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84271
大小:86.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从旅顺屠杀事件的影响讲起作者:陈--学号:--------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在1984年发生的一场战争,失败给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旅顺屠杀事件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伤痛与愤怒,进而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屠杀;近代化;影响一、引言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越来越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而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富强,最终展露了他的野心。二、甲午中日战争概况1984年,蓄谋已久的日本以帮助朝鲜平乱为借口,出兵朝鲜半岛,进而对清朝宣战拉拉开了
2、甲午战争的序幕。在陆军方面,日军迅速击败了赶到朝鲜的清军,然后强行突破鸭绿江防线,侵占满洲,再组建第二方面军,从花园口登陆,攻占旅顺半岛,最后攻占辽河平原,直逼直隶。在海军方面,日本舰队在丰岛重创北洋水师,使其躲入威海卫不敢出来,然后又出动陆军攻占山东半岛,与海军合围,歼灭北洋水师。面对一系列的失利,清朝政府被迫和谈,最终李鸿章在马关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三、旅顺屠杀事件在进攻旅顺半岛时,之前一触即溃的清军,终于做出了较为像样的抵抗。虽然日军还是攻占了旅顺口,但这小挫折却让日军恼羞成怒。随后,由中万德次带领的侦察
3、小队因被清军围攻而集体自杀,但是他们的尸体却被清军凌辱。这一事件再次激起了日军的愤怒,于是他们开始虐杀清兵。由于许多清兵伪装成百姓逃脱,日军渐渐变成屠杀百姓,以至于部分男女老幼。1948年旅顺《重修万忠墓碑文》称:“我同胞之死难者凡二万余人。”英人胡兰德《中日战争之国际公法》一书披露,“此时得免杀戮之华人,全市内人仅三十有六之华人耳,然此三十有六之华人为供埋葬同胞之尸体而被敌残留者。”可见日军的残忍暴力。然而,当时的日本却并没有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日本伊藤博文首相与陆奥外相极力否认屠杀事件,并让日军尽快处理清人尸体,安抚居
4、民,然后又拉拢美国人,消除舆论,加上清朝自身的沉默态度,日本最终脱离了干系。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却让日本掩盖过去,如何不使人愤怒?清军的无能,政府的软弱,被屠杀的尸体,日军的暴行,无一不触痛了国人的心。自恃天下宗主的清朝,到头来却被毫不起眼的“蕞尔小夷”打得落花流水,无不挫败了国人的自尊。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再也坐不下去了——必须要改变!四、洋务派的改变(一)战后洋务派的努力清军的一败涂地,给本以为达到“自强”、“求富”目标的洋务派当头一棒。以往的目的远远还没有达到,于是洋务派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1.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是
5、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入手的。“强兵”是洋务运动最初要达到的目的。战后洋务派在上书奏折中都提出了复兴海军、创练新军的主张。在洋务大吏的极力倡导下,洋务运动在军事方面首先从重建海军、编练新军和整顿军事教育几个方面着手进行。2.工商业方面甲午战后,洋务派对战前“求富”无效的原因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官办”、“官督商办”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发展工商业的主张。光绪阐明了“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思想,即发展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两个方面。甲午战后的工商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用工业取代了军事工业的主体地位,商办企业在洋务
6、运动中异军突起,并且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3.教育方面甲午战后清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打破了过去以培养军事人才和翻译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开始广设学堂。然后又对科举制度改革,打起了“救时必自变法始,变法必自变科举始”的口号。另外,洋务派派遣留学生规模也越来越大。4.政治方面后期的洋务运动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已涉及制度的变革。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领袖人物,他改革政治的主张可以看作是洋务运动后期政治方面改革的代表。他认为在西学中,“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并广泛推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教育等政策的主张,
7、说明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已经涉及政治改革的领域。经过上述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甲午战后,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洋务思想呈普及之势,正所谓甲午战后,“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上自朝廷,下至士人,纷纷言变法”。(二)洋务派的结果虽然洋务派积极反思并做出新的改变,却仍改变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1.“自强”、“求富”的破产战后,由于财政匮乏,“自强”军事现代化活动主要集中于“练兵"事业。虽然制定了三十万的“练兵”计划,但事实上仅有张之洞的“自强新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远未达到三十万的计
8、划要求。另外,洋务运动在“求富”阶段,创办了大量新式民用工业。但由于中国需向日本支付两亿两白银赔偿日本军费,允许日本在华设立工厂,并且西方列强利用“利益均沾”的特权,纷纷在华投资设厂。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财政枯竭,无力继续支持洋务企业的发展。于是1895年6月,清廷下令将民用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即将民用企业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