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

ID:20895223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7

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_第1页
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_第2页
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  1894年7月,蓄谋已久的日本在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下,借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之机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经过七个多月的厮杀,“避战自保”的清政府终在威海一役败北,中国又一次成为任人宰割的战败国。《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侵华进入资本扩张的新阶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外民族矛盾日益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面对中国的日渐沉沦,有识之士通过政治经济上的努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加快了工业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步伐。  1.促进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加紧对华

2、输出资本,争相建立工矿企业,抢夺铁路修筑权,既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又给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具体体现在:①促使我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不断扩大的市场和农业商品化生产所提供的充足原料;②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也由沿海沿江传入内地,加之铁路修筑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交通的发展,加快了内地与沿海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清政府为了开辟税源,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减少了对民族工业的压制;④具有爱国心的官僚士大夫、大商人受利润的刺激和爱国心

3、的驱使而逐渐投资近代工业企业。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主体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扩张。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渐壮大,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就已诞生。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洋人进行“商战”,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当时缺乏最基本的社会物质条件,其政治主张无法付诸实践。  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

4、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将维新变法思潮与救亡图存的社会政治运动相结合,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他们著书立说,创设学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和政党,大力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在宣传时,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在推行维新变法时,依靠的是封建官僚体系和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放弃了人民群众,使变法运动缺乏深厚的群众土壤;变法内容在妥协后不断变更,君主立宪主张无法付诸变法实践。先天不足,后天有误的维新变法无法经受顽固派的进攻,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戊戌变

5、法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它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鼓舞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成为中国近代鼓吹政治文明之风的摇篮和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晴雨表。它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基地,又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学说。  甲午风云,带给中国的不只是耻辱,还有赤诚报国的拳拳丹心,不甘沉沦的坚韧斗志,以及中国近代化的不断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