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58693
大小:9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2004年考研政治之马原重难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量或结构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及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即非连续性。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特点:不可分离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0.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22.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
2、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2)社会的产物:社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具体表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可以指导实践意识活动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2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24.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
3、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需要与被满足的价值关系2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2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反映论:是指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
4、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在唯心主义先验论中,认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不但没有正确揭示认识的本质,反而使认识神
5、秘化了。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西方近代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是休谟和康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论路线,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种直观映
6、射论,其特点是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映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这种直观映射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简单地看作是主体被动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心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7.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
7、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特点:直接性)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特点:抽象性、间接性)28.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这个同意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2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和相
8、对性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最后,真理具有主观性形式。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