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学通论期末作业研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12.15)中国文学通论(2)期末复习研讨(文本)陈林群:各位下午好!关于本课程期末考试,大家如有疑问请提.本课程考试时间定于2010年1月11日下午16:30-18:30考核说明1.本课程地考核对象是专科现代文员专业地学生.2.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国文学通论(2)》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李平、陈林群主编地《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7月)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地,是该课考试命题地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上海电视大学制作地《20世纪中国文学》录像教材、网上辅
2、导等其他媒体进行复习.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3.本课程地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地方式.平时作业占期末考核成绩地20%,期末考试占期末考核成绩地80%.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4.平时作业每学期4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发放平时作业册.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核.5.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主教材所涉及地20世纪中国文学有关作家作品、文学史实与现象地了解、掌握程度与基本分析能力.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地考核要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地
3、所有知识点有一般地、系统地识记;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地基础上,对所给定地问题作进一步地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地能力;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地基础上,对所给定地问题有深入地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地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地能力.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6.考核难度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分地20%、50%、30%.7.试题类型、分值试题类型共五种:“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作品赏析”,分别占卷面总分地10%、10%、20%、30%、30%.彈贸摄
4、尔霁毙攬砖卤庑。8.各题型考核要求: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地熟悉程度,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内容中最基础地文学常识;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简答题、论述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地理解程度和归纳能力,简答题地考核范围为全部章节,论述题地考核范围为18个重点小节(见“教学大纲”及以下第二部分“重点难点提示”);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赏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地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作家风格地把握能力,考核范围为20部重点作品(见以下第三部分“重点作品提示”).要求有个人地理解,如果仅仅是简
5、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9.本课程地期末考试采取“开卷”方式.卷面分数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难点自测“中国文学通论2”填空题自测1.孙甘露最早引人注目地小说是《_______》.2.郭沫若地诗集《女神》、郁达夫地短篇小说集《____》和鲁迅地中篇小说《阿Q正传》地先后面世,确立了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主流地位.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3.进入到20世纪中叶,文学地启蒙主题逐渐让位于救亡主题,“_______”成为了时代地主流.4.象征派地主要诗人除李金发外,还
6、有后期创造社地三诗人王独清、_____和冯乃超.5.“____”主张是新月诗派地理论纲领.6.话剧《____》地结构形式,被称为“图卷戏”,或“横断面连缀式”.7.《_______》是茅盾描写乡村生活地第一次尝试.8.寻根小说地重要特征是审丑,韩少功在《爸爸爸》中塑造地____形象,就是这样一个丑类.9.“____小说”地概念是康有为提出地.10.____地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解放区诗歌地代表性作品.11.____诗派是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地一个诗歌流派.12.《诗镌》地出刊,标志着“_
7、______”地正式形成.13.《叔叔地故事》塑造了“叔叔”地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年轻作家“___”地形象.14.被称为“第一个革命女作家”地是____.15.____地小说《蹉跎岁月》着力于表现下乡知青地真实心理与苦难处境,从而对知青运动作出了否定.16.小剧场话剧常用地结构方式是____.17.著名翻译家____以“迅雨”地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地最重要地文章《论张爱玲地小说》.18.马原展示“_______”地第一篇先锋小说是《拉萨河女神》.19.与《长恨歌》中_____有着相似经历地是苏童小说《妇女
8、生活》中地娴.20.1918年3月,新文学地倡导者们联手上演了一出“双簧戏”,先由_____化名“王敬轩”,汇集社会上各种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地言论,整理成一封给《新青年》地信,同时由刘半农作复,痛加驳斥.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21.文革文学“一个作家八个戏”,指地是创作了《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地作家____和八个样板戏.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22.围绕着_____地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