⋯⋯⋯⋯⋯⋯⋯⋯⋯⋯⋯⋯⋯⋯⋯⋯⋯⋯⋯⋯⋯⋯⋯⋯..484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5l4.1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5l4.1.1问卷设计⋯⋯⋯⋯⋯⋯⋯⋯⋯⋯⋯⋯⋯⋯⋯⋯⋯⋯⋯⋯⋯⋯⋯⋯.514.1.2变量度量⋯⋯⋯⋯⋯⋯⋯⋯⋯⋯⋯⋯⋯⋯⋯⋯⋯⋯⋯⋯⋯⋯⋯⋯..524.2小样本测试⋯⋯⋯⋯⋯⋯⋯⋯⋯⋯⋯⋯⋯⋯⋯⋯⋯⋯⋯⋯⋯⋯⋯⋯⋯⋯564.2.1小样本数据来源⋯⋯⋯⋯⋯⋯⋯⋯⋯⋯⋯⋯⋯⋯⋯⋯⋯⋯⋯⋯⋯.564.2.2小样本检验的程序和标准⋯⋯⋯⋯⋯⋯⋯⋯⋯⋯⋯⋯⋯⋯⋯⋯⋯.564.2.3小样本量表的CITC和信度检验⋯⋯⋯⋯⋯⋯⋯⋯⋯⋯⋯⋯⋯⋯..584.2.4小样本的KMO和Bartlett检验⋯⋯⋯⋯⋯⋯⋯⋯⋯⋯⋯⋯⋯⋯⋯604.3本章小结⋯⋯⋯⋯⋯⋯⋯⋯⋯⋯⋯⋯⋯⋯⋯⋯⋯⋯⋯⋯⋯⋯⋯⋯⋯⋯⋯625大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635.1数据收集⋯⋯⋯⋯⋯⋯⋯⋯⋯⋯⋯⋯⋯⋯⋯⋯⋯⋯⋯⋯⋯⋯⋯⋯⋯⋯⋯635.2数据描述性统计⋯⋯⋯⋯⋯⋯⋯⋯⋯⋯⋯⋯⋯⋯⋯⋯⋯⋯⋯⋯⋯⋯⋯⋯635.3信效度检验⋯⋯⋯⋯⋯⋯⋯⋯⋯⋯⋯⋯⋯⋯⋯⋯⋯⋯⋯⋯⋯⋯⋯⋯⋯⋯655.4相关分析⋯⋯⋯⋯⋯⋯⋯⋯⋯⋯⋯⋯⋯⋯⋯⋯⋯⋯⋯⋯⋯⋯⋯⋯⋯⋯⋯685.5多重共线性与序列相关检验⋯⋯⋯⋯⋯⋯⋯⋯⋯⋯⋯⋯⋯⋯⋯⋯⋯⋯⋯685.6回归分析⋯⋯⋯⋯⋯⋯⋯⋯⋯⋯⋯⋯⋯⋯⋯⋯⋯⋯⋯⋯⋯⋯⋯⋯⋯⋯⋯⋯695.6.1信息获取与创业风险识别的关系检验⋯⋯⋯⋯⋯⋯⋯⋯⋯⋯⋯⋯.695.6.2网络强度、信息获取与创业风险识别的关系检验⋯⋯⋯⋯⋯⋯⋯.705.6.3结构洞、信息获取和创业风险识别的关系检验⋯⋯⋯⋯⋯⋯⋯⋯.715.6.4先前经验经历调节效应的检验⋯⋯⋯⋯⋯⋯⋯⋯⋯⋯⋯⋯⋯⋯⋯.725.7模型整体拟合检验⋯⋯⋯⋯⋯⋯⋯⋯⋯⋯⋯⋯⋯⋯⋯⋯⋯⋯⋯⋯⋯⋯⋯.755.8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765.9本章小结⋯⋯⋯⋯⋯⋯⋯⋯⋯⋯⋯⋯⋯⋯⋯⋯⋯⋯⋯⋯⋯⋯⋯⋯⋯⋯⋯..796结论与展望⋯⋯⋯⋯⋯⋯⋯⋯⋯⋯⋯⋯⋯⋯⋯⋯⋯⋯⋯⋯⋯⋯⋯⋯⋯⋯⋯⋯⋯⋯⋯⋯⋯⋯。816.1本文主要结论⋯⋯⋯⋯⋯⋯⋯⋯⋯⋯⋯⋯⋯⋯⋯⋯⋯⋯⋯⋯⋯⋯⋯⋯⋯.816.2研究局限及展望⋯⋯⋯⋯⋯⋯⋯⋯⋯⋯⋯⋯⋯⋯⋯⋯⋯⋯⋯⋯⋯⋯⋯⋯81参考文献⋯⋯⋯⋯⋯⋯⋯⋯⋯⋯⋯⋯⋯⋯⋯⋯⋯⋯⋯⋯⋯⋯⋯⋯⋯⋯⋯⋯⋯⋯⋯⋯⋯⋯⋯⋯⋯⋯83附录:调查问卷⋯⋯⋯⋯⋯⋯⋯⋯⋯⋯⋯。⋯⋯⋯⋯⋯⋯⋯...⋯⋯⋯...⋯⋯⋯⋯⋯⋯⋯⋯⋯⋯.93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97致谢⋯⋯⋯⋯⋯⋯⋯⋯⋯⋯⋯⋯⋯⋯⋯⋯⋯...⋯⋯⋯⋯⋯⋯⋯⋯⋯⋯⋯⋯⋯⋯⋯.⋯⋯⋯⋯⋯⋯⋯⋯99Vl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引言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1.1研究背景21世纪以来,创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日益受到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大量实践及众多研究表明,创业活动可以促进创新、推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信息的迅速膨胀、技术的日新月异,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更多风险。据GEM2010的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显示,我国的创业总体环境还处于有待改善的状态,同时,由于创业企业的新生性导致的成长劣势或弱性,使其比成熟企业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朱振坤和金占明,2009),导致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可见,新创企业在通过创业来寻找、开拓、争夺新市场的过程中,承受着极大的风险,只有最大限度地规避创业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抓住发展机遇,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新创企业的风险问题(Boyd&Vozikis,1994;Busenitz&Barney,1997;Kd'ueger)1993;Ka'ueger&Brazeal。1994),他们认为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复杂活动,通过对创业风险的研究可以引起创业企业的重视,使创业者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减少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推动中国创业的发展。关注和支持新创企业的发展,解决其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而及时识别出潜在的创业风险又是整个创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对创业风险识别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有意义。围绕这一主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从风险识别的步骤、方法、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及企业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群体意义的企业经营行为和竞争模式越来越成为企业有效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群体性代表的社会网络,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获取企业成长所需的资金、技术等关键性资源,也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作为创业者分析和解决创业中各类问题的依据(林嵩,2010)。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创业认知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rdichivili,eta1.,2003;Hills,eta1.,1997,1999;Singh,1998),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什么样的网络特征对风险创业风险更有帮助。另一方面,创业者特质对风险识别有怎样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但大多数研究侧重从单一的视角对创业风险识别进分析,或者对各种因素做综述性介绍(陈震红和董俊武,2007),实证研究则相对匮乏。此外,仅从创业领域对风险识别进行的研究多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其本质,需要进行领域间的合作(Mitchen,1994;Mitehelletal,2000;Gustafsson,2004),引入信息/jH-r-理论来解释识别这一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国创业背景下,只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社会网络和创业者认知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回答“创业的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风险的识别"以及“为什么有的创业者能够识别出创业风险而其他人却不能’’这两个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1.1.2选题意义新创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比一般企业面临更多资金短缺、市场不明朗、制度和管理不成熟等难题,不仅制约其发展,更威胁到其生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防范这些风险将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进而阻碍创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创业风险的识别对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创业风险识别有效性,成为创业风险识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创业风险识别的目的来看,创业者进行风险的识别就是为了发现内外部环境中的潜在创业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行动进行控制,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然而,国内对于创业者风险识别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深度明显不够,对于风险识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解释不精确。国外虽然有学者分别从个体的认知结构、个人风格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但很少有研究能够从信息的视角给出识别创业风险的内在机理。针对目前学者对于创业风险识别的重视和争论,本文试图从信息角度解释社会网络的三个维度对于创业者风险识别的影响作用,继而对创业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影响较大的认知特质进行分析,研究这些特质在信息感知和辨识阶段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本文聚焦于网络关系的构建、信息资源的获取、认知特质的培养与创业风险的识别,从影响风险识别的内部因素(创业者特质)和外部因素(社会网络)相结合的角度将这几个研究要素有机的整合在一个框架体系中,探讨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把握风险识别的本质,深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创业理论研究,也为进一步控制创业风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对现有创业风险识别理论研究的丰富与发展。本研究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创业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第一,对于创业者来说,本文从理论上澄清什么样的个体更容易识别到创业风险,有助于启发创业者合理地建构、维持并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获取更多的高质量信息,更及时全面地识别出可能的风险,培养特定的认知特质,提升风险识别的能力;第二,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帮助创业者减少创业风险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等),提高新创企业的成功率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1.2论文结构安排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探讨了创业风险识别的内在机理,以信息为主线,从信息获取的视角有效地把社会网络和创业风险识别结合起来研究,并从创业者特质这一内因,解释获取到的信息如何更有效的促进创业风险的识别,将影响风险识别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创业者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探讨对创业风险识别过程的作用,以此进一步丰富我国创业理论,对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构思和假设提出、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大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结论与展望。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一方面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及选题意义,以说明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这部分主要对本文与本文密切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创业者特质理论等进行梳理,并分析和总结这些理论在创业风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引入变量一—信息获取,对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创业者特质和创业风险识别这些相关研究要素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第三章,研究构思和假设提出。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相关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对研究要素进行界定和划分纬度,并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第二部分,通过理论推导,详细阐述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这部分在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卷,运用SPSSl6.0进行统计分析对本研究使用的问卷调研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小样本测试,剔除了一些项目,对问卷中所涉及到的测量指标进行净化、收集等情况进行详细介绍。第五章,大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在小样本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大样本分析,首先对问卷调研的样本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再对所设计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以验证模型和假设。并对假设检验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明确其在理论上的贡献及实践中的意义。第六章,结论与展望。该部分是对全文的梳理和总结,提出本文的结论,同时指出本问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以后的研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4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1论文基本结构1.3研究方法本文综合运用人类认知心理学、社会网络等研究中的一般研究方法,在采用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常规的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还充分考虑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相关理论的研究建立理论模型,并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创业者对创业风险的认知涉及心理学研究,在心理学实验研究法多为情景模拟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变量控制,从而考察具体变量对问题的影响程度,这样可以使创业理论研究成果更具应用性。本项目使用实验研究方法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创业者特质与风险识别关系,即认知差异对风险识别的影响程度。(2)问卷调查。针对所研究的变量指标纬度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实地调查和专业网站有针对性地发放问卷,对新创民营企业进行调查,本研究的受访者主要是这些企业的中董事长、总经理以及高层管理者,他们有些就是该企业创业者,即使不是创业者,对企业和创业者的情况也比较熟悉,使得问卷的效度提高。(3)统计类分析方法。在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来获得本研究原始数据后,还将采用必要的统计类分析方法来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预期将用到以下统计类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并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讨论。1.4研究流程本研究首先整理和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以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研究为切入点,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深入挖掘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与创业风险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理论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进一步分析创业者风险认知差异及社会网络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最后再以上述实证结果并结合案例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为创业企业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具体研究工作方案如下图1.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献资料搜文献资料研关键概念的界定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理论研究一创业风险理论一社会网络理论一信息加工理论创业风险识别研究创业者特质研究社会网络的研究创业者特质、社会网络对创业风险的识别理论模型的建立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社会网络对风险识别的影响研究初步设计调查问小样本测试修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处理与结果结果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完善、执行问卷U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提出调查ll建议联系调查对象执行问卷b提出建议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录理论再梳理再研究I》I得出结论图1.2论文研究基本流程1.5研究的创新点目前对创业风险识别研究的成果远远少于创业领域的其他方面研究成果,且很少对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人类信息加工理论,探究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这两个影响因素,分析其对风险识别的作用机理,以丰富和补充这一研究领域的成果。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心理学经典的信息加工理论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基于信息加工的视角解释创业风险识别的内在过程,认为创业风险的识别就是对外部信息进行识别的过程,即感知到风险信息,再对这些风险信息进行辨识,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风险的类型和特点,通过深入分析这一过程中的两个环节揭示创业者从接收信息到识别风险这一内在的原理,为进一步研究创业风险识别和其影响要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6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在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探讨中,首次引入信息获取作为关键变量,以信息为主线,探讨创业者社会网络如何通过影响信息获取的效果进而影响创业风险的识别,即从微观的角度来解答社会网络是通过何种路径来影响创业风险识别这一问题,更为深入的探讨了社会网络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的作用关系,为以往的研究提供补充。第三,在创业风险识别影响因素模型中,进一步分析创业者特质对风险识别结果的影响,创业者是创业风险识别的主体,本文从信息加工的视角进一步探讨这些创业者不同的认知特质在信息获取与创业风险识别关系中的主要作用,以此找出对复杂的创业风险识别活动更具解释力的有效解释模型和机理分析,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借鉴。第四,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多元研究方法。尤其是将创业学中研究方法和心理学中情境模拟方法一起纳入本研究的方法体系,可以更好的为本研究解释现象的本质提供帮助。7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1相关基本理论2.1.1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规律和风险控制进行相关研究的新兴管理科学,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美、德等西方国家,是为解决风险费用的处理、风险事后的企业财务恢复和资源利用等风险问题而产生的(Sharratt&choong,2002)。之后逐步扩展到项目风险和金融风险研究领域,并朝着企业整体风险和创业创新风险研究方向发展,以期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成本、公司的总融资成本和原有项目的机会成本。由于在概念界定和组成要素上有一定的重合,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现代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结合起来研究,甚至出现两者相互融合的情况。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探索风险管理单位如何选择相关信息类型,剖析风险因素的形成背景和风险的特征价值,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测量风险,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使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陈元,1999)。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是如何减少和控制企业资产安全性风险,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保证财务可靠性和法律规章的遵循的过程。英国FSA在《综合准则》中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定第一次在官方文件里明确将风险管理包含在内部控制之中。该准则指出,董事会应该保持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向股东报告关于企业所有风险管理的情况,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的控制和管理。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对银行业的内部控制提出具体要求:以信誉风险控制为重点,了解主要风险,并为这些风险设定可接受的水平,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识别、计量、监督以及控制这些风险,从银行自身、行业和市场监管三个角度来促使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这也体现出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DOD认为风险管理是处理风险的行为或实践,包括风险计划、辨识和分析风险区域、制定风险解决方案、监督风险事件并归档整体风险管理方案。David(1994)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手段,它运用风险概率模型来判断某种情况下的风险,从而准确把握该类风险的特征和性质,具体包括风险识别、分析、优先级排9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序和控制等。约尼思与福德(1996)则将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为应对风险所采用的各类监控方法与过程的总称。