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

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

ID:34768501

大小:66.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_第1页
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_第2页
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_第3页
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_第4页
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戚国淦先生与我的成长夏继果1986年,我投奔到戚国淦先生门下,攻读硕士学位。20年过去了,我由一名普通的学生成长为高校史学讲坛上的教师。回溯20年求学与成长的历程,深深体会到,我走过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先生的指导,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态度,所有这些,无不鞭策着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一第一次听说戚国淦先生是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的时候。记得有一天听老师们谈论国内史学界的名家,眼界大开,但印象最深的是“戚国淦先生学问好,人品更好”这样一句话。1985年

2、,读大学三年级的我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去向,这句话再次在耳边响起,并且如磁石一样把我吸引到图书馆,去翻阅先生翻译的《查理大帝传》、《法兰克人史》,还有其他有关世界中世纪史的书籍,并萌生了报考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跟随戚先生读世界中世纪史的念头。不仅如此,作为初生牛犊的我居然提笔给先生写信,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要求回答。这件事传了出去,同学们嘲笑我不知天高地厚,老师批评我唐突冒昧,我也开始惴惴不安起来。没想到几天后先生的来信放在了我的课桌上。那清俊的字体、字里行间透出的贯通中西的学识以及对后生的殷切期望,使我坚定了跟随

3、先生治史的决心。从此开始了与先生间频繁的书信往来,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先生一一解答,有一次回信迟了,还写上“来信时值我外出开会,归来始见,迟复为歉”以说明原因。1986年9月,我如愿以偿地来到北京师范学院,开始直接蒙受先生教诲。我从小生长在山东偏远的农村,大学四年又在曲阜度过,来到北京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精彩的世界让我眼花缭乱,也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失去了自信。与我同一师门的两位同学一位是本校本科毕业生,另一位是有几年教龄的中学教师,我更感相形见绌了。这一切先生看在眼里,主动找我谈心。他说:“你虽然读书较

4、少,眼界较窄,但你的英语有优势啊,为什么以己劣势比人优势,而不是相反呢?”第一学期,先生为我们讲授“都铎史入门”。上课时,先生总是有意识地让我回答问题,每当我张口结舌、语无伦次时,先生总是以慈祥而期待的眼神鼓励我勇敢地说下去。作业的批改更让先生费心。人们今天经常说一篇糟糕的稿子怎样被修改的“满篇红”,但我那不争气的作业是不会被先生修改成这副模样的,因为先生是用铅笔修改的,修改之处还往往写有“可否”、“妥否”等字样。这一学期,先生让我们课下阅读英文版的《欧洲中世纪简史》,为撰写硕士论文时顺利阅读英文资料做准备,

5、期末作业是写一篇读书笔记。他并没有指明写哪本书的读书笔记,是中文版的还是英文版的,但我硬是把《欧洲中世纪简史》啃完,并写成一篇五千多字的读书笔记。先生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我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后来我也从事教育,深深体会到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同学的背景不同,基础有别,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歧视学生,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指导研究生,对这种教育方式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包容。这是一个多元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妨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理解为一种素质的培养,除了把

6、专业学好以外,应当给学生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先生常津津乐道:那时你们同学三人,除你坚守史学阵地外,一人在美国搞珠宝设计,一人在新西兰经商,这似乎可以说明我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硕士三年是温馨的,还应该加上其他同学的一句评价,“在戚先生门下读书是幸福的”。那时先生住宅在西绒线胡同39号,碰上疑难问题,我们三位同学经常一起骑自行车前往,先生总有清香的热茶招待。每年元旦还到先生家饱餐一顿,令其他同学好生羡慕。先生家爱吃素,却总是准备几盆肉给我们补充油水。那时先生的故友每年托人捎来漳州水仙。在寒冷的北国,盛开的水仙花让

7、我们感到浓浓的暖意,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三年,无论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先生家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至今我眼前还经常浮现这样的场景:在西绒线胡同39号的大门外,三位同学招手道别,不远处,先生和先生的老伴寿纪瑜女士用微笑的目光相送。二1989年,我以一篇《威廉·塞西尔评传》获得硕士学位,其中的部分章节后来在《世界历史》1991年第3期发表。我知道,戚先生很想把我留在身边,以丰富都铎史的研究。然而我是定向生,毕业后应回曲阜师范大学工作。我多么希望先生能找有关部门疏通一下,把我留下来啊!然而每当我提及此事,先生都说:

8、做人是要讲信用的,“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只要不断努力,机会总会降临的。我不情愿地回到了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从学生到老师,这是一个质的变化,首要的任务是站稳讲台。那时,高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是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每学期讲几次课,几个学期通下一门课。我没有为这一规则束缚,主动向系主任请求独自承担一学期的世界中世纪史课程。戚先生得知此事非常高兴,但同时也为我捏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