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81765
大小:72.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始人乐显扬精通医药,他曾提出"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为同仁堂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之后,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并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及祖传配方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编纂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该书汇集了乐家祖传秘方、太医良方、宫廷秘方等共362种,对这些方剂的制药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同时提出了"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后成为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的信条。乐显扬百科名片乐显扬(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江北区慈
2、城镇),为同仁堂创始者,曾任清皇宫太医院的吏目。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后来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始创同仁堂,位于西打磨厂,同仁堂的由来是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 [编辑本段]生平 乐显扬,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朝康熙皇帝统治初年。乐家远祖乐仁规在唐末曾
3、为太医令,后避乱弃官,迁居浙东宁波府慈水一带。乐显扬的曾祖乐良才承继家学,在浙东一带是小有名气的铃医。 明永乐年间,乐良才定居北京以后,依旧是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为了适应在京城的生存,乐良才特别嘱咐儿子乐廷松:居住在大城市,若要发展,就不能总当铃医,必须适应大城市的医药需求,掌握中医经典理论,阅读方药著作,开阔知识视野,向正统的中医药方向转变。乐廷松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要想结束铃医生活,彻底完成向正规中医的转变是非常不容易的。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随着岁月的流逝,乐廷松生子乐怀育,乐怀育
4、生子乐显扬。这时,中国社会也由明朝进入了清朝。 乐显扬自幼非常聪敏,勤奋好学。他牢记祖训,努力学习中医药经典,积累医疗经验。乐显扬开始也是铃医,由于他出身铃医世家,在行医卖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医疗经验,因此,在中医药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北京地区小有名气,后经人介绍进入了清皇宫,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在清皇宫一段时间以后,目睹了宫廷内部的尔虞我诈和一些官僚的腐败行径。有一年京郊大兴水患成灾,皇帝拨了救济款赈济灾民,但由于中间官僚层层盘剥,到灾民手中的银两不足皇上拨付
5、的十分之一,康熙皇帝异常震怒,严惩了一些官僚。乐显扬在太医院知道了案件的全部过程,在同僚们议论的时候,乐显扬沉默不语。 一个同僚问:“乐吏目,你在想什么?” “你还记得今夏水灾后我们为灾民看病的情况吗?”乐显扬没有回答同僚的问题,却反问起来。 “时不过半载,怎么会不记得呢?”同僚回答。 “当时,我们和户部官员同时奉命,一个去为灾民看病,一个去赈济灾民。同样是济世养生,现在看来,效果是大不一样啊。”乐显扬象是讲给同僚听,也像是自言自语。 “你到底有什么想法?”同僚问。 “一个良医胜过一群贪官!济世养生
6、,靠当官的没有把握,只有良医用药,才能给众多穷苦百姓带来生存的机会。”乐显扬说。 接着,乐显扬又说:“我是医生,我宁愿做良医,济世养生,也不愿为贪官,残害百姓。”说罢,抬头仰望门外远方的天空,许久许久。 乐显扬抱定了“济世养生唯医药”的宗旨,从此更加淡泊功名。到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辞官回家,开始为百姓治病。刚开始,乐显扬只为病家诊脉、开药方,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乐显扬感到应该有一个药室,既能开处方,又能拿药,会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药技术得到应用。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乐显扬的药室终于具备制作
7、丸、散、膏、丹的条件了。药室的名称怎样定呢?乐显扬想起了儒家的经典,想起了古代所谓大同社会的标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是为大同。” “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就取一个‘同'字吧!”乐显扬定了药室名称的第一个字。 第二个字呢?乐显扬想到了仁字。“仁者,爱人也。”“济世养生,不就是最大的爱人吗?”想到这里,药室名称的第二个字也定了下来。 “同仁堂”药室,多么响亮而充满丰富内容的名字。难怪乐显扬对来到他药室的人这么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君喜其工而雅,需
8、志之。” 乐显扬说这些话的时候,正是康熙八年(1669年)秋天。 同仁堂药室,开始了北京同仁堂光辉的发展历程。乐显扬字凤鸣(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水镇,为同仁堂创始者,曾任清。明朝永乐年间,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是乐家第四代传人,早期也是铃医,后来清初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