在国内,陈秉正(2003)认为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损失达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许瑾良(2006)则将风险管理定义为一种对组织资源和运行进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在对风险管理的界定中,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风险管理是组织对内外环境中潜在风险的作出应对的活动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又提出了不同的风险管理流程模型。Faifiey(1994)提出了风险管理七阶段模型,认为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战略开发、危机管理等。Kliem&Ludin(1997)认为风险管理模型中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等。Chapman刃口,.(1997)的九阶段模型指出风险管理流程应是对风险进行定义、聚焦、识别、结构、所有权、评估、评价、计划和管理的过程。尽管不同模型中风险管理的阶段和流程有所区别,但总体可以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谓风险识别就是根据所得信息确定风险的来源,了解风险和风险事件的特征,识别出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对风险发生及其后果有一定初步的定性估计(RaoTummala,et口‘1994)。如果不能有效识别环境中的风险,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整个风险管理就要被迫中止,因此,可以说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减少风险危害的前提。但目前的风险管理理论对企业风险识别研究的深度远不如风险评估和控制研究,风险识别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对所识别的各类风险特征的界定和风险识别各类程序化和结构化方法的应用介绍(谢科范,1999;吴涛,1999;洪进和汤书昆,2003),对风险识别的内在机理的解释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则稍显欠缺,因此有必要对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进行深入探讨。要对风险识别进行进一步研究,首先要关注风险识别的对象,即管理者所获取的信息。王农跃(2008)认为风险管理和所有控制系统一样,在风险识别阶段需要对风险信息进行收集与解释。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扎世君等,2008),为企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风险识别提供依据。为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企业需要建立风险信息收集与管理系统,广泛、持续地收集与企业各种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初始信息,涉及财务风险信息、市场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信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情况等。事实上,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得到恰当的信息,以恰当的形式,在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恰当的人(Goldmansachs&SBCWarburg,1998)。这样才能使企业领导者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在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对风险的识别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者的经验知识,因此像德尔菲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等主观识别方法也是企业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主要方法。综上,对于风险识别的研究可基于其通过信息分析来识别风险因素这一过程,进而探讨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分析者自身因素对风险识别的影响。2.1.2信息加工理论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Shannon就创立了信息论,提出了信息加工的观点,为人们理解信息传递过程的内部机制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被引入了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Newell&Simon,1976),之后出现了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ies),并成为认知心理学中经典的主导理论取向(Atkinston&Shiffrin,1968)。该理论重点是“认知可以视为信息(我们所看见、听到、阅读和思考的内容)在一个系统(即人的头脑)中经过不同阶段加工的一个动态过程"(Lachman&Butterfiele,1979;陈炬之,2007)。同时指出,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识别和能动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辨别和反应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重点关注个体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描述了信息从外界进入大脑之后的一系列辨识加工流程。其核心就是研究如何获得、辨识、应用及储存知识和信息,即人类对对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Neisser,2006)。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觉阶段反应阶段厂—————√人————一、。,——————/^、—————————————、图2.1人类信息加工模型图1目前,该理论公认的最为经典的模型是人类信息加工模型(Atkinson&Shiffrin,1968;Lachman&Butterfield,1979),如图2.1所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起源于对其的感知,经过知觉阶段和思考阶段,最终输出行为反应。知觉阶段包含两个环节:①感觉系统: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和感知到外部传来的刺激(信息),这里属于远端刺激(信息),需要被个体转化为近端刺激(信息)才能被个体进一步加工:②辨识操作:运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结构对接收和感知到的刺激)信息)进行加工辨识,赋予其一定的解释和意义,并将其归之为一类物体或事件,这里的刺激(信息)则属于近端刺激(信息)。反应阶段是对已经辨识出的内容进行反应的阶段,主要由工作记忆、反应准备、反应行为三个环节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思考如何应对已识别出的刺激(信息),做出最佳决策,并付诸实践;二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结构,进行贮存,形成工作(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个体对外界某种现象或事物的识别主要发生在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所以将信息加工理论应用于认知识别的核心是:有效的模式识别(丁锦红等,2011)。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知识结构,是知识的组合。当个体遇到某一事物,首先会通过捕捉该事物所传达的具有种种特征的信息,与其记忆中已存储的模式相比对,并确认匹配结果,即确认该事物的性质和本质,这个过程就是模式识别。由于记忆中的原始模式绝大多数来自后天的学习,因此,以往的学习和先前的工作经验都可以改进和完善模式识别的能力(Armstrong&’·工作记忆的功能是将有限的信息维持在一种活跃状态,并让个体对所维持的信息进行操作)反应)。1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Gleitman,1983;Osherson&Smith,1981)。有时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将其归为不同的类,甚至同一个人也可能在不同条件下将同一事物归入不同的门类(McCloskey&Glucksberg,1979),这正是由于每个个体概念化模式的差异引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所经历情况和掌握的知识都会有所变化。在创业研究中,创业者的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都与特定的创业阶段有关,信息加工理论为我们理解风险识别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理论框架。有效的识别,即识别出潜在创业风险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是个体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模式识别的结果(Ward,ela1.,2004)。大脑中的这些“知识结构长廊"作为一种特定的联结,引导更有效的判断,在创业领域中增加了风险识别的可能性。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解释了我们获取、辨识、储存、使用信息的过程,分析了我们对外界刺激的认知机制(CognitiveMechanism)。创业中,创业者的认知差异对其创业行为和创业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Baron,2004),关注创业者应用知识结构处理信息的过程,基于信息加工视角来探讨“为什么相同情境中,有些人发现了风险,而另一些人则没有"这一论题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本文利用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来探讨创业者的认知如何影响风险的识别。2.1.3社会网络理论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网络理论得到迅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运用于多个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社会网络是由一组行动者之间持久、稳定的各种连结所组成的关系网络(Mitchell,1969;Alba,1982;Lincoln,1982),网络中的成员既可以是独立的个人(Mitchell,1969;Foss,1996),也可以是企业、组织(Thoreili,1986),甚至可以扩展到民族和国家的层面(豇ldul3f&Brass,2010)。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人们之间的联结,提供对于信息流和社会迁移的洞察力,以及个体如何交换和传播信息(Sexton&Bowman,1991),为解释网络中个体的人际互动和交换行为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目前,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模式,探讨“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主要分析网络结构对其成员的影响。人与人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结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而这种联结关系将会对网络中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基于该视角的社会网络理论强调从网络的“点、线、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来分析行为主体关系网络的结构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点”侧重个体网络位置的研究,主要有Burt(1992)的“结构洞理论”,是社会网络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结构洞(StructuralHoles)是指关系网络中两个个体或群体之间非冗余的关系,一个网络中无直接联系的成员往往被处于结构洞位置的成员所连接,因此,结构洞中的个体往往具有资源、信息获取和控制上的优势,不仅可以从其连接着的个体处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而且在居间协调资源和信息的传递时,可以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传递或者何时传递。“线”侧重研究网络成员之间紧密程度不一的关系。基于关系视角的社会网络理论主要有“弱关系”、“强关系”理论、嵌入性理论和社会资源理论等,主要代表人物有Granovetter、林南等。Granovetter(1973)在波士顿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理论假设,通过互动频率、感情强度等四个维度将关系分为强关系(StrongTies)和弱关系(WeakTies)。强关系指的是亲戚朋友这类较为亲密的联系,而弱关系意味着一般性的联系(林嵩,2010)。弱关系相较于强联系,只需要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成本很低,而且弱关系中的个体相似程度低,可以给个人带来更异质性的信息和资源,因此弱关系对于创业者的资源获取和经济决策更为重要。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是Granovetter关系力量理论的延续和发展了,认为弱关系是获取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但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社会网络中充当主导地位的是建立在情感和信任基础之上的强关系(边燕杰,2006)。“面”侧重社会网络规模(NetworkSize)对个体获取社会资本的研究,是在网络中“点"和“线’’的研究基础上,对社会网络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充实。网络规模是指与新创企业可建立直接联系主体的范围和数量(Burt,1992)。网络的规模、异质性以及资源数对可能通过网络获取的社会资本具有重要影响,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规模越大,越有助于接触到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源(Bourdieu,1980)。在创业的各个阶段,我国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都比国外创业者更大,这种情况或许与中国“关系"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所以在我国研究创业网络更应该注重对网络规模的研究(赵晓东和王重鸣,2007)。将社会网络理论正式引如创业研究领域始予上世纪90年代。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资源的积累、信息的交换和风险的识别(Sexton14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owman,1991)。将创业者嵌入在关系复杂的网络中,则社会网络将为资源需求者与资源持有者创造联结(Johannisson,1995)。嵌入在不同人群和社会网络中的个体也许会在创业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结果(Aldrich&Zimmer,1989)。非正式的联结更有助于去收集创业的要素(Birley,1987)。在创业阶段,社会网络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资源,通过社会网络来组织业务的能力对创业者具有重大意义(Johannisson,1995)。纵观学者们的观点,从网络个体联系的角度看,社会网络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与知识,帮助创业者识别创业风险。~方面,创业中的风险因素往往需要以信息为载体来传达给创业者,网络关系作为信息交换的桥梁正好能够为创业者带来此类的信息和知识(Christensen&Peterson,1990),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对外部环境认识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新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开阔创业者的视野,其他创业者的创业风险经历也可以被个体所知悉,从而铸造更新更全面的“知识走廊’’,为辨识信息中隐含的风险提供参考模式。总之,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社会关系网络对创业者获取信息并识别创业风险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2.1.4创业者特质理论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GordonW.AUport系统的研究了特质概念并创立了特质论,之后,特质成为描述和研究个体的最佳方式。特质论在创业领域中的应用也一直是创业研究的热点。早期创业者特质研究,偏重于探讨成功型创业者的一般特征和动机。对于创业者特质是否会影响成功创业的过程和结果,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些学者研究指出创业者特质与创业及其成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Chell,Haworth&Brearley,1991;Cooper&Gimeno—Gascon,1992;Rauch&Frese,2000),通过对成功型创业者的特质进行扫描,可以归纳出创业成功可能需要的个人条件,从而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率,有效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McClelland,1965)。另一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Broekhaus&Horwitz,1986;Low&MacMillan,1988)。最近的一些研究为特质在创业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支持(Collins,Hanges&Locke,2004;Stewart&Roth,2001,Zhao&Seibert,2006),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来辅佐。目前,创业者特质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者个人特质和社会特质两个方面。个人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质属于创业者的内在心理特质,主要指创业者认知偏差、个性、激励、创业成长意向等,关注的重点是影响创业者创业动机的相关特质,比如内控特质、冒险倾向、成就需求等,此类个人特质研究从创业动机来源的角度分析创业者会因为哪些目的、基于何种条件进行创业,注重创业原因的解释;另一研究重点是创业者的认知偏差,如过度自信、模糊厌恶、小数法则、控制幻觉以及乐观偏见等,被用于解释创业者在决策中不能做到完全理性时决策者所采用的一些认知简化模式(Kahnema&Tversky,1974;Cooper,Folta&Woo,1995;胡辉,2009)。社会特质指创业者在后天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有异于他人的特性,包括背景特质和创业者所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主要是创业者的能力、创业经验、社会与家庭背景、创业团队等(朱仁宏,2004;许贤明,2006,来新安,2009)。这些特质将决定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如风险控制能力、机会能力、关系能力、概念性能力、组织能力等。目前研究侧重于实证分析这些因素与创业能力之间的联系,拥有不同社会特质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创业的绩效。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创业者社会特质能够反应其创业技能和能力(Sapienza&Grimm,1997)。在创业学习和认知研究领域中,创业者社会特质主要表现为:创业者的先前工作经验和创业经历。这些经验经历是创业者独特能力形成的关键(Cooper,eta1.,1995;Feeser&Willard,1990;Colombo&Grilli,2010)。在创业认知研究领域,认知结构与认知结果与创业者社会特质,尤其是先前经验知识密不可分,这些特质直接作用于创业者的知识结构,是我们理解创业风险识别问题的关键。风险识别的过程是认知系统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个体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模式辨识的自然结果。成功识别的基础是个体需要有充足的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Steinberg&Lubart,1996),要提高个体的创业风险能力,就必需注重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对创业者特质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创业者特质论探讨的是创业者特质与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创业倾向、创业能力、创业绩效等的关系,强调创业者特质在创业中的关键作用。在风险认知中起主要作用的特质是,创业者在工作和学习中形成的认知积累,在对外界的信息进行辨识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应用知识结构来处理,而创业者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创业经历对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16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用,是创业者进行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从特质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创业者更容易识别出创业风险’’(Shane,2000)。因此,本文从特质论中的先前经验经历特质着手探讨其如何影响创业风险的识别。2.2相关文献回顾2.2.1创业风险识别相关研究综述2.2.1.1创业风险的研究风险的概念由美国学者Haynes于1895年最早提出,并加以分类。他认为风险意味着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ChanceofDamageorloss),具有有害的后果和不确定性两个要素。因此,风险通常被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对风险作出系统界定的是美国学者Willett(1901),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在创业领域,风险特指在企业创业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新创企业的复杂性,以及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陈震红和董俊武,2007)。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新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包括创业者、特定公司的具体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创业者的能力、新创企业从外界获取的资源的可能性以及新创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好坏等都将对新创企业的生存及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Bruderletat,1992,1998)。国外学者对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有的学者从企业创立时间的角度(Bruderl,etat,1996;Honjo,2000;Caves,1998;Wagner,1994)、企业自身的财务结构(Fotopoulos&L01】ri,2000)、特定的产业因素(Lowell,1999)、产业发展水平(Audretsch,1995;Gort&Klepper,1982)、新创企业的规模(Cabral,1997;Mataeta1.,1995)、市场规模和市场动力方面的因素(Mata&Portugal,1994)、技术状况(Nelson&Winter,1982)等企业内外部要素来研究创业风险的来源和大小。