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昂立中学生必读书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源于名校,成就所托 中学生读课外书的益处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
2、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
3、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
4、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是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个时期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主要在8~14岁,具体依据每个人的教育环境、个性喜好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5创新三维学习法,高效学习加速度源于名校,成就所托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大量阅读,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到五年的时间。由于教育条件和个体条件的不同,这个时间有的人长一些,有的人短一些。因为四年级孩子已
5、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了初二下学期,各学校又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师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教研、就业、实习打工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 因此,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那么,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那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高
6、中时代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里我们将要学习许多知识充实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书籍对我们的影响力是这段时期里不可忽视的。我们都知道,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中学生们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如果没有请拿起书本,去阅读吧!我们昂立教育给孩子推荐的必读书目如下:昂立教育推荐中学生必读书目1,《唐诗选》,马茂元选注,2,《宋词选》,胡云翼选注,3,《元明清散曲精选》,黄天骥,4,《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俞为民校注
7、,5,《三国演义》,罗贯中,6,《西游记》,吴承恩,7,《水浒传》,施耐庵,8,《红楼梦》,曹雪芹,9,《鲁迅作品精选》,鲁迅,10,《家》,巴金,11,《茶馆》,老舍,12,《围城》,钱钟书,13,《繁星·春水》,冰心,14,《余光中诗选》,刘登翰、陈圣生选编,,15,《朦胧诗选》,阎月君等选编,5创新三维学习法,高效学习加速度源于名校,成就所托16,《北方的河》,张承志,18,《少年天子》,凌力,19,《花季·雨季》,郁秀,20,《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丛培香等编,21,《唐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刘京胜译,22,《简爱》,(英)夏绿蒂·勃朗特吴钧燮译,23
8、,《巴黎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