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

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

ID:34779235

大小:76.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_第1页
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_第2页
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_第3页
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_第4页
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卢乐源流及其迁徙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卢氏源流及其迁徙初探河南省档案馆荣誉馆员卢法舜木有本,水有源,人类有发祥地。河南境内的卢姓人群源于何处,流向哪方?从2006年以来,通过为家乡和新郑市、郑州市城郊卢氏族人修谱、续谱,深入20多个卢姓人聚居村庄走访调查,赴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郊卢家场村拜谒范阳卢氏宗祠,阅读有关姓氏文化的史料和经典,在基本理清郑州地区卢人源流的基础上,对河南卢氏源流也有了初步了解,现将手头资料梳理于后,作为“引玉之坯”,敬请族人和姓氏文化专家、学者参考和指正。一、河南卢人源流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中华民族是一个生息繁衍在这方风水宝地上的56个民族组成的庞大人群。同样,

2、河南卢氏族人的祖先也并非一地或一家、一族繁衍,而是长期以来由多个族群形成的一个大家庭。据有关姓氏文化史料考证,当今的河南卢氏族人由六个方面的人组成,其中以河南土族和范阳迁入为多。(一)卢戎东移卢人即卢戎,是我国上古时代游牧民族的一支,是姜姓部族羌族中强悍的一支,发祥于我国西部高原、草原地区,集居于卢水上游,且常居地的山、水多以“卢”命名。故,卢人集居地商代称为“卢方”,周代后称为“卢戎”。他们遂水草而居,“随畜而徙,毋常处,毋居长,地方可数千里”,活动范围十分广阔,在我国西北部、西南部和中西部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活动印记。伴随着社会发展,卢人的逐步分化,不断迁徙,足迹

3、遍及我国广袤大地,远的始自炎帝时代,稍后从夏代开始,包括卢人在内的大批姜姓部落,沿渭水、黄河,自西向东发展,从川东岷江上游,经汉水,越终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华山、向河南迁徙,其中一部分人为周武王组织的“倒商”联军,灭纣后因功就封于山东齐地,融入豫鲁地区汉民族之中。《史记·周本纪》和《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在位期间,戎族势力甚盛,一部分迁徙于河南西部的崤山、熊耳山(均在三门峡市境内)一带定居,并建有卢氏城。7《括地志》云:春秋时期,卢戎越过商洛山区(陕西省东南部),抵陕、豫、鄂交界处,又从山林地带往东迁徙,建立卢子国,从事农耕,河南邓县(今邓州市)遂有卢阳乡之名。

4、据史载,商末周武王联合西方八国伐纣时,灭商后大封诸侯,以姜姓贵族为最多,其中有许(今许昌市)、吕(今南阳市)诸侯等。综上所述,最早迁徙河南生息繁衍的卢人尽管有多个部族,但他们都是发祥于我国西部的姜姓部族中的卢戎。(二)河南土族高傒是海内外卢人共认的卢氏创姓始祖,而他则是姜太公子牙的十一世孙,因拥立齐桓公受封于卢邑,卢氏由此发祥。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齐相田常的曾孙田禾篡齐而诸侯,高傒后人北逃散居于河北范阳郡涿水上下,在此繁衍生息,传宗接代。追根求源,姜太公祖居何方呢?据北魏(公元412-534年)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卷九《清水》记载:河南汲县(今卫辉市)城

5、西北有石夹水,姜子牙经常在这里钓鱼。城东北侧有太公庙,碑云:“太公望者,河南汲人也。”城北30里有太公泉,泉山有太公调,庙侧有高林秀木,繁密茂盛,相传是太公的故居。又据《尉缭子·武议篇》载:“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殷王朝首都,今河南淇县),卖食孟津(今河南孟津黄河北岸。)”太公乃是炎帝之裔,伯夷之后,其先祖伯禹辅佐禹治水土功卓,受封于申地(陕、晋之间)吕地。由此可以看出:姜太公祖居河南汲县,高傒自然也就是祖籍河南了。《通志·氏族略》称:莫芦氏去“草”改为芦氏,复去“草”改为卢氏。这支卢原出自鲜卑族拓跋部族,在北魏洛阳后所改,所以是源于河南的卢氏。卢斌,开封人,宋

6、太宗即位(976年)补任殿直,雍熙中(984-967年)领兵屯霸州,戍边平寇,屡立战功,太宗拜其为东上閣门使,检校右仆射,食邑三百户,赐白金千两、袍笏、金带。宋真宗咸平(998-1003年)初卒,时年五十岁。卢楠,字子木,河南浚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少年才敏,博闻强记,读书一过不再忘,落笔千言亦不休,屡试未中,著有《蠛蠓集》五卷传世,有三女。卢镗,汝宁卫(今河南汝南县)人,将家出身,历任参军、副总兵。明嘉靖34年(1555年)与俞大猷、汤克宽大破倭寇于今之浙江省嘉江北和追敌海上,于大陈山(即今大陈岛)擒通倭头目林碧川等以及诛王直有功,升都督同知,其名声仅次于俞大猷和

7、戚继光。7(三)卢敖入豫关于卢敖其人,有两种说法:一是《通志·氏族略》云:是燕亡后,卢敖入秦,任常府博士,专门向皇帝提供史事咨询及书册图籍、典宗,是一大儒。秦亡后只身逃出咸阳,至熊耳山北麓的洛可北岸,安身于龙山脚下一山洞。《卢氏县志》(1988-2000年)称;县名来历不少资料均与卢敖有关。《陕州志》在谈到卢氏县名缘由时这样记载的:“卢敖避秦乱于此”。《重修卢仙庙碑》记载:“汉置以邑为卢者,昔卢仙得道于此地,标其姓以志之,地以人而著也”。这就是说,卢氏县名因卢敖避于这里,并在这里炼丹修道(卢敖洞遗址在县城东4公里外伏虎山),死后人们以为他得道成仙,汉建县时以其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