另外,还有许多学者从创业者的角度来探讨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情况和决策风格对创业风险形成的影响(Shane,eta1.,2003)。国内学者对创业风险的研究,主要从风险的来源及构成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新创企业的新生性致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需要比成熟企业面临更多的融资缺口、研究缺口、信息和信任缺口、资金缺口、管理缺口等,这些缺口导致了创业风险的产生(陈震红和董俊武,2003)。刘国新、王光杰(2004)在分17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创业风险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处理,使之更易评估和控制。也有学者从时间角度纵向研究不同创业阶段中的具体风险类型和特征(吕宏生和何健敏,200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向国外研究方向靠拢,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业风险。深入研究了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决策行为模式,并引入创业者的风险感知能力与风险倾向特质两大因素,分析其对创业者决策行为影响的演变过程,构建了系统的创业风险决策理论模型(刘万利和胡培,2010)。研究指出风险感知与风险倾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创业者的决策行为之中。不同的认知偏差会导致创业者在面对相同情境时产生差异化的认识,从而影响他的具体创业行为(任旭林和王重鸣,2007)。综上所述,有关创业风险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已经比较多,所关注的问题也一样,但研究角度存在着差异。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创业风险的承担者——咆0业者出发,研究创业者的风险倾向,寻找创业者愿意冒险创业的原因。在创业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方面,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关注创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以及创业风险治理理论的研究。而国内学者更多的是研究创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现有的方法对具体的创业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旖,更多的是处于应用层面而不是理论层面对创业风险进行的研究。2.2.1.2创业风险识别的定义创业风险的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创业风险管理的起点。它主要是被用来识别创业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来源、风险特性与风险事件和风险后果相关的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风险产生原因和机理,识别的结果作为进一步风险分析和控制的基础。风险识别和评价相对于风险响应和报告使用更频繁,风险因素识别方法和手段正确实用与否,结论准确全面与否对,后续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防范的效果都会有很大影响(Lyons&Skitmore,2004)。从风险识别的内涵来看,风险识别过程包含两个环节:(1)感知风险,(2)在感知风险基础上的分析风险。前者是通过调查了解,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后者是通过具体的分析来确定风险的特性(刘国新和王光杰,2004)。其一方面可以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风险事故的记录以及必要的专家访问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找出各种明显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由于市场、技术等的不确定性,风险识别需要注重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这些信息都可能作为企业风险识别的依据。创业风险识别的对象就是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它包括了对不确定性的过程以及可能的危险性的结果的识别(Mitchell&‘Busentiz,2002),,通过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来做出合适的决策判断。由于创业及其运作的环境千变万化,风险识别的风险因素内容也总是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者密切注意各类风险出现的前兆,随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国内外对于风险识别的研究多是围绕不同类型风险的特点和标准以及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来展开。然而,创业风险具有不同的来源和特点,某种单一识掰方法很难同时达到所有的目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逐步丰富,创业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的形式来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方法越来越完善和科学。目前风险识别主要有三大类方法:(1)定性分析(Caves,1998;HaraldStrotmann,2007;Fotopoulos&Loud,2000):是较为直观、感性和简便的识别方法,在判断全面整体风险形式时可以迅速掌握风险的具体特征及隐形或显性性质,有利于树立对风险的整体全局认识。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风险源清单、主观评分法等;(2)定量分析(Bruderl,1992;Honjo,2000;Wagner,1994):通过定量计算来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性,以减少部分模糊性。主要有敏感性分析,故障树分析法(R盯),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等方法;(3)综合分析:结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它包括SWOT分析方法,影响图分析法,约束与假设分析等,这是创业者比较常用的方法。2.2.1.3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创业风险识别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行为的研究由创业者个体特质差异逐渐转移到创业认知过程上来。信息加工理论的引入可以更好的解释创业者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机理,即创业者对没有联系的信息或知识进行联系、识别和思考,在大脑中将其转化为有意义、有实质的内容,以便实现创业风险的识别,因而需要创业者关注创19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中各种消息、现象和资源。这一观点同时涉及创业研究与社会认知两个领域,是人们以认知结构来评估、判断包括机会风险评价、创建新企业和实现企业成长的各种决策的过程(Mitehell&Busenitz,2002),其有效的阐述了行为、认知和环境的关系。由此可见,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风险识别是以心理学中信息知觉的观点来解释创业研究领域中认知识别的问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主导的认知心理学为创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学科强调创业环境在许多不确定性条件影响下创业者如何进行特定信息的认知加工,进而做出各种决策,因此对创业过程会产生影响。创业决策和行为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决策,它是与创业环境中信息超负荷、高不确定性、高情绪、时间压力和疲劳等直接关联,它与信息加工的复杂性、依存性、时间性和规范性关联较大。决策在决策中运用何种信息加工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信息知识的表征结构与方式的影响(何斌,2004)。目前,信息加工理论已经逐渐被运用于对创业风险和创业机会的解释和说明(Harper,1996;Boist,1998;钟义信,2002等),基于认知的风险识别就是获取并掌握发现风险所必需的信息,并进一步识别加以确认的过程。2⋯214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因素创业风险识别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创业者获取承载创业风险的信息:第二,运用知识经验等正确理解和分析所获取的信息,明确企业所面临的创业风险(Shane,2000)。理论上,含有风险因素的信息从发出到接收并接受,会经历多个传播和过滤环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中常常存在不均衡分布的现象,不同的创业者获取的信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学者对风险识别影响因素进行探索,Khazal&Gillian(1999)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提出要全面考虑个体、环境以及信息的特点,分析心智过程、外部观察产物、重要的思想与图像信息、周边环境等因素对风险感知的影响。部分学者认为个人特质、先前知识与经验、社会网络等是重要影响因素(Palich&BagbM1995;Herron&SaPienza,1992;Smelteereta1.,1991;Singheta1.,1999)。Kirzner(1973)提出了创业警觉的概念,认为创业者拥有不同程度的创业警觉性,相关的先前知识经验、社会网络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时,创业警觉的水平可能提高,有助于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考虑到风险识别和机会识别本质的相同性,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且机会也含有不确定性和结构不可知的特性,属于广义的风险,因此该理论同样适用于创业风险的识别。Kirzller等的研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搭建了很好的理论框架。之后的研究多是在此基础上围绕社会网络、创业者个人特质、先前经验知识等几大因素来其探讨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并不断具体化、实证化。现有研究中关注的影响风险识别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内外部两个方面:外部因素,是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等;内部因素,是创业者特质等,尤其是对信息辨识起关键作用的知识贮备和先前经验。从研究频度和研究热点来看,外部因素方,面更多地从社会网络视角来探讨内外部环境与创业风险识别的关系,如对创业信:息、资源的获取、社会的支持、组织间的学习和风险的规避等(Aldrich&Zimmer,1986;Greene&Brown,1997;Uzzi,1999;Martinez&Jarillo,1989;Birley,1985;Starr&Millan,1990)。对于外部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于风险的识别影响很大(HiIls,甜a1.,1997)。网络的规模、位置和关系的不同会导致创业者在知识和信息获取上差异。网络成员基于信任而建立起的强关系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保证信息的价值,促使风险识别行为更有效率和可靠(Coleman,1988)。而比起强关系,弱关系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也就更有利于对创业风险的识别(Granovette,1973)。内部因素多数围绕创业者自身特质进行探讨,如认知偏差(Simon&Houghton,2000;段锦云和王重鸣,2009)、创业经验(Shane,2000)、创业者的能力、家庭背景(来新安,2009)等。对于内部因素的研究指出创业者所掌握的先验知识越多,能够识别出的风险就越多。创业者之前创建企业的经历以及相关工作经历会使创业者更容易识别出风险,创业者经验的特质即失败企业的数量与风险识别之间的U性关系(Uebasaran,eta1.,2009)。尽管以往的文献研究对外部的社会资本和创业者自身特质与创业风险识别分别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什么样的社会网络有利于创业风险的识别,什么样的创业者能有效识别创业风险,但却始终停留在表层,不能从创业风险识别的内在机理上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社会网络或者这样的创业者可以识别出创业风险。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创业识别的本质是对创业过程中内外部信息进行搜寻和辨识,因此,创业者所获得的信息的数量和特征直接关系到其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效果,是创业风险识别的前因变量之一。另一方面,虽然以往的研究21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有提到信息在社会网络和创业风险识别关系中的解释作用,以及创业者在信息基础上对风险判断,但创业者信息获取的情况却只作为一个中间解释过程未能得到相当的重视,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信息基础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本文将这种创业者搜寻和获得不同信息的情况进行量化,并界定为信息获取,将其作为创业风险识别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引入这一变量的基础上,解释社会网络如何间接影响创业风险识别,分析不同创业者在相同信息基础上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差异,使本文对外部的社会网络和内部的创业者社会特质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关系的阐述更加具体可靠,具有说服力。因此,本研究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引入信息获取这一变量,研究社会网络对信息获取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在创业风险识别中对信息进行接收和辨识的内部加工过程模型,进而从信息的角度探讨外因即社会网络和内因即创业者特质这两个要素如何对创业风险识别产生影响。2.2.2社会网络相关研究综述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基于网络视角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外对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熟丰富,新创企业间的关系研究(Stuart,eta1.,1999)、企业与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Baum,ela1.,2000)等成为创业网络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些研究不仅对社会网络自身的定义、结构和类型进行分析,还深入研究了社会网络对相关创业要素的影响,形成了社会网络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相关实证研究(Hoang&Antoneie,2003)也取得了迅猛发展。2.2.2.1社会网络的界定所谓网络,即由一个个结点(行为者)和这些结点(点对)之间连线构成的集合,它们共同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整体形式,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结点、资源、活动(Hakansson,1987)。产生于特定背景和条件下的社会网络就是“特定的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的联系"(Mitchell,1969)。它是资源、组织、结构、契约、联系等的综合体,企业之间的联合投资、战略联盟、行业信任机制、网络组织、关系营销等等都属于企业社会网络的范畴(Bmyat&Julien,2000)。Joel&Karen(1998)将社会网络定义为:参与人为两人以上,为追求与他人建立重复的、持久的交换关系,同时缺乏合法的、组织上的权威性去仲裁和解决在这种交换过程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产生的争端,由此形成的各种组织形式。1987年Bifley第一次将网络这概念引入到创业领域。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的本质是创业企业进化过程中的社会网络关系、规模、结构的规律性变化(彭华涛,2010)。根据现有的研究,本文将创业网络定义为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由创业者个人或企业所构建或参与的网络。在创业研究领域,社会网络理论在企业初创和资源积累等方面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在新创企业创建和成长过程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网络理论探讨人们之间的联结,提供对于信息流和社会迁移的洞察力,以及个体如何交换和传播信息(Sexton&Bowman,1991),网络中的联结或联系的类型在价值上呈现出差异。作为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业者所嵌入的复杂关系网络是新创企业获取信息、资源和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为资源和机会之间创造了联结Johannisson(1995)。Sexton&Bowman(1991)强调了这种联系在信息交换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提出“社会网络也许促进了资源的积累和机会的识别"。因此,嵌入在不同人群和社会网络中的个体也许会在创业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结果‘(Aldrich&Zimmer,1989)。Butler&Hansen(1991)认为在创业者刚开始创业的阶段,他的社会网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基于这种逻辑,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网络在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Johannisson,1995;Ostgaard&BifleM1996),他们认为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帮助创业者克服在创业过程中的许多挑战。纵观学者们的观点,社会网络从社会个体联系的角度强调了这种网络关系对于创业者识别到风险的可能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供信息与知识上。外部信息与知识是的风险识别的基础,而潜在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正好能够为他们提供信息与知识(Christensen&Pcterson,1990),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对外部环境认识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新的信息、资源为创业者带来了开阔的视野,扩充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社会关系网络对创业者获取信息并识别创业风险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2.2.2.2社会网络的分类在对社会网络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网络进行了分类。根据网络成员间联系程度的不同,学者们将网络分为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irley,1987;Paul&Sarah,2003)。其中,正式网络为创业者与银行、中介机构、其他公司间的企业间联系,或与咨询人员、会计师和客户间的专业性联系(Birley,1987)。非正式网络主要包括创业者与朋友、家庭成员等亲友熟人之间的联系(Sawyer,1999)。按照研究主体的不同,学者们又将社会网络分为个人网络和组织网络两类(Birley,1987;Butler&Hansen,1991;Annika,2000;Premaratne,2002;Davem,1997)。其中,个人网络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它是新创企业或创业者与个人主体(亲友、熟人等_>所建立的网络联系(Davem,1997),创业者将其个人网络作为创业商业资源的补充(Johannisson,1995)。组织网络包括新创企业与其他企业、政府、银行、中介机构等之间的联系和联盟(Premaratne,2001)。在创业初期,与组织网络中的银行或投资者相比,创业者更容易从个人网络中的亲友获得最初的资金支持,因此新创企业倾向于从其个人关系中获得奠定企业发展基础的关键资金(Shane&Cable,2002)。良好的个人网络不仅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不确定环境下进行交易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供企业结构改革和长期发展所需的远见和经验。本文研究的社会网络主要涉及创业者的个人网络与新创企业的组织网络,随着企业不断成长,个人网络和组织网络出现逐步融合的趋势。对于新创企业,创业者会运用其个人网络中的人脉和资源来帮助企业的运作和盈利,使其个人网络嵌入到仓Ij业活动中,尤其在创建初期,创业者的个人社会网络和组织间关系网络往往相互交织难以区分,可以视为等同,随着企业成长,创业者的个人网络通过形成惯例和程序而转化为组织间联系(Butleret.a1.,1991;Sarah,2006;Roy,etaL,2006)。因此本文将社会网络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不区分个人网络与组织网络。2.2.2.3社会网络对创业相关要素的影响研究目前在社会网络对创业要素的影响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社会网络与创业者、创业资源、企业绩效以及创业认知等关系进行研究。结合本文研究主线,主要对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源、创业认知等关系进行综述。(1)社会网络对创业资源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对各种创业资源的获取有着显著影响,不仅包括对信息、资金等资源的影响,也包括对物质资源的影响。社会网络的建立和维持有24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于创业者对创业资金的获取(Karl,2006),也有利于企业资源的获取(Premaratne,2001)。社会网络是仓『J业者与外部经济主体交换信息和获取创业所需资金的媒介,良好的网络关系能够提高创业者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资金来源搜索和识别的能力(JohannJsson,1995)。通过社会网络,创业者可以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Hansen&Allen,1995)。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创业者能够在更大的网络范围内与其他行为者密切相连,为创业企业融取资金提供相应的支持(Hoang&Antoncic,2003)。通过强联系网络.创业者可以获得数量更多的信息(Smeltzer刃a1.,1991)。通过非正式网络,创业者可以寻求金融支持、廉价的原材料以及潜在的顾客(Collinson,2000)。(2>社会网络对创业认知的影响网络结构的三个维度——密度、可达到性和中心度与创业识别之间的关系(Aldrich&Zimmer,1989)。密度指联系的存在和强度;可达性指两人之间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路径的存在;中心度则是指在一个网络中焦点人物可以到达所有其他个体的总的距离。网络密度越强,识别到创业机会的可能性越高;可达性越高,创业者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速度将提升越快;到这些人的总距离越短,焦点人物的中心性将越高。