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77840
大小:58.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正确引导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确引导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前不久人们谈“马”色变的马加爵杀人案终以马加爵落网并被判处死刑而告终。但事情并未结束,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为什么一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才会沦落为杀人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些什么?“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当我们带着学生穿越文学殿堂,遨游数学王国,探索宇宙奥妙时,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智慧知识、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劳动能力和保护自我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时,还要教他懂得明辨是非;我们在让他品尝喜的甘甜时,还要让他知道忧的必然;我们在培养他善良、同情、宽容之
2、心时,还应培养他弘扬正气与勇敢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有喜有忧,具有忧患意识与奋起精神的学生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借此机会与各位班主任老师交流一下平时的做法,也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一、在活动中学会辨别是非与善恶教育的根本在树人,在于唤醒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要先教孩子做人,再教孩子学知。自育课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一个很好的舞台。每一周的自育课活动,他们都提前一周做好准备,自选主持人,自订主题,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作为他们讨论的对象。如:“七色校园,友情呼唤”、“网络危害知多少”、“无
3、底深渊,社会恶性——偷窃”、“净洁陋习,我们一起成长”等等。每一期的主持人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有的还分成了几个环节,如:打开心结,畅所欲言,角色互换,实话实说,心灵感动,真诚祝福等等。有的主持人还准备了道具,排练了小品------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看不到“你们要------”“你们应该-------”“你们必须------”的强制与灌输的痕迹,也没有围绕主题“高谈阔论”的虚假,只是学生就事论事,就事悟理,就事生情。学生经历了“安全——快活——同乐”的心路历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的能力。二、在小组竞争中体验成功与自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4、”什么是优生?什么是差生?无非是习相远罢了。要知道,在被“鄙视”的学生中就有爱因斯坦,在被“讥笑”的学生中就有牛顿,在“不屑一顾”的学生中就有达芬奇。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善良、可爱的一面,内心深处都有被人认可、被人欣赏的需要,包括那些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差的学生,他们也渴望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快乐。胡兆芬老师成功的经验告诉我,小组管理加分制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喜欢语文的同学因为背诵、默写好而加分;喜欢数学的同学因为做题、过关快而加分;喜欢英语的同学因为听写、背书多而加分;还有爱劳动的同学因为清洁卫生做得好而加分;作业被评为优的加分,做好人好事的加分,敢于同坏
5、人坏事作斗争的也加分------通过加分不断地给他们鼓励,在班中形成一种安全而又紧张的竞争氛围。当然,在给学生加分的同时,还有相应的扣分。适当的扣分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他们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判别,并达到有效抑制、及时改正的目的。如打架、偷窃、抄作业、不讲卫生等一切不良行为都属于扣分的范围。每个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方式为小组加分,谁也不愿意拖小组的后腿,成为小组的“罪人”。所以,他们在校的表现,受到发自内心原始动力的支配,呈现出积极状态。我常常对一些学习热情高,有正义感的同学大加赞赏,在班上表扬加分,形成榜样示范。学生们为了加到更多的
6、分数,自然会有意识的模仿学习,渐渐的,学生有意识的行为会转化成自觉的无意识行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而且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包括我们认为很差的学生)都能通过加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我也能为小组加分”的自豪与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也使他们更爱他们的班级,更爱他们的学校。三、在交流与沟通中感受爱心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不用说十几岁的中学生。而且很多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适当的方式告诉他们,是恶狠狠地把他们批一通,不分清红皂白地发一顿脾气,还是采用其他方式呢?这就需要沟通。毋庸置疑,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爱学生的,我以前一直
7、认为对学生的爱应该表现在行动中,无需说出来,总有一天学生会理解的。可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天下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位教师不想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可孩子们真的理解吗?能真正体会大人用心的有几个?这是因为缺乏沟通与了解。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只有当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爱心,才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我们常常会因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而开怀大笑,会因学生的困难痛苦而焦灼不安,会因”恨铁不成钢“而大发脾气、严厉批评,这都源于对学生的爱。但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可能理解老师的用心,有的还会认为老师故意为难他,从而产生对抗情绪。如果这时能明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