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

ID:34772754

大小:288.1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0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_第1页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_第2页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_第3页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_第4页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嵇康弹奏《广陵散》(图源网络)司马相如的一曲《风求凰》打动了才女卓文君,从而与其远走结为伉俪,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如果说一曲古琴成就了一段爱情,就如梁祝一样成为了浪漫爱情的化身,那么另一段古琴曲却谱写了撼人心弦的一幕,那就是嵇康的《广陵散》。广陵止息,嵇康绝响。文人雅士的风雅情愫与虚世沉浮里,我们感悟了其精神寄托的全部。遥望历史的长河,30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的岁月里,古琴,是文人手中个体化“弦歌”的工具,是文人士大夫的时尚。即使封建社会中的古琴一直没有摆脱朝廷庙堂,但古

2、琴的气质却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取向息息相通。古琴与文人雅士的不解之缘,几乎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柳下眠琴图古琴与其他乐器不同,它不仅是造琴工匠制作的乐器,更是文人直接参与制作的、蕴涵了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珍品。古琴乃古代所谓的“载道之器”,非音乐艺术范畴的“乐器”所能局限。琴乐并非一般所谓的音乐艺术所能涵盖。古代文人雅士显然是缔造琴文化的主力军,从整个琴学的范围看,文人雅士在人数上虽不是太多,但正是他们为琴文化发展定下了基调,古琴文化的参与者中并非都是文人,还有生生不息的民间音乐文化和智慧从之而出的广大劳动

3、人民群众。从大的文化群体来看,除了受儒、老两大文化传统浸染的文人群体以外,其余的三教九流、佛道文化、皇室宗亲、山林隐士等群体都为古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古琴已经是文人赋诗弦歌的重要工具,古琴由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巫术图腾活动分离出来,并寄托了先秦理性主义的光芒。古琴成为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救育的必备工具。无数贤哲对提高古琴的文化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竹林七贤古琴向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逐渐挺进,并向深层次浸透、熏染。这种发展状况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显得尤为突出。魏

4、晋名士风度,虽然背后隐藏的是对惨烈的现实政治的逃遁,对现实生活的深沉绝望,但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艺术气质,潇洒脱俗,自由雅逸,却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鲁迅先生曾说,魏晋时期乃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期”,“为艺术而艺术”的时期。古琴艺术发展到魏晋时期,更加被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和为天地立心的精神品格所浸润。他们不但与世俗礼法政治保持一定距离,还在生命的沉醉中找到-种洒脱的自由感和超越感,古琴的品格由此得到了提升。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康的哥哥嵇喜按照礼法去吊唁,阮籍毫不客气,用瞧不起人的样子来接待。嵇康听说

5、后不按常礼,只是带了酒和琴去吊唁,阮籍反而用极尊敬的样子来接待,这时候琴和酒代表了对生命的一种态度,越名教,任自然,追求一种生命的自适和自然。嵇康,善于弹琴,后来被司马氏杀害,临刑前还弹了一曲((广陵散》。于是千百年来传诵着“《广陵散》从此绝矣”的浩叹。陶渊明所谓的“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是寂寞心灵中的古琴之音,不是今人在众声喧哗中所求的心态和意念。文人爱解琴音,妙析玄理,品评激赏,此种名士所长所擅的必备修养形成一殷强劲的风气,在魏晋以至整个南北朝时期始终未衰。所以,无怪乎北宋琴史学家朱长文要说,“晋

6、宋之间,缙绅犹多解音律,盖承汉魏嵇蔡之余,风流未远”。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魏晋之际的文人风气对古琴艺术影响的深刻久远。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融会吸收外来文化最开放的朝代。风靡整个社会的是经由丝绸之路传来的“铿锵铛沓”的胡部新声和外来异调,唐玄宗热衷的是“头如青山点,手如白云飞”的羯鼓,而唐代宫廷的《霓裳羽衣》则是融会中外音乐风格的新形大乐。古琴在隋唐之际的那些素养较高的文人中间,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李贺像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刚刚十八岁的李贺从家乡福昌(今河南宜阳)来到东都洛阳,带着自己的诗稿前

7、去拜访大文豪韩愈。当时,韩愈在洛阳当国子博士,文名卓著,看到门人呈上来人的诗卷,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开头两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诗句突兀奇警,如破宅而来,韩愈精神倍长,请李贺进来。李贺是唐王朝宗室的远年后裔,作为没落贵族子弟过着颇为清寒的生活,偏偏自幼喜爱吟诗,苦吟结硕果,十几岁就以擅长写乐府诗出名。韩愈见李贺有如此诗才,欢喜过望,彼此结成了忘年}交。元和四年(809),韩愈约了当时另一位有名的文人皇甫浞一起过访李贺。文坛名人的到来,令李贺兴奋不已,即席赋诗《高轩过》记述这次幸会,千古

8、传为佳话。韩,李结下忘年交,为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乐章。元和六年(811)秋,长安来了一位擅奏七弦琴的和尚,人称颖师。他与文人学士广交朋友,为他们弹奏,希望寻求到知音。颖师是出家僧人,不是想借琴艺博取一官半职,而是要诗人为其写诗,以求留名后世。一天,颖师挟琴拜访韩愈,坐定以后,为韩愈弹奏七弦琴,颖师的琴声轻柔而起,缠绵婉转,犹如青年男女在窃窃私语,卿卿我我,亲昵嗔怪,轻声细语中蕴含着似水柔情。忽然,柔情蜜意的琴声变得高昂激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