简而言之,网络密度越大,可达到的人越多,到这些人的总距离越短,创业认知的范围将越广。一个有效的网络存在“结构洞”——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若干个与焦点人物有不同关系的群体,在社会网络中创造出“结构洞’’的这种关系有助于给个体带来不具有重叠性的信息(Burr,1992)。考虑到效率和效益,创业者应该尽可能的接触不同的群体保证联系的多样化,同时减少与每一个群体联系的数量。弱联系理论认为弱联系具有信息上的优势,通过联结不同群体之间的成员,可能从弱联系得到较多平时无法得到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大多是非冗余的(GranoveRer,1973)。丽强联系之间形成紧密的网络关系,彼此之间容易互通有无,有利于信息在这个网络之中流转频繁,研究发现,创始人很少使用信息的亲近来源,他们更有可能通过陌生人识别到机会(Kaish&Gilad,1991)。而相比管理者,创业者更有可能从值得信任的人群中获取信息(Busenitz,1996)。由亲密盼朋友和周事构成的强联系可以提供令人信任的信息,从而增强识别机会的可能性(Shane,2003)。独立创业者和有网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络支持的创业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网络支持的创业者明显比独立的创业者识别到更多的机会和风险(Hill,eta1.,2003)。大量研究显示,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创业研究中对于创业识别和认知起到关键作用的前因变量之~(Aldricheta1.,1987;Birley,1985;Dubini&Aldrich,1991;Hansen,1995;Singh,1998;Singhela1.,1999)。西方学者普遍认同创业者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承载风险因素的信息并发现创业风险(Hill,eta1.,2003)。创业行为并不是发生在一个真空中,它被嵌入在文化和社会的情境下(Hanges&Locke,2004),一个人的社会网络的结构会影响到他接受到信息的种类、类型、质量、数量和接受速度(Shane,2003)。从而促进或限制了创业认知活动(Galaskiewicz&Wasserman,1993)。2.2.3创业者特质相关研究综述2.2.3.1创业者的定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创业者看成“设计者或计划者",并认为这种劳动力并没有独立于一般的劳动力。创业者是能够辨认市场不均衡所带来的机会,采取创业行动从中牟利的人(Kirzner,1973)。Glaeser等(2009)认为创业者就是敢于冒风险并且能恰当地分配利润的人。创业者是企业业务中最有影响力关键决策制定者(Panl&Sarah,2003),善于协调各种稀有资源,作出判断决策的个人)Casson,1982),是积极地识别和追求机会,以此获得资本积累和企业成长的所有者,可以根据成长导向区分创业者和公司所有者(Allinson,etaL,2000)。而熊彼特(1934)将创业看成是一种创新,因此他将创业者认为是创新者,他还指出这种创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如具有完全胜任不厌其烦的会议和交涉的特殊体力和魄力,善于说服他人以获得支持和通过谋略与胆识巧妙操纵他人的能力。熊彼特还在他的经济周期理论的纯粹模型中,推导出创业家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体力量。美国经济学家Casson在1982年出版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书中提出了“创业家判断",并认为,企业家是专长于对稀缺性资源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尽管己有文献对创业者进行了定义(Birley&Westhead,1993;Kolvereid&Bullvag,1993),但有关创业者的界定也仍未取得一致。国外学者对于创业者的研究开始较早,早期国外有学者提出将创业者划分为个体户、创新者、公司高管、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投机者等类型,研究主要从行为、特征等角度将创业者与内创业者进行对比。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创业者的具体情况,对创业者类型划分进行了新的探索。苗淑娟、蔡莉等(2006)认为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创业者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关于创业者的定义也很多,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创业者进行了定义,但目前在创业研究中对于“创业者”也缺乏一个能获得一致认可的定义。总结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创业者所具有的几类独特特征而展开,对创业者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本文认为创业者主要指认识到市场机会通过发起创立企业试图获得机会带来的收益,而同时又必须为错误的决策承担风险的人。2.2.3.2创业者的特质目前,创业者特质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者个人特质和社会特质两个方面。个人特质主要指创业者认知偏差、个性、激励、创业成长意向等;社会特质主要是创业者的能力、创业经验、社会与家庭背景、创业团队等(许贤明,2006;来新安,2009)。个人特质研究强调创业者个性、风格等特质的作用(Simon&Houghton,2000;Buserdtz&Barney,1997;Allinson,eta1.,2000),侧重于说明创业成功需要创业者具备哪些特质这一问题。社会特质方面,主要研究创业者先前经验和知识对其发现信息价值的帮助(Shane,2000;Shepherd&DeTienne,2005),这可以对不同创业者在面对相同情境时产生不同认知作出有效解释,是创业认知领域里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创业者的社会特质方面,下面将对其研究进行梳理。创业者的社会特征的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创业经验等等,这些特征决定创业者具备什么合适能力来进行相应决策,并影响创业绩效,实证研究往往将这些因素与创业绩效等联系,关注是否不同背景的人,会成为不同类型的成功创业者等问题。Kirzner认为先前的工作经验和先前的创业经历是强化创业者警觉性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创业者迅速解读隐藏在信息背后的价值。在先前工作经验方面,不少研究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掌握了有关市场、产品、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因而强化了其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Stewart&Roth,2001)。同样在风险识别时,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更容易发现潜在的创业风险。在实践中,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投资者在评估企业的价值和潜在绩效时也是非常重视创业者过去的经验(Smart,eta1.,1999)。有经验的创业者会有更成熟的联系网络,并能更好的理解各自产业间的微妙关系、先前创业经历是个人创业的显著优势,也被认为是未来创业绩效的最稳定预测指标之一(Stewart&Roth,2001)。行业经验、创业经验和职能经验在现有研究中被考察得较多、较深入,而且是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格外突出的先前经验。行业经验主要指创业者创业之前在新企业所在行业内的工作经验,它使创业者具有一些关于产品、流程和技术的隐性知识,并且发展了具体行业的顾客、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Politis,2005);创业经验指创业者在创办新企业之前有过的创业经历,创业经验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为创业者再次创业奠定了基础(Ucbasaran,eta1.,2010):职能经验指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具有的企业主要管理职能方面的经验,通常包括一般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5个方面,职能经验有助于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逐步实现管理正规化。这三种职能经验在很多企业中都具有适用性。因此,按照应用程度可以将一般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归为通用性职能经验,而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归为专用性职能经验。根据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创业者的社会特质主要包括创业者以前的创业经历、管理经验、与创业相关的产业工作经验等。2.3本章小结本章在阐述风险管理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创业者特质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就相关研究要素如创业风险识别、信息获取、社会网络、创业者社会特质等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此了解到目前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针对创业风险的识别、社会网络和创业者特质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社会网络与风险识别的可能性影响研究,创业者认知对于理解风险识别过程的作用等。二、目前对于创业风险识别的研究侧重于单一的研究视角,如Sigrist(2000)的研究仅仅关注了认知过程;Hilletat(2003)的研究则只从社会网络层面展开:Shaneeta1.(2003)仅关注创业者的先验知识和经验对于识别的必要性。这些研究在聚焦于对某单一因素引发创业风险的同时,忽略了其他因素在创业风险识28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别中的重要作用。三、以信息为主线,引入信息获取的变量,有效地把社会网络和创业风险识别结合起来研究,并从信息辨识视角解释如何有效的促进创业者对创业风险的识别,这样从影响风险识别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结合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还很少见。针对我国特殊环境背景下的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构成、获取信息的不同属性、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开发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综上所述,从内外部因素相结合对创业风险识别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也为本文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研究思路: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引入关键变量——信息获取,以信息为主线,通过信息获取这一变量有效地把社会网络和创业风险识别结合起来,并从信息辨识的视角解释创业者社会特质对创业风险的识别的影响,将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创业者特质和创业风险识别有机的纳入到一个研究框架体系中来。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研究构思和假设提出3.1研究构思与模型构建3.1.1问题的提出根据第二章文献回顾可以知道,对于创业风险识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外学者分析和总结了风险识别的方法、流程和基本步骤,并从多个角度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发现创业者社会网络与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的识别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尽管以往的文献研究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多探讨,分析了社会网络、创业者以往经验经历及认知特质与创业者风险识别效果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并不深入全面,多留于表面,没有很好的揭示其内在作用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从创业风险识别这一具体过程的本质出发,对人脑中风险信息的加工识别流程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引入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对以往风险认知研究中对风险识别机理进行补充说明,以明确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与风险识别之间影响机制的路径和实质。另一方面,在创业认知研究中,有学者将创业者所获得的信息情况作为一种解释,来分析社会网络和创业者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机制,创业者所获得的信息的数量和特征直接关系到其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效果,可见创业者信息的获取情况绝对是一个影响创业者风险识别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在以往研究中,关于创业者信息获取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内涵和维度的划分并不十分清晰。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创业风险识别的研究中,应该有一个更加具有创业针对性的关于所得信息情况的概念,即信息获取,将这种创业者搜寻和获得不同信息的情况进行量化,并引入风险识别影响因素模型,以更好地解释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风险识别,以及不同创业者在相同信息基础上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差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创业者的风险识别研究中,信息加工理论为我们理解风险识别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本文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研究思路: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创业者对外界风险信息认知和辨识的本质和内在过程;引入关键变量——信息获取,以信息为主线,将创业者社会网络、创业者社会特质和创业风险识别串联起来,有机的纳入到一个研究框架体系中,从信息加工中接收和辨识的视角解释创业者社会特质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2研究构思创业风险识别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内外部环境中的风险,而这些风险承载于各类风险信息之中,所以创业者要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就涉及到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过程。从信息加工视角来看,创业者是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判断来进行创业风险的识别。信息加工模型图中的知觉阶段是创业风险识别的过程,其中,感觉系统从内外部环境中接收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加工处理的近端信息,这一环节属于对信息的感知,是个体(创业者)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阶段,其对象包括自然界的信息和人类社会的信息。之后进入辨识环节,个体将输入的信息模式化、特征化,并将其与原先存储的风险原型(知识结构)进行比较,识别出风险,因此,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对这一阶段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这一环节,输入大脑的近端信息被加工编辑,并与在以往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知识结构进行匹配,辨识其是否与已知风险因素或特点相似,如果相似,则判断其为风险,并强化此类风险知识结构;如果不匹配,但确是全新却有价值的风险信息则进行整合贮存,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走廊",用于以后的信息加工解读;还有一部分信息则属于无用信息,被个体弃用,不被存储。由此,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流程如图3.1所示:外界:I创业风险信息主要来源:-人类大脑外界创业风险识别过程:创业风险识别结果图3.1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流程图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本文将创业风险识别界定为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即创业者通过感知外部的信息,并进一步将感知过滤后的信息与自己的先前存储的有关风险知识结构模板进行配对来辨识信息的内容是否说明有潜在风险。根据以上分析,作为辨识的对象,创业感知所获得的信息特征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创业者对3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风险的识别和判断,因此有必要将信息获取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引入创业风险识别影响因素模型。同时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会受到创业者特质、外部影响因素等的共同作用(Sigrist,2000)。首先,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社会网络是创业者获取必要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信息通过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来传播、转移,从而被网络成员所分享。其次,社会网络是创业者与环境交互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创业者带来丰富的信息和资源(Sexton&Bowmanupton,1991)。可以看出,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更多的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影响,进而作用于创业风险的感知,影响个体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在源头上形成了差异,间接作用于风险识别。这很好的解释了“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在创业风险识别中如何起作用"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一个复杂变化的环境中,社会网络不仅影响着个体取得承载创业风险因素内容信息的可能性,而且可能决定其所获得的信息属性从而影响其所识别风险的效果。其次,创业者特质同样会影响风险的识别。个体之间对于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尤其在信息的辨识阶段,由于社会特质的不同,导致创业者用于辨识的知识结构产生偏差,使得创业者在接收相同信息的基础上,对风险信息的识别仍会然出现差异。对于没有相关先验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创业者,往往不能准确分析和评价其接受的风险信息,导致后续的控制方式和程度出现较大失误,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个体的不同特质影响了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辨识,对信息获取和风险识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节。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拥有同样的社会网络的基础上,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发现风险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致力于构建一个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风险识别机制模型,如图3.2所示:图3.2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风险识别机制模型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3变量界定及维度划分从上文的研究模型中可以看出,本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关键变量,分别是创业风险识别、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和创业者特质,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定义。3.1.3.1创业风险识别的过程界定及维度划分1)创业风险识别的界定根据前文分析,本文认为创业风险识别是一个创业者对内外部环境中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深度模式辨识,从而判断信息中某类风险的不确定性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准确识别出该类风险的过程。2)创业风险识别的纬度划分创业风险识别对整个创业风险管理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来量化创业风险识别,运用适当的维度来描述,已成为创业风险识别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文献中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创业者识别风险的能力(Ozgen,2003)和创业者识别风险的效果(Ardichvili,etaL,2003;Shane,elaL,2003)。基于以往学者对创业风险识别相关维度研究的成果,综合分析创业风险识别的本质和目的,即发现潜在创业风险,从而及时防范控制,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危害程度。本文主要从风险识别的结果来进行衡量,对识别出的创业风险进行分析度量,从而实现对风险识别效果的衡量。这不仅仅要考虑被识别风险的数量,同时还要关注所识别风险的准确性。通过对以往风险识别理论与模型中对风险的定义的相关文献发现,对风险的度量主要着眼于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实际危害的角度,这也是与风险的定义中所注重的偏离目标的后果相一致的。其实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风险识别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风险的认知和发现,所以两者关注的维度应该是~致的。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识别到创业风险的数量、准确判断风险危害的程度作为衡量创业风险识别效果的主要维度,后面将这两个维度简称为风险数量和风险质量,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的研究。3.1.3.2社会网络的界定及维度划分1)社会网络的界定34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会网络是个体之间持久、稳定的各种社会连结关系的总和(Mitehell,1969)。作为如今社会研究的热点,社会网络理论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社会网络进行了更为细致和具体的定义,但都隐含着个体之间、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集合的含义。在创业研究领域,社会网络既可以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角度,也可以从网络成员之间各种认知关系、合作关系和信用关系网络的角度来全面分析解释创业资源获取、创业学习、创业融资以及创业绩效等变化。