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62397
大小:66.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对反客里空运动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反“客里空”运动的认识崔俊萍广电102010504088【摘要】1947年《晋绥日报》自发掀起了反“客里空”运动。反客里空运动是在“对土地改革进行宣传报道,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对新闻失实现象进行检查和纠正,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客里空”运动体现的是新闻的真实性,那么对反“客里空”运动的认识,体会它的意义以及历史借鉴价值。【关键字】反客里空新闻真实性土地改革一、反“客里空”运动产生的根源及过程首先,对客里空的认识。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萧之翻译的一部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
2、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他不调查了解,坐在指挥部拟稿,杜撰虚假,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因此成为抨击的对象。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人们在写文章时把这些歪曲事实的报道消息称为“客里空”。其次,反“客里空”运动产生的根源。1940年《晋绥日报》创刊,是中央晋绥机关报。土地改革时期,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有宣传土地改革的任务,但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大都来自地主家庭,思想偏右。土改宣传报道犯了不少右倾错误,对土改运动这场阶级斗争的激烈性,严重性视而不见,出现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导致人民
3、放松对地主的警惕,使人民对他们不信任不满。1947年中央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和群众写信或揭发虚假新闻,纠正这次活动的倾向。再次,反“客里空”运动的过程第一阶段:《晋绥日报》首先认识到错误,检查了新闻报道中的右倾错误以及新闻失实问题,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发起了新闻战线上的反“客里空”运动。1947年6月15日刊登了《前线》相关情节,6月25日至27日以《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为题连续曝光失实报道。第二阶段:运动得到中共中央肯定,在新华社的号召下,解放区新闻界9月开始普遍开展反“客里空”运动。“报纸的作用
4、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①这样的需求引发了党报的自我反思。“新闻失实,无论是从新闻提供者,新闻写作者与新闻控制者考虑都同党风和社会风气不端正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都可以从政治上找到失实的症结。”②所以这一运动在党的推动号召而迅速扩散。二、反“客里空”运动的影响首先,反“客里空”运动,是党的新闻事业史上首次反对虚假报道。从新闻事业角度看,重申严肃贯彻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客里空”运动是由党报发起的反对弄虚作假的作风,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查究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了思
5、想和行动的端正和调整,是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次胜利。其次,形成了监督的风气。党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积极开展批评,它要办给人民群众看,表达他们的呼声和意愿,成为交换意见,展开批评,监督社会的平台。”③在这场运动中,党报十分重视群众作用,从根据群众不满反省自身工作。“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和群众密切联系,而且不断地巩固扩大这种联系。”再次,是“编者按语”的运用。为了有效地防止新闻报道的失实和偏差,“针对稿件中的某一观点或疑难不清的问题,或者阐释交代政策,或者表达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或者提出问题,加以说明或补充,表达编者的意见。”④这一编辑
6、手段对今后的出版书报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和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的政治素质,在责任感问题,职业道德上很有价值。“由于记者为了追求多见报,提高采用率而造成新闻失实。这种为了个人出名而不顾客观事实,把个人稿件采用看得比对人民利益负责还重要的思想作风,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的表现。”⑤因此通过反“客里空”运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得以改造。“我们所有的编辑记者,在人民大革命的浪潮中都经历了严重的考验,又受到了一次党的路线政策的深刻教育。”⑥一、从当今新闻界的现状来看,急需再反“客里空”当今社会假新闻不断泛滥蔓延,久禁不绝。
7、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之“魂”。虚假报道现象时有发生,且每年都有十大假新闻的排名,可想而知恪守新闻真实性急需一次反“客里空”运动。首先,新闻炒作盛行,一些商业机构或个人为了自我宣传或其他目的,“制造”新闻事件并提供给新闻媒体。医药保健品行业用的最多的方式是在人民大会堂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著名主持人、老专家、退休的干部对产品进行评价。然后直接拍摄成产品的专题片,在二三线市场播放,效果很好,老百姓不相信产品,但相信人民大会堂、相信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诸如此类的假新闻漏洞百出,但新闻媒体为了在受众中引起轰动,不辨真伪虚实甘被诱导上当,最终当
8、事人自我炒作,传媒制造卖点的目的都达到了,真可谓是双赢。但其合作的结果是愚弄群众以及舆论,破坏新闻真实性,谋杀传媒的公信力。其次,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媒体对新闻的实效性、可读性的考虑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