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对银行的声誉风险

有效应对银行的声誉风险

ID:34775576

大小:47.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有效应对银行的声誉风险_第1页
有效应对银行的声誉风险_第2页
有效应对银行的声誉风险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效应对银行的声誉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显著提升。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极大地促进了各类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然而,近年来网络等传播媒体不断曝光某些银行高管贪污腐败等不良表现,以至于银行的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并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声誉对银行来讲,是确保其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当前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银行的声誉,促进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金融行业与世界金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是发展契机,还连带

2、着一些金融危机。例如:最近一次的世界金融危机,就使得国内的商业银行承受了巨大的声誉危机。而声誉危机则引发了国内商业银行的诸多金融危机,进而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商业银行的声誉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一、声誉风险的相关内容(一)声誉风险的内涵行为以及事件的外部景象就是所谓的“声誉”,其是一种外部反应。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内涵是: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由活动行为或者外部活动引起的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进行负面评论的可能。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既可以是由其

3、内部活动产生的,也可以是由外部的某些活动导致的。(二)声誉风险的主要特征1.关联性。声誉风险并不是相对于其他风险独立存在的。其同信用以及市场等风险息息相关,并互相推动。例如:当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违规操作,便会引发操作风险,而当风险产生时,社会各界便会对商业银行的内控以及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产生质疑,进而引发声誉风险。同时,还会因银行的声誉下降,而导致转户等行为发生,进而引发流动性风险。2.无形性。声誉风险主要是由社会的负面评价产生的,这同其他银行风险相比,具有一个特殊特性,就是“无形性”。相对来讲,声誉风险的定量

4、分析方法比较欠缺,国际上也没有较为实用的评估标准和手段。3.传播性。随着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及速度显著提升。当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爆发时,便会以非常快的速度传遍社会各个层面,进行对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声誉影响,更容易产生各类连锁反应,引起其他风险的出现。4.突发性。目前,在媒体监督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对银行的服务质量了解的更为清楚。如此,银行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便会产生一些重大的、不可预测的声誉危机。可知,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具有突发性。二、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需要走出误区误区一:

5、声誉风险管理主要是舆情监测和媒体公关。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心似乎主要放在了舆情监测和媒体公关上面。事实上,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风险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化解和反馈等多个环节,而舆情监测和媒体公关仅是声誉风险防范和化解环节的一个方面。声誉风险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根源,外因是推动。舆情监测和媒体公关的对象是声誉事件,属于针对外因进行管理的范畴。要想实现对声誉风险的“标本兼治”,就不能忽视声誉风险管理的其他重要环节。误区二:声誉风险管理属于事后被动管理。关联性和被动性是声誉风

6、险的重要特征,即声誉风险通常是由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引发的,可以看作是这些风险的衍生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声誉风险管理等同于声誉事件发生后的被动管理。事后管理属于声誉风险管理的化解环节。对声誉风险完全可以采取类似于其他风险管理的“日常监管、积极防范、及时化解”的管理思路,最大限度地减少声誉事件发生或者减小声誉事件的伤害程度。误区三:声誉风险理论研究滞后让实务部门难有作为。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对声誉风险管理的最大困惑在于国内外对声誉风险的研究都非常薄弱,无法对管理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7、。与商业银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类型的风险研究相比,声誉风险的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寥寥无几。在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献中,也主要停留在概念介绍和管理理念的推广层面,较少涉及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这种局面确实给实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但是,理论研究本身就是来自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务部门对声誉风险管理的探索必定会推动理论研究的开展,从而提升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水平。三、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有效应对措施银行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的声誉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现今追求诚信的年代。相对于国外商业银行

8、,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商业银行的实际管理现状,重点探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对声誉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的完善措施有:1.进一步明确声誉风险管理的负责部门,并使其对声誉风险管理的识别、监测以及预警等日常工作进行有详细地址:hlboftec249.cn/amxjdb/hlboftec249.c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