在新创业企业初创期,创业者主要通过各种社会网络来获取所需的资金、资源或精神支持,这里的社会网络既包括先前已经存在的基于家庭、工作、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已经长期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Aldrich,etat,1999;Lai苫ola&Start,1993),也包括新企业组织间关系网络与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Zaheer,eta1.,1998)。因此,本文将新创企业的社会网络定义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与相关个人或组织,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顾客、。供应商、行业协会和亲友同事等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总和。2)社会网络的维度划分在对社会网络涵义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也对其具体维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学者们对社会网络的维度划分也不尽相同,并逐渐从单维变量(Burt,1992;Coleman,1988等)扩展成多维度的变量(Lesser,2000;Nahapiet&Ghoshal,1998)。Mithelleta1.(1969)从网络的结构维度和互动维度对社会网络进行了测量,其中结构维度包括基点、密度、范围等;互动维度包括强度、频率、持久性等。在此基础上,Tichyet以(1979)做了更清晰的区分,从交易内容、联系特征与结构特征来考虑社会网络的特质,其中,结构特征是从整体角度来分析网络的特质,包括网络规模(网络成员的数量)、密度(网络实际联系数量与可能联系数量的比例)、集群性(网络中联系密集区域的数量)、稳定性等。他们研究中的测量维度比较全面,但将网络强度区别于网络结构,只考虑了物理位置上的结构特点。总结起来,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规模、网络的密度、关系强度、结构洞、网络层次等几个维度上(Burt,1992;Greve,1995),作为衡量网络结构中关系特质的维度之一。从对以往社会网络文献的回顾中可以发现,很多社会网络测量维度存在一定的重合,主要从网络的规模、强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度和位置特征来衡量网络的质量。结合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要求选取社会网络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维度做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选取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结构洞这三个维度,并重点回顾其相关研究。①网络规模网络规模主要考察网络成员的数量,是用于衡量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首要维度(Tichy,eta1.,1979)。随着研究的深入,网络规模已不仅仅用来描述社会网络的结构特性,而是进一步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维度来衡量网络(Scott,2002;Burr,2004)。在创业领域,学者们常常根据与创业者或新创企业存在直接联系的个体或组织来确定网络规模(Burr,2004)。根据对社会网络规模内涵的界定,网络规模可以用社会网络中创业者或者新创企业与其他相关节点的连接数量来表示,创业者或新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与相关个体、企业、组织或机构间的联系越多,其社会网络的网络规模就越大,涉及的面就越广,进而创业者或新创企业通过社会网络获得创业活动所需的相关信息和其他资源的可能性就越大,最终影响创业的成功(Baum,2000)。②网络强度在社会网络具体维度研究中,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强度也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对于这种描述社会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和频繁程度,学者们采用了:网络强度、网络关系密度、信任程度、网络联系集中性等具体维度来进行研究。在众多维度中,网络强度是被最多表征和使用的。网络强度作为最早出现的具体维度之一,一直伴随社会网络维度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最能反映社会网络的一个指标(Granovette,1973)。1973年网络强度被Granovette首次提出,用来解释社会网络各个结点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并以四类指标(联系时间的总和、情感的紧密程度、相互间信任程度、互惠的程度)来测度。之后,Tichyeta1.(1979)在GranoveRe研究的基础上,直接提出了网络强度的概念。在创业研究中,Marsden(1984)引入了网络强度,并对其进行了细分,初步探索了以亲友联系为代表的弱联系,为之后GranoveRe(1985)的“弱联系”和“强联系”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此后网络强度始终作为社会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被众多国内外学者所采用。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强度一直是衡量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维度,在描述网络关系特征方面有着代表性作用。基于对以往社会网络强度的研究,可以得到:社会网络强度就是创业者或新创企业与其所处网络中的相关联系节点关系的强弱程度。因此,本文采用该维度来表征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研究网络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是可取和合适的。③结构洞“结构洞"理论最早由Butt(1992)在《结构洞:竞争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描述的是社会网络中不同个体之间“非冗余的联系"。如果用四个节点A、B、C、D的关系网来示意个体A的结构洞位置,可以表示为下图情形。左图中A具有三个结构洞(BC、BD、CD),因为B、C、D三个节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只有A同时与这三个节点有联系。由于A处在这4入网络的中心位置,另三个节点要相互联系必须要通过A的路劲,因此A通过这3个节点获得资源和信息的可能性更大,不仅如此,他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资源和信息流通的时间。右图中所有节点相互之间都存在联系,故不存在结构洞。B\./cAIDB彤C图3,3网络结构洞示意图自Burt(1992)提出结构洞理论后,结构洞就成了社会网络维度相关研究中的热点,许多国内外学者开始将结构洞作为描述网络中个体位置和竞争优势的首要维度。在创业领域,Burt(1992)在创业倾向研究中认为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个人通过冗余或重复性关系可以获得更新颖和高价值的信息,因此,那些占据知识信息和资源持有者之间“结构桥”位置的个体往往各个容易发现创业的机会,并进行创业。之后研究者基于Burr的理论做了进一步探索,MeEvily&Zaheer(1999)从网络结构洞、网络密度和弱关系三个维度来研究网络中的“桥"对企业竞争能力异质性的影响。Gnyawali&Madhavan(2001)对企业竞争行为动机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中心度、结构自主性、结构等位和网络密度是影响企业选择不同行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策略的四个影响要素,其中网络密度对其他三种网络结构与行为动机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可见,结构洞也是社会网络维度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在研究网络中个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结构洞这一指标可以很好地测度个体重复和非重复关系的数量,以此判断个体是否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能够较好地描述个体的网络质量。综上所述,本文将从社会网络的面、线、点,即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结构洞三个维度来测量创业网络。3.1.3.3信息获取的内涵界定及维度划分1)信息获取的内涵界定对信息概念的界定最早出现在通信科学领域。Hartley(1928)首次提到“信息是包含在语言、文字、图像、信号等各种消息中的抽象量”。而作为一个社会概念,信息可以被视作人类共享的知识,在社会发展趋势、客观现象中提炼的各种资讯之和。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信息可以界定为由信息源(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发出的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的各种信号。本文研究中获取到的信息是一种对事物与现象的陈述性的表达,主要指创业者在创建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用来决策的市场、技术、政策性等信息。对创业风险的识别离不开承载客观风险内容的信息,信息获取是个体与环境进行交互的一种信息行为。个体通过获取信息能够消除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降低经济行为的成本,增加经济行为的收益,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个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其中,非正式信息渠道主要指家人、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正式信息渠道则是报纸、杂志媒体等公共机构。考虑到本研究主要探索社会关系网络对创业者和新创企业信息获取影响关系,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指的非正式的渠道带来的信息。从信息加工视角来看,这里的信息获取是指由感觉系统初步接收到的信息,只有在经过输入、选择之后,将要进入辨识阶段的信息,才是本文所研究的获取的信息。从创业的~般过程来看,创业者所面临的风险不仅包括与新产品和服务直接相关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与融资借贷紧密相连的财务风险,还包括会给创业者带来直接或间接带来影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动等宏观风险。因此,就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所需要的具体信息种类而言,主要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财务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政策性信息和有关经济形势的信息等。2)信息获取的维度划分信息获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满足个体需求的信息。信息获取行为的结果,可以导致个体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或者缩短个体主观认识与事物的客观现实状态的差距。因此,本文研究的信息获取主要关注信息获取的结果,即获取到的信息的数量与属性。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获取到信息的判断标准存在主观性,很难用定量的标准来衡量,而只能以个体的主观感受——满意度来表示。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对信息获取结果的度量可以采用对所获信息类型的数量及效用的满意程度来进行测量。显然,满意度越大,信息获取的效果也就越大,信息获取的结果也就越好。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减少不确定性。但是,在既定的时间、空间及其他条件约束下,创业者的信息资源拥有量总是有限的,必须通过不断的获取信息,才能减少环境或事态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而这种合理性则必须依赖于充足、及时和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对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要求。信息充足意味着是否个体有充分了解情况的感觉。衡量信息的数量通常通过信息量的大小来进行。信息数量的大小取决于创业者获取的信息内容消除其认识不确定性程度。信息质量则可以通过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效用的判断来表现,往往准确、及时的信息效用越高。综上所述,创业者获取的信息只有在数量上充足,内容上适用,才能对创业者的决策起到积极的作用。3.1.3.4创业特质的界定及维度划分1)创业者特质的界定关注创业者特征在创业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创业研究不管从何种角度入手,其基础还是个人,虽然目前对创业者特质与创业风险识别的研究结果较少,但是创业研究倘若忽视对其特质的研究,无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于创业风险识别及后续控制的解释。目前对创业者特质的研究总的来说,可以划归为两大类,包括个人特质和社会特质。社会特质侧重创业家能力、性别与种族、创业团队、创业经验、社会与家庭背景等后天形成的特征(来新安,2009)。基于第二部分对文献的梳理可知,在对创业风险信息进行辨识的过程中,创业者的社会特质起主导作用,因此本文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的创业者特质主要是创业者社会特质。2)创业特质的维度划分在创业者社会特质方面,创业者在各领域的先前工作经验、创业经历和知识储备都是形成和强化知识结构的关键因素。Politis(2005)研究指出创业者的社会特质主要指创业者过去的经验,包括创业经历和行业经验,是过去学习和工作中领悟到的隐性知识积累。创业经历是指个体先前创业的经历,是在创业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创业者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某些具体事件都影响着创业者在创业经验的获取和积累。行业经验是指创业者过去工作中所学习和积累的相关行业经验、管理经验等,也包括其他与工作相关的学习和培训等。先前经验对创业者选择相关创业行业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一般认为创业者倾向于进入熟悉和了解的行业,而过去的经验使创业者对某些领域形成了较深刻的认识,可以为创业者创业决策提供线索和依据(Bhide,2000),也能帮助创业者更好地理解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Shane,2003;Shepherdeta1.,2000)。在这一方面不少研究发现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掌握了有关融资、市场、产品等有价值的积累,因而在信息辨识过程中更容易风险隐藏的风险。经验经历丰厚的创业者,对于创业中顾客问题知识、市场服务知识、产品技术知识等构成的知识走廊有着极大影响,从而间接导致创业者在面对同样的风险信息时,解读出的往往是先前知识密切相关的风险。因此,本文选取创业者先前的经验经历作为创业者社会特质的主要维度加以研究。3.1.4整体模型构建创业风险识别是创业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创业者对创业风险的识别过程就是一个创业者通过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来获取企业内外部环境中各类风险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感知和辨识,以此来识别潜在风险因素的动态信息流转过程。创业者对于风险的识别过程是受到一定因素制约的,这些因素包括:创业者需要掌握的信息资源;创业者分析处理信息所需要的认知道具(Shane&Venkatararnan,2000)。根据本章第一、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具体的风险识别的动态过程理论模型,以便能够更加清楚的看到研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3.4)。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4本文研究的风险识别具体模型3.2研究假设的提出3.2.1社会网络对信息获取的影响研究创业风险识别的学者们试图解决“为什么是这些人而不是其他的人识别到了这个风险"。借鉴Shane&Venkataraman(2000)的机会识别理论,识别创业风险的前提有两点:(1)获取有关创业风险的先关风险;(2)进行信息辨识的先关知识结构。本文认为创业风险识别是创业者对创业过程中潜在风险的感知过程,需要创业者获取和掌握承载创业风险内容的信息资源。由于信息的不均分布形成信息不对称(Kirzner,1973),使得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存在差异(Coorper,eta1.,1995)。为了有效地识别创业风险,创业者应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来获得有用的信息。Butler&Hansen(1998)指出在企业初创期,社会网络是创业者所拥有的最为重要的资本之一,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多种支持。基于其研究成果,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网络在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Ostgaard&Birley,1996),他们认为社会网络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能够为创业者带来大量的信息,有助于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先前的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是获取创业信息的重要渠道(Hoang&Antoncic,2003),也是创业者识别创业风险的重要途径(Birley,1985)。其一,创业者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从外部获得创业所需的资源和信息(Sexton&Bowman.Upton,1991)。网络中的信息通过个体关系网络中不同的关系来传播、转移,从而被其他网络成员分享。其次,由于在创业初期,复杂多变的环境和良莠不齐的信息碎片使创业者无法完全理性思考(Cooper,Folta&Woo,1995;胡辉,2009),进而影响他们信息加工41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能力(Simon,1976),而社会网络有助于扩展创业者的知识面和认知视角,降低其分析决策时的焦虑感,帮助其进行理性判断。Johannisson(1995)从资源获取的角度,认为企业的社会网络不仅直接提供稀有的资源,同样也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赵镝(2009)认为创业网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获取信息和资源:一是网络能为新创企业直接提供信息、知识和互补的资源:二是企业网络有助于新创企业通过联盟从第三方获得资源,其中多样化的有效信息提高创业风险识别的有效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新企业的成长。目前,关于社会网络和信息获取的研究表明,网络规模、密度或强度等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信息获取的结果,导致个体获得的信息在质量和价值上存在差异(Lin,2001)。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是与相关个体或组织以某种方式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相互联系的综合。这种复杂的构成和关系的多样性为创业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并在信息传递与交流过程中为创业者提供的支持。创业者社会网络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其获取信息的属性(SarahL.Jack&Paul,2002)。(1)网络规模对信息获取的影响社会网络规模是与新创企业可建立直接联系主体的范围和数量,网络规模主要用来度量基于创业者和新创企业水平能够获得信息资源的程度(Burt,2004)。新创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扩展信息获取途径,企业的网络规模越大,则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广泛,新创企业获得外部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Hansen(1995)对44名美国创业者进行访谈,对样本数据进行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行动网络的成员规模,与组织成长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他指出网络规模的大小反映创业者或企业获取资源和知识的多少。Steier(2003)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创业者的首要任务是与足够数量的通向必需信息资源的潜在“门户"建立联系。由此可以看出,一定数量规模的网络成员,是创业者或企业获取信息的关键之一。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la:网络规模对信息数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Hlb:网络规模对信息质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2)网络强度对信息获取的影响网络强度指网络联系的频繁和紧密程度,它是用来衡量网络结构松紧程度或成员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反映的是创业者及创业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或信息的充裕程度。网络强度是通过网络间的紧密联系来实现创业者与信息源、信息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强度比较容易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信息资源。Hansen4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研究发现,弱关系有利于搜寻新颖的信息和知识,而强关系则有利于传递现有的知识,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后续的研究从进一步探讨了“强关系’’和“弱关系"对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关系"能够增强个体创业的意愿,而“弱关系"则有助于创业起步阶段的成功(Davidsson&Honig,2003)。Granovetter(1973)的“弱关系’’理论,认为弱关系对信息获取更有帮助,因为强关系的个人之间的相似性高,个人从这种联系中获得的信息趋同,‘种类单一,而弱关系带来的信息内容面更广更宽,有助于识别不同类型的信息。但是,就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来看,强关系具有更大作用(边燕杰,2006),这能更具效率地提升在同类信息获取方面的网络价值。网络强度会创造有效信息,长期稳固的亲密朋友关系使创业者产生更高的资信和信息获取能力(赵镝,2009)。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a:网络强度对信息数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H2b-网络强度对信息质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3)结构洞对信息获取的影响Burt(1992)的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个体或组织之间存在的非直接联系构成了结构洞,它是网络中的普遍现象,并随着关系的变化而不断的转移。在这样的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的主体可以获得明显的信息优势,一方面,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个体能接触有价值的信息,并知道谁需要这些信息。另一方面,结构洞可以使中心位置的主体比大家更早地获得某种信息,从而比别人提前采取行动或者把这种信息再投入到网络中去(张其仔,2001)。