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她的文学世界

张爱玲与她的文学世界

ID:34765544

大小:63.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张爱玲与她的文学世界_第1页
张爱玲与她的文学世界_第2页
张爱玲与她的文学世界_第3页
张爱玲与她的文学世界_第4页
资源描述:

《张爱玲与她的文学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爱玲:世俗美的发现者张爱玲原名张瑛,1921年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为张佩纶,外曾祖父为李鸿章。笔名梁京。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1939年就读于香港大学。1942年回上海卖文为生。1943年以小说《沉香屑》成名,随后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1950年7月出席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去香港。1955年移居美国至今,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乔治贝克曾经说:“剧作家是天生的,而不是学成的。”又说:“即使是莎士比亚、易卜生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天才梦》《西风》征文第一名,后改为第十三名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

2、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服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是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胡兰成:我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与我所想得全不对.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

3、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亦没有.我甚至怕她生活贫寒,心里想战时文化人原来苦,但她又不能使我当她是个作家.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是我的客厅今天变得不合适了.她原极讲究衣裳,但她是个新来到世上的人,世人各种身份有各种价钱的衣料,而对于她则世上的东西都还未有品极.她又象十七八岁正在成长中,身体与衣裳彼此叛逆.她的神情,是小女孩放学回家,路上一人独行,肚里在想什么心事,遇见小同学叫她,她亦不理,她脸上的那种正经样子.从此我每隔一天必去看她.才去看了她三四回,张爱玲忽然很烦恼,而且凄凉.女子一爱了人,是会有这种委屈的.她送来一张字条,叫

4、我不要再去看她,但我不觉得世上会有什么事冲犯,当日仍又去看她,而她见了我亦仍又欢喜.以后索性变得天天都去看她了.因为我说起登在上的那张相片,翌日她便取出给我,背后还写有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俗的审美化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着觉的。在香港山上,只有在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味。常年住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公寓生活记趣》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

5、男子。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截穿衣与两截穿衣是很细微的区别,似乎没有什么不公平之处,可是一九二0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更衣记》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兴趣与苏青不同。苏青的过日子多是兴兴头头的,但是缺少回味,是真正入世的兴致。张爱玲却不是,她对现时生活的爱好是出于对人生的恐惧,她对世界的看法是虚无的,只看着鼻子底下的一点享受,做人才有了信心。张爱玲在领略虚无的

6、人生的同时,又是富于感官,享乐主义的。《道路以目》里,写她上街买菜,遇到封锁,只得停留在封锁线以外的街道上。有一个女佣想冲过防线,叫道:“不早了呀!放我回去烧饭吧!”然后,“众人全都哈哈笑了”。这是合乎张爱玲人生观的地方,大难临头,回家烧饭的钟点却一丝不苟。在那无意识的女佣,是一种积极,但在张爱玲,却是消极。因她是要比女佣了解“封锁”的含义,了解这个时世里的灾难。张爱玲和她的小说张子静:“她的小说人物,可说俯拾即来,和现实人物的距离只有半步之遥。在她生活周边的知情者,一看她的小说就知道她写的是哪一家的哪一个人。”《我的姊妹张爱玲》“普通一般提倡母爱的都是做儿子而不做母亲的男人

7、,而女人,如果也标榜母爱的话,那是她明白她本身是不足重的,男人只尊敬她这一点,所以不得不加以夸张,浑身是母亲了。”《谈跳舞》没有一个母亲不让女儿失望,没有一个母亲对女儿伸出援助之手。这种母女关系产生人生仓促无归依的感觉:“出名要趁早呀!”“快,快,迟了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传奇再版自序》《金锁记》20世纪40年代,傅雷先生称“《金锁记》是张女士的最完美之作,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颇像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故事的风味……”美国学者夏志清则推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和《金锁记》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