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

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

ID:34765659

大小:67.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_第1页
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_第2页
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_第3页
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_第4页
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忧思与对策——致立人大学团队谌卫军虽然当今中国大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2013年提高到30%,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拷问着当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今的主事者却把高楼建设当做大学建设,把经济成就当做教育成就,这是行政思维,而非学术思维;是政绩工程,而非育人工程。正是当今大学定位不清、目的不明,从而造成大学迷失方向,最后造成生产的最终结果是半成品

2、、残品、次品、甚至废品,乃至造成市场拒绝、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不少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很多专业不对口,职场从头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继续深造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目标是出国留学移民海外,以至于清华北大已成为“留美预科班”,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对策:一是合理分流,各得其所。一个过度地、向大多数公民诱发梦想的制度不是一个好制度,因为最终是无数人梦想的破碎。人人上大学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梦”,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高考生都是可怜的“陪绑人”,他们的失败是预先注定的,这其实是他们不应该参与的竞争。据说,中国目前企业产品的合格率只有70%,主要

3、原因是工人素质低,技工短缺。说明企业有旺盛的需求,而且有升级的压力,学生为什么不高兴读职业学校呢?主要还是观念和体制的问题。从工业的内在逻辑看,技工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器的寿命,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声誉。由于机器和工艺都在发展,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人,几乎就是放弃了技术上的发展,这样的企业走上的必然是下坡路。而因为中国工人的工资在全世界都是最低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要求涨薪的趋势不可阻挡。从低薪低能力向高薪高能力转型是明智的、顺应趋势的选择。作为“世界工厂”不培养自己的技工队伍是荒诞的。而在培养过程中,没有企业的进入,同样是荒诞的,不可思议的。经济和教育都发达的国家如

4、美国、德国也不是人人都上大学的,它们的毛入学率在50%左右,不会超过60%。就算达到60%,也还有40%的人上不了大学,为什么就没有高考压力和恶性竞争?因为美国在义务制教育结束后,学生就开始分流了,一部分人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不上大学。剩下的人也不会都选常青藤大学或顶级的大学,比如家庭经济条件不太理想、估计自己又拿不到奖学金的就选所在地的州立大学,学费便宜或基本可免除;不想进一步深造研究的会找实用型的大学;申请失败的学生也会不得已求其次,或者先工作再找机会。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早分流与双轨制,它用实惠置换梦想,并在最大程度上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由职业学校、企业、企业协

5、会“共同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他们还共同决定就业市场上某种职业的具体技能要求”。通常是学生每周在学校上一两天课,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三四天。如此精致的职业教育很好地保障了学生就业的便利,甚至吸引了一些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为在就业的道路上高等教育是风险之旅,职业教育更为安全,他们参加竞争先留条后路。这就是合理分流,各得其所。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型人才,就要以市场为导向,真正传授技能知识,而非单纯书面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让产品马上能够适合需求。社会要给予优秀的技工和蓝领较高的声誉和薪水,取消城乡户籍,就会吸引很多的初中生。高等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就要选择

6、有此志向的学生,进行深度的培养教育,作好进一步深造的准备。学习德国,在高中和大学要进行特殊的“精英伦理”教育:必须回报较早获得的社会恩宠,即为社会承担责任,做社会良好风尚的践行者,做社会优秀文化的守护人。二是行政放权,大学自治。学校,尤其是大学,是传承、生产、创造知识、思想、精神的文化共同体。这个文化共同体,尊师重教,以“育人”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管理人员则为教学、教师、学生提供有效服务,是教师、学生的集体意志和学校各项决策的忠实执行者、实施者。世界上(包括民国时期的中国)那些著名的大学,无一不秉持这样一种教育、办学理念。当

7、然这种“教授治校”也有各种问题,但总的来讲,这样行政成本最低,走的弯路最少,学校管理民主公正透明,没有人对教授指手画脚,教授们腰杆直底气足。大学里如果官权太大,教授成为官员的附庸,围着他们的指挥棒乱转,没有尊严和权威可言,大学便成为衙门,如何培养杰出人才?怎样达到世界一流?恐怕只是一个梦罢了。1946年,冯友兰教授撰写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中写道:“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