在创业领域,创业者可以通过结构洞获取更多更新的非重复信息和识别风险。根据网络的嵌入性特点,企业都镶嵌在一定的社会网络关系之中,通过他们之间存在的结构洞,企业可以获取游离子网络之中的信息。新创企业想要得到发展和壮大就需要提高创业者利用网络关系来获取资源和信息的能力。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结构洞使中心位置的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掌控了信息的流通速度和方向,所以造成了竞争优势。因此,创业者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保持和发展优势,就必须与相互无关联的个人和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取信息优势。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a:结构洞对信息数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H3b:结构洞对信息质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43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2信息获取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认为,创业风险主要源自内外部环境的变化。Baron&Shane(2005)基于创业过程框架的研究,指出社会的变革、制度和法规的变革、人口的习性和数量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政策和经济风险。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市场供需等的变化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市场风险,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Timmons&Spinelli,2004)。Shane&Venkataraman(2000)研究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时,认为由于创新带来的产品及服务的不断革新、要素市场上新的发明(如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发现)以及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低效率所导致的技术风险也对创业企业形成压力。至于财务风险是所有企业都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新创企业由于其缺乏信用历史和财务记录,致使其比成熟企业更加容易遇到融资困难和资金不足的情况,大大增加了其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综上所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创业风险,要及早发现潜在的创业风险,创业者需要摄取尽量多的内外部创业环境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和掌握整体创业环境的状况。就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所需要的具体信息种类而言,主要包括经济形势信息、政府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财务信息等。创业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的辨识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风险。综上可知,创业环境的不同变化带来不同类型的信息,导致创业者识别出不同类型的风险,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图3.5清楚的展现出来。,、,r、/r风险类型、/内外部环境变化、7主要信息类型、1.产业、市场结构等变化1.市场信息1.市场风险2.科学技术进步2.技术信息2.技术风险kL3.资金结构、借贷利润调整r3.财务信息r3.财务风险4.社会、人口变化,金融危机4.经济形势信息4.经济形势风险5.政府政策变化5.政策信息5.政策风险\/\/L/图3.5内外部环境变化、信息类型和风险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信息获取对风险识别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内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风险因素的载体,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创业风险的识别就是个体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对现有市场、技术等分析以发现潜在的隐患,最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终加以控制来缓解危害。环境的变化给创业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新信息,是他们发现创业风险的前提(Shane,2000)。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个体获取到的信息越多就越能够有效识别创业风险(Km-'zner,1997)。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拥有特异的和不均衡的信息的个体能够发现风险,而另一部分人则没有意识到。另一方面,创业者得到的信息在内容与质量上的差异导致使得创业者识别到不同的风险。由于各种因素限制,有关市场资源的各类信息是不均匀分布的,由于专业技能、行业门槛等的限制,个体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所获取到的信息的水平是存在差异的(Hayck,1945),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每个人获取的信息质量存在偏差,对于行业内一些高价值的信息往往只有少数人可以掌握,因此对于此类信息中隐藏的风险也只有少数人可以较早发现。简而言之,创业者所依赖的创业风险识别的首要条件条件就是获得所需的必要的信息。创业者获取到的信息越丰富,越有可能发现风险;而获取信息较为匮乏的创业者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成本进行信息搜索,才有可能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4a:信息数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H4b:信息数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H4c:信息质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H4d:信息质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3.2.3社会网络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社会网络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Christensen&Pcterson,1990;Koller,1988),帮助提高风险识别的效率。大量研究表明,创业网络规模对创业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影响。创业者或创业企业与相关个体、企业、组织间的联系越多,其社会网络规模就越大,创业者所拥有的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沟通的关系渠道就越多。较大规模的社会网络可以给创业者提供多层次结点的联系,使其获得创业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和资源(Aldrich,1986)。随着创业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加,创业者与社会网络中其他成员的连接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任何一条联系都有可能给其带来相关的这样信息,为创业风险识别提供了前提(Granovctter,1985)。45 浙江理工大学硕:L学位论文通过扩展创业网络规模,创业者的信息总量得到提升,增加了创业主体的新的想法,从而使创业主体能够识别出的风险总量得以增加(Hill,甜a1.,1997)。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网络的多样性水平也会相应增强,多样性的网络关系能够为创业主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Aldrich,1986)。所以说创业网络规模的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创业机会的识别。在网络关系研究中,Granovetter(1985)认为相较于重复度高的强关系,相似度低的弱关系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因此弱联系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可以通过弱联系得到较多平时无法得到的信息。但是,在信息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层面上,强联系则更能为创业者提供高质量的、值得信任的信息(Shane,2003)。尤其是在我国特殊的关系社会情境中,强关系的作用更加显著,一般有价值的信息都只在小范围关系密切的网络中传递(边燕杰,2006)。由于缺乏社会信任,中国创业者更愿意相信家人和朋友,将其作为主要的信息和资源的来源(Birley,1985)。在转型时期,这种基于血缘、地缘、学缘和业缘关系的成员所构成非正式关系网络能够更有效地相互传递信息和提供帮助,使得创业者以最低的成本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及早做好风险识别和防范工作,为中小企业的成功创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由于强关系往往是基于某种情感而建立的,这种关系网络中的个体会有更强烈的动机为其他成员提供帮助,且情感依附越强,这种为对方的利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包括信息和建议的愿望就更强(Ozgen,2003)。此外这种关系的信任,还会使双方在信息分享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使双方更愿意提供有价值且可靠的信息(Orwa,2003),进而促进了风险的识别。除了提供大量信息外,社会网络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是创业者情感、信任和自我实现的依赖,由于对风险的评价和判断往往是见仁见智、不一而同的,因此给予改判断作出决策时往往需要从其他成员哪里得到一定的认可、支持和指导(Albrecht&Ropp,1984),这有助于减少创业者在风险识别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非理性判断,提高识别的效果。还有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市场中心位置的创业者由于占据信息和控制的双重优势地位,可以比其他成员更早的得到信息,从而及早做出相关风险的识别和判断,缓解风险带来的危害。Ahuja(2000)指出具有较多结构洞的网络能增加企业所接触信息的多样性,因此更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领域的风险知识,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其对其他领域风险的判断。因此我们认为结构洞对创业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假设:H5a:网络规模对创业风险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5b:信息获取在网络规模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存在中介作用H5c:网络强度对创业风险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5d:信息获取在网络强度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存在中介作用H5e:结构洞对创业风险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5f:信息获取在结构洞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存在中介作用3.2.4创业者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社会网络是创业者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但在网络结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微观层次上创业者摄取的风险信息却仍存在较大差异,这涉及创业者个人对信息吸收和加工的能力,也就是创业者特质对信息的加工产生了影响(Lin,2001),尤其是创业者的社会特质,创业者先前经验和知识储备有助于其发现信息的价值(Shane,2000;Shepherd&DeTierme,2005)。Kirzller(1973)将这种个体对信息解读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警觉,指出创业警觉越强的个体,就越容易迅速获悉隐藏在信息背后的价值,而先前经验和经历是强化个体创业警觉的关键因素(ArdichivilietaL,2003)。在工作经验方面,创业者以往对市场、产业或技术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升创业者正确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使其能够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关系与联系,因此决定着创业者的风险感知力,创业者感知的创业风险往往以特定产业与工作背景为依托。以往研究指出,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在先前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养成的思维模式,不急影响其初始战略、结构和行动等,也强化了其识别创业风险的能力(Cohen&Levinthal,1990;Ronstadt,1988;Start&Bygrave,1992)。Shane(2000)进一步指出创业者在面对同样的风险信息时,解读出的往往是与其先前知识密切关联的风险。一般而言,具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经验的创业者,有敏锐的风险嗅觉和危机意识,也就更易于识别潜在的创业风险。在先前创业经历方面,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凭借着先前总结出来的创业经验,对创业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领悟,因此更容易洞察信息中的隐性知识,识别出创业过程中许多常见的陷阱,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ArdichivilietaL,2003)。也就是说,创业者的先前创业经验使得创业者更易感知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对市场也更敏感。实证研究也发现创业经历丰富的个体也更容易识别创业过程中的风47 浙江理1=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险,因为创业经历为个体创造了有助于发现潜在风险的认知路径(Westhead&Wright,1998)。这意味着,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和创业经历可能调节着信息获取对创业风险识别作用的关系。在获取到相关风险信息的条件下,创业者先前经验和经历形成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其合理解读信息价值,看到信息背后的创业风险(Reuber&Fischer,1999)。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6a:创!Ik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数量与创业风险识别数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Hob: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数量与创业风险识别质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H6c-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质量与创业风险识别数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H6d: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质量与创业风险识别质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3.3本章小结表3.1研究理论假设汇总假设假设内容网络规模对信息数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网络规模对信息质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网络强度对信息数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网络强度对信息质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结构洞对信息数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结构洞对信息质量有正向积极的影响信息数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数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质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质量对创业风险识别的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规模对创业风险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获取在网络规模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网络强度对创业风险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获取在网络强度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结构洞对创业风险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获取在结构洞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数量与创业风险识别数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数量与创业风险识别质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质量与创业风险识别数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质量与创业风险识别质量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ababababCdabCdefabCa胁胁胁鼢胁鼢胁m№脯鼢鼢溉删脏肼撇鼢脓黝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章在第二章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创业风险识别相关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明确了创业风险识别的具体流程,即分为信息感知和信息辨识两个阶段;引入关键变量——信息获取,以信息为主线,将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信息获取、风险识别四大要素相互串联,构建了创业风险识别机理模型。其次,对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信息获取以及创业风险识别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划分了具体维度,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假设。假设汇总情况如表3.1所示。其中Hla、Hlb、H2a、H2b、H3a和H3b是关于社会网络和信息获取之间直接作用关系的假设;H4a、H4b、H4c和H4d是关于信息获取和创业风险识别之间直接作用关系的假设;H5a、H5e、H5e描述社会网络与创业风险识别之间的直接影响;HSb、HSd、H5f是关于信息获取在社会网络和创业风险识别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假设;H6a、H6b、H6c和H6d则是反映创业者特质对信息获取与创业风险识别关系的调节作用。具体如下图所示:H5a、H5c、145e图3.5研究模型假设图49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4.1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4.1.1问卷设计获得数据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观察(调查)方法,二是实验方法(马庆国,2002)。问卷法(Questionnaire)是目前国内外统计调查研究(SurveyResearch)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李怀祖,2004)。它的特点是简便、灵活,能够获得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王重鸣(2001)认为,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问卷设计是实证研究的开端,是提高分析准确性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闯卷设计时,问卷的内容和子量表构成要根据问卷设计的目的确定;问卷中应尽量注意避j免复杂语句或带有引导性的问题,语句层次上要使项目用语明确、具体,尽可能避免多重含义或隐含某种假设;问卷用词要避免过于抽象以防止反映定势;同时要控制反应偏向(王重鸣,1990)。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应用前人研究的结果,以理论模型为基础,将已有并经过验证的量表发展为问卷来进行定量分析,以检验和完善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本研究问卷由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为被访者、企业与创业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被访者姓名、在企业工作年限、文化程度、企业名称、企业注册时间、创业者学历、年龄、企业规模、企业所属行业等,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在于提高问卷的信度。第二部分用于测量创业者和企业的社会网络情况,按照网络的三个维度,分别测试网络规模、网络关系强度及结构洞。第三部分主要用于了解创业者信息获取方面的信息,主要的测量指标是创业者获取信息的数量、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第四部分是测量创业者的社会特质,主要测量创业者的知识储备、先前工作经验和创业经历情况。第五部分是对创业风险识别情况的测量,包括对识别出的风险的数量、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测试。本研究量表均使用里克特5级量表,要求受访者按照自己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答案,如在测量网络规模时“与创业者有联系的家庭成员、亲戚的数量’’一题需要受访者按照“1.非常少;2.比较少;3.一般;4.比较多;5.非常多”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进行打分。4.1.2变量度量本文需要度量的变量有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信息获取和创业风险识别。研究中使用量表的原则是尽量采用国外学者提出并被广泛引用的度量指标,同时结合本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修改完善形成最终量表。(1)社会网络的度量本文主要是从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结构洞来度量社会网络。网络规模是指创业网络中与新创企业的创业者(及其团队)建立联系的网络主体(个体或组织)的数量和连接数(Burt,1992;Peter&Tahir,2007),创业者或者创业企业与相关个体、企业、组织或机构间的联系越多,就表示创业网络规模就越大(Baum,2000;Bamir&Smith,2002;Tanas,2007)。网络规模主要用来度量基于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水平能够获得各种资源的程度。关于创业网络规模的具体度量指标,不同的研究者基于“联系总量“这一共同核心,采取了差异化的度量指标。有些学者以与创业主体有联系的具体网络节点的数量为度量标准来表示创业网络规模,如:以与创业主体有联系的风险投资提供者、供应商、经销商等的数量作为衡量创业网络规模的指标(Steiereta1.,2000)。这种对创业网络规模的度量方法较为具体,通常对于创业主体相联系的各类主体的数量分别进行衡量。类似的度量指标还有很多,尽管他们所选取的具体度量指标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对与创业主体建立直接联系的个体、企业、组织或机构的总量进行度量,只是有些度量指标较为概括,而有些度量指标则比较具体。借鉴以往的经典量表,本文最终确定7个网络规模的测量指标,如表4.1所示。表4.1社会网络规模的度量5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网络强度是指网络联系的频繁和紧密程度(Aldrich,1993;Nicholls,2005)。目前对创业网络强度进行度量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度量指标:与亲戚和朋友联系的紧密程度(Bruderl,et口正,1998;Zhang,etaL,2005)、与风险投资程度(Shane,eta1.,2002)、与金融机构联系的紧密程度(Shane,etaL,2002;Zhang,etaL,2005)、与商业团体联系的紧密程度(Bruderl,eta1.,1998;Christiaan,eta1.,2002)、与中介机构联系的紧密程度(Zhang,eta1.,2005)等。尽管他们所选取的具体度量指标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对创业主体与其所处的创业网络中相关联系主体间联系的强弱程度进行度量,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且与网络规模指标想对于,本文选用7个指标对网络强度进行测量,如表4.2所示。表4.2社会网络强度的度量网络结构洞是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Burr,1992)。目前对结构洞的测量方法主要有Bttrt的“结构约束"算法、Freeman的中介性测量方法以及邻接矩阵直接测度法,这些测量方法都比较复杂,且需要调查者对创业者进行详细的访谈才能获得计算所需的信息,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学者的拜年网络结构洞测量方式,以量表形式来概括反应创业者的结构洞状况,即是否处于结构洞位置,具体指标如表4.3所示。表4.3社会网络结构洞的度量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信息获取的度量本文主要考察创业者所获得的信息的属性,即信息数量和质量在社会网络与创业风险识别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创业者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如销售规模和潜能,新企业进入等)、技术信息(如新技术,新产品朋艮务的可用性等)、政策性信息(如税收政策,消费者保护条例等)、经济形势的信息(如利率调整,劳动供给等)以及财务信息(如企业资产负债率、融资状况等)。本文主要借鉴Johnson&Kuehn(1987)和Thomaseta1.(2009)的量表。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来度量创业者获取的不同内容的信息。信息的数量使用“可以获取到以下信息的充足程度"来反映。信息的质量使用信息的有用性来衡量。具体如下:表4.4信息获取的度量(3)创业者特质的度量创业者的社会特质主要指创业者的先前经验经历。对于先前经验经历的测度注重创业者在先前工作和过程中的隐性知识的积累,根据创业者先前创建企业的数量、担任的职位(Stuart&Abetti,1990)、创业的熟练程度(Mitchell,2002)、早期工作年限(Dietz&Bozeman,2005)以及工作中积累的关于产品、市场、顾客等来衡量创业者的社会特质。基于对以往测量指标的总结,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4个具体指标来度量创业者的先前经验经历,具体问题见表4.5: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创业风险识别的度量随着对创业风险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在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内涵进行研究和界定的同时,对创业风险识别的维度也展开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有些研究者着眼于创业风险识别的方式(Hilt,eta1.,1997;Chandler,etaL,2000;Kickul,eta1.,2000);有些研究者着眼于创业风险识别的创业者态度要素(Ucbasaran,eta1.,2002;Ozgen,2003);此外,研究者们还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具体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Hill,甜口£,1997;Corbett,2002;Shrade,etal.,2004),丰富了创业风险识别的具体维度。结合研究者们对创业风险识别的具体维度所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研究范围和视角较为广泛,涉及创业风险识别的不同方面。根据研究者各自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其所选取的维度划分角度和方法自然也是有所区别的。创业风险识别的结果对整个创业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行创业风险识别,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风险潜在的创业风险,以进行相应的控制,因此,要对创业风险识别过程进行衡量,主要应着眼于其识别结果,即所发现的创业风险进行衡量。这其中,主要包括对创业风险的本质和数量进行衡量和评价,以此来衡量创业风险识别过程。结合创业风险的分类,本文主要从创业风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创业机会识别的结果。借鉴Peter(1975)和Cunningham(1965)的测量方法,采用以下题项来度量创业风险的识别。表4.6创业风险识别的度量55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续表4.6创业风险识别的度量4.2小样本测试本章主要是根据第三章理论模型和假设的基础上,形成了调查问卷。在进行大规模的样本收集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检验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CITC法和口信度系数法剔除相关度较低的测量条款。最后,根据小样本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问卷的措辞、结构进行修订,形成最终适用于大规模调查的调研问卷,然后通过对8年及以下的创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4.2.1小样本数据来源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问卷正式大规模调研之前,选取了35家新创企业进行问卷测试和访谈,根据访谈意见对调研问卷进行了内容和语言等方面的修订。本文的小样本调查是2012年5月开始进行的,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新创民营企业,问卷的部分内容涉及到企业的初始创业者,为增强问卷的信度,本研究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新创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其他高层管理者。我们前期的问卷主要是通过导师的人脉资源到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另外部分是通过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调研范围主要分布在杭州、嘉兴、上海等地,涉及的行业有制造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服务业等。此次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剔除一些不完整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35份。4.2.2小样本检验的程序和标准在小样本检验阶段,我们采用信度分析来进行筛选变量的测量指标。信度分析是用来精简问卷,删除对测量变量毫无贡献的问卷项目,以增进每个测量变量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信度。在信度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因子分析,主要是确定量表的基本构成与指标的效度,以期得到精简的、有效的变量测量量表。具体的方法和标准如下:第一,信度检验。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剔除信度较低的测量指标。信度的涵义是由多次测验测量所得的结果间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或估计测量误差有多少,以实际反映出真实量数程度的一种指针(吴明隆,2003)。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越高,表示量表越稳定(stability)。通常情况用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Alpha系数检验(简称口系数)。一般来说,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问卷,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O.8以上,如果在o.7.0.8之间,可以接受;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系数最好大于0.7,如果在0.6.0.7之间,还可以接受使用,如果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以下或总量表系数在O.8以下,则是不太合适的(吴明隆,2003)。第二,效度检验。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前要进行测量条款的净化并删除,本文采用的方法是纠正条款的总相关系数(Corrected-ItemT0talCorrelation,即CITC)进行测量条款的净化。一般来说当CITC小于0.5时,就该删除该测量条款,也有学者认为O.3也符合研究的要求(卢纹岱,2002),本文采用折衷的办法以O.4为净化测量条款的标准,对于C1TC值小于O.4且删除后可以增加口值的条款予以删除(卢纹岱,2002);并利用口信度系数法检验测量条款的信度,假如删除某个测量条款,口系数增大,则表示可以删除该条款。对所有变量的测量条款进行净化后,要对样本进行KMO样本充分性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在0.90以上,非常适合:O.8.0.9,很适合;O.7—0.8,适合;0.6.0.7,不太适合;0.5.0.6,很勉强;0.5以下,不适合。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统计值显著性概率小于等于显著性水平时,可以做因子分析"(马庆国,2002)。根据这一原则对于KMO值在0.6以下的,不进行进一步分析;对于KMO值在O.7以上的,则进行因子分析;对于0.6.0.7的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因子分析2。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每一测量条款所对应的因子载荷必须接近1(越接近越好),但在其它因子的载荷接近于0(越小越好),这样才有区分效度。也就是说,如果测量条款在所有因子的载荷均小于O.5,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的载荷大于0.5(跨因子现象),都应该予以删除。2转引自王立生(2007).57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3小样本量表的CITC和信度检验(1)网络规模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首先采用CITC法和O【信度系数法净化量表的测量条款。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网络规模的测量指标中,第1个测量指标WGl的CITC指数为0.333,第6个测量指标WG6的CITC指数为O.356,都小于本文的标准值O.4,按本文研究应该删除。在删除指标WGl和WG6后,其余各项指标的CITC指数上升,0c系数由原来的0.832上升到0.851,表明问卷信度上升,且问卷信度大于O.8,信度较好符合要求,所以将WG01和WG02删除,保留其他5项。表4.7网络规模(wG)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2)网络强度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表4.8网络强度(wQ)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网络强度的测量指标中,第1个测量指标CITC指数为0.382,第6个测量指标CITC指数为0.366,两者均小于标准值0.4,应该删除以净化量表。在删除指标WQl和WQ2后,其余各项指标的C1TC指数上升,0‘系数由原来的O.805上升到0.812,表明问卷信度上升,且问卷信度大于0.8,信度较好符合要求,所以将Nil和N12删除,保留其他6项。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结构洞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从表4.9中可以看出,网络结构洞的测量指标中,第3个测量指标CITC指数为0.178,远远小于标准值0.4,应该删除以净化量表。且在删除指标WI)3后,指标WDl和WD2的CITC指数都有所上升,仅系数由原来的O.568上升到O.845,问卷信度上升,且问卷信度大于O.8,这表明删除测量项WD3是必要的,所以将WD3删除,保留其他2项。表4.9网络结构洞(WD)量表的crrc和信度分析(4)信息获取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首先采用CITC法和t;t信度系数法净化量表的测量条款。从下表可以看出,信息获取的测量指标的CITE都大于0.4,其中信息数量的o‘系数为0.768,信息质量的0【系数为0.913,表明问卷信度大于O.7,说明量表信度较好。表4.10信息获取(ⅪI)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5)创业者社会特质的CITC和信度分析表4.11显示,创业者社会特质的所有测量条款CITC指数均大于0.3的最低标准,分别为0.415、0.377、0.443、0.507,先前经验经历的整体伍系数为O.802,其中题项经验经历2的CITC指数为0.377,小于O.4,但将其删除后,整体0【系数没有提升,考虑到小样本的误差,暂且保留该题项。整体来看,该量表信度较59 浙江理工大学硕:l二学位论文好,所以创业者社会特质的8个指标我们都将予以保留。表4.11创业者社会特质(ST)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6)创业风险识别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从下表可以看出,创业风险识别的测量指标的CITC都大于O.4,其中风险数量的Ct系数为O.832,风险质量的0【系数为0.866,表明问卷信度大于0.8,说明量表信度较好。表4.12创业风险识别量表的CITC和信度分析4.2.4小样本的KMO和Bartlett检验对测量条款进行初步净化后,就要进行KMO样本充份性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1)社会网络指标体系由上一节的CITC和信度分析可知,在创业网络的指标体系中,NSl、Nil、N12和HS3这4个指标的CITC的值均小于最低标准O.4,我们应该将其删除。因此创业网络的17个指标删减到12个指标,对这12个指标进行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如下表4.13所示。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下表可以看出,KMO值为O.838大子0.8,Bartlett检验显著,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非常适合作因子分析。表4.13社会网络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项目结果KMO样本充分性测度系数0.838(2)信息获取指标体系由上一节的CITC和信度分析可知,在信息获取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测量条款的C1TC值均大于最低标准0.4,所以,所有测量指标都应保留,共10条。对所有测量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如下表4.14所示。表4.14信息获取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项目结果KMO样本充分性测度系数O.899从上表可以看出,KMO值为0.899大于O.8,Bartlett检验显著,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3)创业者特质指标体系由上一节的CITC和信度分析可知,在创业者特质指标体系中,除题项经验经历2略小于0.4外,其他测量条款的CITC值均大于最低标准O.4,所以,所有测量指标都应保留,共8条。对所有测量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如下表4.15所示。表4.15创业者特质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项目结果KMO样本充分性测度系数0.7486l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上表可以看出,KMO值为0.748大于O.7,Bartlett检验显著,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4)创业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由上一节的CITC和信度分析可知,在创业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中,所有测量条款的CITC值均大于最低标准0.4,所以,所有测量指标都应保留,共10条。对所有测量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如下表4.16所示。表4.16创业风险识别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项目结果KMO样本充分性测度系数0.795从上表可以看出,KMO值为0.795大于O.7,Bartlett检验显著,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4.3本章小结在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前,为了测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利用35份有效问卷进行Yd,样本检验,通过小样本分析发现了问卷初稿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小样本问卷进行CITC和信度分析,删除了不适合的问项(共5项,均属于社会网络指标),删除不合适项后问卷的信度提高;通过对小样本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时发现,删除了不合适项的问卷都适合作因子分析,说明问卷的效度比较适合。在这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对问卷的措辞进行修订,调整文字语意不清,题意被误解或语句不通顺的测量条款表达,并调整了部分剩余问项的顺序,最终确定了本研究大规模发放的问卷,详见附录一。62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大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5.1数据收集在相关理论基础、模型构建、研究假设及小样本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创企业,对于新创企业的定义区分,通常以成立年限为区分标准,有些学者将新企业定义为成立于6年以下的企业(Zahra,eta1.,2000):也有学者认为8年以下企业都属于新企(McDougall,eta1.,1994):甚至有学者将其成立时间延长到了10年(Covin&Slevin,1990;Helena,eta1.,2001)。本文采用折中的定义,将成立时间在8年以内的企业定义为新创企业,并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方法对条目进行量化。为确保问卷调查发放对象的准确性,本文在问卷的第一部分“被访者信息"对被访者的学历、职位、工作年限及第二部分“企业信息"对企业的注册时间、企业性质等进行了控制。本次研究调查自2012年6月初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历时近3个月,主要采取3种方式发放问卷以收集数据。(1)在专业的问卷网站使用样本服务,利用他们与样本库中全国范围内的新创企业之间的联系,由网站将问卷发放给新企业创业者,请创业者填写问卷并交回网站,然后由网站将回收的问卷数据反馈回来。网站发放问卷时,首先确认发放对象企业是成立时间在8年以下的新企业,问卷的填写者为该企业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成员,回收问卷时,会将漏填、错填和不符合条件的无效问卷人工排除,保证最后得到问卷的有效率保持在一定比例。该种方式回收问卷267份,其中有效问卷159份;(2)笔者自行发放和回收问卷。在征得相关负责人同意后,笔者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发放并回收问卷。该种方式回收问卷43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3)笔者邀请熟悉的朋友,让他们联系所认识的新企业创业者填写调查问卷,并将填写好的纸质调查问卷反馈给作者。该种方式回收问卷47份,其中有效问卷39。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共收回问卷357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38份,有效率为66.7%,本研究的研究指标数为9,有效问卷数量大于所研究指标的10倍,满足本研究的阅卷数量的门槛要求3。5.2数据描述性统计从受访者信息统计结果来看,女性创业者有65人,占样本总体的27.3%;男3转引自朱亚明(2004).63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创业者有173人,占样本总体的72.7%。问卷填写者的学历绝大部分在大专以上,呈现高学历的特征。具体而言,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有2人,占样本总体的O.8%;大专学历有26人,占样本总体的10.9%;本科学历的有187人,占样本总体的78.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23人,占样本总体的9.7%。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1970年及之前出生的有16人,占样本总体的6.5%:1971.1980年出生的有95人,占样本总体的39.9%:1981.1990年出生的有125人,占样本总体的52.5%。90后的只有2人,占样本总体的0.8%。在职务上,我们采访时为控制问卷质量只对高层管理人员及以上级别进行调查,因此高层管理人员较多。其中董事长有14人,占总数的5.9%:总经理有83人,占总数的39.9%;高层管理人员有141人,占总数的59.2%,这样保证问卷填写人对公司情况熟悉而且能较好地理解问卷题项。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分布情况比较广泛,没有出现集中情况,样本数据具有代表性。表5.1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从样本企业信息的统计结果来看,样本公司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4年之间,有107家,占总数的68.5%;其次是5.8年,有75家,占总数的31.5%;成立时间在1.2年之间的有45家,占总数的18.9%,1年以下的企业最少,只有11家,占总数的4.6%。从样本企业的公司规模来看,主要集中在200人及以下,这是由于调查对象是新创企业,成立时间短,因此公司规模有限,其中1.20人的小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有62家,占总数的26.1%,21.50人的企业有83家,占总数的34.9%,51.200人的企业有68家,占总数的28.6%。其他200人以上的企业只占总数的lO.5%;从样本企业所属行业的分布状况来看,所获企业分布行业有:制造业:生物及医药;建筑业和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IT等,其中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rr企业占大多数,分别为75家和51家,占总数的31.5%和21.4%;其次批发和零售业有35家,占总数的14.7%;住宿和餐饮业有17家,占总数的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16家,占总数的6.7%:其他行业占总数的18.5。样本企业总体分布情况比较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表5.2企业基本信息统计5.3信效度检验我们通过因子分析检验了测量指标的结构效度(见表5.3)。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因子在每个题项上的载荷均大于0.5,说明题项具有良好的测量效度。本文对经过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因子进行信度检验。其中,网络规模的Cronbach’sCi值为O.822,网络强度的Cronbach’sQ值为O.828,结构洞的Cronbach·sQ值为0.845,信息获取数量的Cronbach’sa值为O.768,信息获取质量的Cronbach’s0值为0.799,风险识别数量的Cronbach'sQ值为0.717,风险识别质65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相关分析衡量事物之间,或称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相关分析(余建英和何旭宏,2003)。相关系数就是时常用来衡量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个量值。为避免回归分析时,多元共线性问题,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前,一般需要进行自变量的相关分析,如果预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大于0.75,一般认为过于相似。相关分析尽管能够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程度,但不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相关分析一般作为最后结果的一个参考,因此没有过多的强制意义。从下表可以看出,网络规模与网络强度的相关系数r=O.699为各变量中相关性最高的变量但是仍然小于0.75,基本符合要求。表5.6各变量相关系数表网络规模网络强度结构洞信息数量信息质量风险数量风险质量经验经历网络规模1网络强度0.581”1结构洞0.473”o.468”1信息数量0.441”0.513”0.511”1信息质量0.389”0.418”0.503”0.505“1风险数量0.414“0.432”0.467”0.515”0.475”1风险质量0.233”o.28l“0.225”0.375“0.326“0.432“1经验经历0.417”0.473”0.452”0.514“0.558”0.392”0.292“注:¨·表示p0.05)与风险质量不相关。在模型6中,信息质量和经验经历的乘积项(13=o.052,p>0.05)与风险质量不显著相关。因此得到结论,创业者先前经验经历对信息质量和风险质量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没有得到验证,假设H6d没有得到支持。5.7模型整体拟合检验根据以上的检验分析,将原始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正,在AMOS中对如下修正后模型进行整体拟合情况检验:图5.2修正模型75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识别文献进行了重要拓展,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提高自身研究能力的基础上,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测量需要迸一步完善。本文所有变量的指标均使用5点量表的形式,主要是从主观上去衡量,对网络位置等客观情况的测量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在未来可以考虑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变量的内涵和性质采用其他非量表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研究。2、在数据收集方面,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创业期在0.8年的新创企业,数据收集相对困难,未来需要加大数据量,以提高实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在目前创业研究的实证研究中,调研样本多数都是已经取得创业成功或者正在进行创业的企业,很少有不成功的创业活动被纳入到调研样本中,本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难以实现对不成功的创业活动的追踪,被调研的对象往往也不愿意提供不成功的创业经历的相关资料,这就造成了在调研样本中不能包括这些创业失败数据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使用案例研究或是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加研究的严密性和样本的全面性,从而得出更为客观可靠的研究结论。在未来研究中应继续深入挖掘和探索信息在创业风险中的应用,本文只是引入信息获取这一概念,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创业风险识别中信息获取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仍处于探索期。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对信息加工理论中相关创业的要素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力求全面覆盖创业过程中信息获取的实际情况和内容,以进一步丰富创业风险识别理论。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usinessEconomics,2007,29(3):275-293.[90】Uzzi,B,Thesourcesandconsequencesofembeddednessofeconomicperformanceoforganizations:Thenetworkeffect叨.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99,61(4):674-698.[91]Ward,L,M√Frank,M.,&Walter,GS.Stochasticresonanceandsensoryinformationprocessing:atutorialandreviewofapplication【J】.ClinicalNeurophysiology,2004,I15:267-281.[92】Willett,A.H.Theeconomictheoryofriskandinsurance【M】.The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01.【93】Zaheer,A.,McEvily,B.,&Perrone,VDoestrustmatter?Exploringtheeffectsofinter-organizationalandinterpersonaltrustOllperformance【J】.OrganizationScience,1998,9(2):141—159.【94】边燕杰.社会资本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132—139.【95】陈秉正.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6]陈刚,谢科范,郭伟.创业者机会感知、风险感知、风险偏好的机理及度量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22(6):1-5.【97】陈炬之.认知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7.【98】陈元.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9】陈振红,董俊武.创业风险来源和分类[J】.财会月刊.2003(12):56—57.【100】陈振红,董俊武.创业决策中创业者风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框架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7(9):74—78.【101】段锦云,王重鸣.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特征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2):132—139.[102】何斌,创业策略、创业认知与绩效关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4.【103】洪进,汤书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31.33.【104】胡辉.认知偏差影响下的企业家机会识别模式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9.[105]来新安.创业者特征、创业环境与企业绩效:一个概念性框架的构建fJ】.统计与决策,2009,22:162。164,【106】林南,俞弘强.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2):46—59.【107】林嵩.国外创业网络理论研究进展及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7):163,166.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8】林嵩.基于创业过程分析的创业网络演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5.8.[109】刘国新,王光杰.创业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10]刘万利,胡培.创业风险对创业决策行为影响的研究:风险感知与风险倾向的媒介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163.167.[111]刘湘琴,章仁俊.创业及创业风险研究视角述评[J】.商场现代化,2008,(11):232.234.【112]卢纹岱.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13]吕宏生,何健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中的特点及其融资策略【J].软科学,2005(3):44.47.[114】马国庆.管理统计学[M】.科学出版社,2002.[115]苗淑娟,蔡莉和王杨.国外小企业融资研究及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6,8(3):122.124.[116】彭华涛.创业企业进化的社会网络本质研究[J】.理论月刊,2010,(1):75.78.[117]任旭林,王重鸣.基于认知观的创业机会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07,(3):15—19.[118]沈永伟,夏梦.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及其演变过程[J】.管理观察,2010,(29):198.199.[119]孙富强,王景容.浅谈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J】.科学与管理,2005(3):68—73.[120]王农跃.论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3):148.149.[121】王庆喜,宝贡敏.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与小企业成长【J】.管理工程学报,2007(4):57.61,[122]吴静.创业十诫[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3】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科学出版社,2003.[124】项目管理协会[美].PMBOK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46.50.[125】肖鑫,丁锦红和郭春彦.编码和提取对项目+背景捆绑机制的影响[J].科学通报,2011(7):78.82.[126]许谨良.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27]许贤明,陈剑林.区域经济中微型企业创业和创业环境的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2006,4:89—91.【128】严复海,党星和颜文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J】.管理现代化,2007(2):29.33.[129】雍灏.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金融产品创新关键风险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8.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0]扎世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7):13.14.【131】张君立,蔡莉和朱秀梅.社会网络、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5):87.90.【132】张其仔.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01,(1):54—58.[133】张炜,王重鸣.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川.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91.93.[134】张延峰,司春林.国外创业网络化研究评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10):59.65.【135】张玉利,李乾文和李剑力.创业管理研究新观点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5):1-7.【136】赵镝.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137】赵观兵,万武.高新技术创业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J】.统计与决策,2006(6):36.43.【138】赵晓东,王重鸣.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动态结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1):56.63.[139】朱振坤,金占明.竞争环境、法律环境和管理者社会网络活动川.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4):120.124.91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们是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受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有关部门委托,对新创企业的社会网络、创业者特质和风险识别等问题进行调研,烦请您抽出宝贵时间填此问卷。我们承诺对所有参与调研企业的数据保密,同时调研结果与企业共享,如需要问卷分析结果请与我们联系。最后,真诚的感谢您帮助完成此次问卷!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联系人:陆哲静(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Emaih.1uzhejin92012@163.com(请注意:如果您不是贵公司的创业者,请根据创业者的实际情况,以其视角模拟填写·)第一部分:背景资料(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数字上打“√’’。)1.被访者信息01.您的性别:1)男;2)女02.您是否是贵企业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成员:1)是2)否03.您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1)1年以下;2)l-2年;3)3.4年;4)5-8年:5)8年以上04.您的职务:1)董事长;2)总经理;3)高层管理人员;05.您的出生时间:1)1960年及以前;2)1961.1970;3)1971-1980:4)1981-1990:5)1991年及以后06.您的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专;5)本科;6)研究生及以上2.企业信息01.企业名称————02.地址04.贵企业成立时间:1)1年以下;2)l-2年;3)3—4年;4)5-8年;5)8年以上05.贵公司员工人数为:1)1-20:2)21.50:3)51—200;4)201—500;5)501—1000.6)1000以上06.贵企业所属行业:1)制造业;2)生物及医药:3)建筑业和房地产;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金融业;6)批发和零售业;7)住宿和餐饮业;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1T:10)其他——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部分:对您及贵企业的社会网络情况调查1.了解您及贵企业与外界的联系情况非常少较少一般较多非常多1.与您有联系的亲友、同事的数量l23452.与贵企业有联系的供应商的数量l23453.与贵企业有联系的顾客的数量l23454.与贵企业有联系的行业协会的数量l23455.与贵企业有联系的金融机构的数量l23456.与贵企业有联系的各级政府的数量I23457.与贵企业有联系的工商、税务等管理机构的数量l23452.了解您及贵企业与外界的联络频率非常低较低一般较高非常高1.您与亲友、同事交流与联系的紧密程度l23452.您与供应商交流与联系的紧密程度l23453.贵企业与顾客交流与联系的紧密程度l23454.贵企业与行业协会交流与联系的紧密程度123455.贵企业与金融机构交流与联系的紧密程度l23456.贵企业与各级政府交流与联系的紧密程度l23457.贵企业与工商、税务等管理机构交流与联系的紧密程度l23453.了解您及贵企业的网络结构情况完全不符合先全符合1.我能在我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起到资源和信息交换的桥梁作用123452.我能为我的社会网络中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搭建桥梁l23453.在我的社会网络中,其他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之间的直接交l2345流较少第三部分:您在贵企业经营过程中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1.可以荻取到以下信息的查墨墨廛不足较不足—般较足足够1.有关经济形势的信息(例如利率调整,劳动供给等)l23452.政策性信息(例如税收政策,消费者保护条例等)123453.市场信息(例如销售规模,新企业进入等)l23454.技术信息(例如技术难题,新产品/月&务的可用性等)l23455.财务信息(例如资产负债率、成本增加等)123452.可以获取到以下信息的盔旦壅廛没用较没用一般较有用有用1.有关经济形势的信息(例如利率调整,劳动供给等)l23452.政策性信息(例如税收政策.消费者保护条例等)l23453.市场信息(例如销售规模,新企业进入等)I23454.技术信息(例如技术难题。新产品,服务的可用性等)l23455.财务信息(例如资产负债率、成本增加等)12345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部分:创业(或经营)过程中各类风险的识别情况调查1.下列问题月来了解您的创业风险识别童瞳非常少较少一般较多非常多1.我可以识别出的经济形势风险的数量l23452.我可以识别出的政策风险的数量l23453.我可以识别出的市场风险的数量l23454.我可以识别出的技术风险的数量I23455.我可以识别出的财务风险的数量l23452.下列问题用来了解您准确识别出风险危害的程度完全不符合先全符合1.我能准确识别出潜在经济形势风艟会给企业造成的实际损失l23452.我能准确识别出盼潜在政策风险会给企业造成的实际损失l23453.我能准确识别出的潜在市场风险会给企业造成的实际损失l23454.我能准确识别出的潜在技术风险会给企业造成的实际损失l23455.我能准确识别出的潜在财务风险会给企业造成的实际损失l2345第五部分:创业者个人情况的调查1.下列陈述用来了解创业者的经验经历非常少较少~般较多非常多1.创业者拥有的与目前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l23452愈J业者拥有的其他领域的工作经验l23453.创业者拥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l23454.创业者拥有的创业经历l2345再次感谢您对本次调研的支持和配合l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表论文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1】杨隽萍,陆哲静,李雪灵.基于信息加工视角的创业风险识别的影响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Jun-pingYang,Lu-binTang,Zhe-jingLu.SocialNetwork’sImpactonNewVenturePerformance--AnEmpiricalResearchofZhejiangEntrepreneurs[J].ICEEM收录,【3】陆哲静,徐阳.新创企业融资、创业网络与创业绩效相关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12,11:160.162.二、参与研究的课题【1】《浙江省新创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研究》,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参与资料收集与整理。【2】2《创业者特质、社会网络对创业风险的作用机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参与理论研究与调研分析。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8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飞逝,转眼之间,硕士研究生阶段就要结束了。回想在理工求学的几年时间里,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人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借此机会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杨隽萍老师,她不仅是我学业上的导师,也是我精神上的导师。从我最初论文的选题、设计到后来的问卷发放,乃至最终的论文完成,都浸透着杨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学术上,杨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并教导我们做事要严谨认真。在生活中,杨老师则像我们的朋友,经常耐心地听我们倾诉,并给予我们有用的建议和指导。非常遗憾无法在毕业之时亲口对导师说声谢谢,我只能在这边真诚的祝福在国外的导师身体健康、一切顺利。另外,我还要感谢胡旭微老师,尽管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不多,但是胡老师给我的教诲和帮助我将终身铭记。同时,也要感谢跟杨老师同一个办公室的刘洪彬老师和覃予老师,无论什么时候进办公室,你们都是那么亲切,而且也给了我很多学习上的建议。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师弟唐鲁滨,你就想像个万事通,慷慨地帮助我和所有同学,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还要感谢下一届的师妹王俏尹、陈婷婷,是你们为我枯燥的学术生活带来了乐趣和欢笑。感谢我的室友黎明、杨囡及我的好友晓晓、海娟、方丽芳、苏保朵、龙飞等,你们总是能在我沮丧和灰心的时候安慰我、鼓励我,我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最后还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每次往家打电话或是接到家里的电话总是那么幸福,正是你们的无私奉献和鼓励才成就了今天的我。爸爸虽然身体不好,却时刻挂念我的冷暖;妈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却还始终为我的生活和学习操心。有了你们,面对再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到底。还要感谢我的男朋友徐阳,在我学习受阻的时候开导我,在我倦怠灰心的时候鼓舞我。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最后只有向所有关心、帮助、爱护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们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