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永州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

品读永州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

ID:34751465

大小:71.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品读永州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_第1页
品读永州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_第2页
品读永州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_第3页
资源描述:

《品读永州道州篇之乐福堂龙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品读永州之道州篇乐福堂龙村【导语】这里是目前有记录的永州建村最早的村子;这个普通的村落居住着两位王侯的后裔;这里几百年历史的砖瓦楼阁风雅依然,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温暖与暗香。龙村——一幅被时代凝固的历史画卷。(车辆行驶镜头)【开场同期】王伟:品永州,观天下,道州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桥下这条依山脚绕村而过的河流呢,叫做龙溪河,那么龙村也因此而得名,早在东汉时期,就有熊姓者,居住在此,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永州有记录的最久最远古的村庄。龙村,犹如一册木刻版的线装书,安详地闲散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原本神奇而美丽的村庄,加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的山峰做背景,悠悠岁月中,她不仅是道县乐福堂

2、乡境内一处亮眼的风景,也默默地给了永州之野一笔精致的点缀。龙村的史居者为熊氏,是东汉末年龙平侯熊尚的子孙。西晋时期道县另一位侯王蒋嵩的后裔也定居于此,蒋姓的姻亲柏姓在明末清初搬来龙村,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大村落。贯穿村子南北的青石板铺成的纵道是村子的中心轴,与这条纵道并行的是一条水渠,房屋沿水渠两边而建。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村的先民们,他们在村落的建筑设计上除了符合风水的内涵,更以生活方便、实用为主要目的。纵道中间有一座青龙阁,民国六年建成,青龙阁的修建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事。【同期】道县文物管理所杨雄心他们老百姓叫八角楼,八角楼后来我了解以后,很有意思,一般我们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话,隔里不同音,对不对

3、,这个阁是什么呢,那边是姓蒋的,这边是姓柏的,姓柏的和姓蒋的很有意思,就是他们那边说的是土话,会说官话,这边呢,他不会说土话,能听懂他们的,建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历史上他们这两姓啊,这个蒋跟柏两姓啊,他们是老亲,亲家,他们以前两家呢,有一边,比较注意发财,做这个,然后那一边呢,过去,也很发财,后来就不注意这些东西了,就卖产卖地啊,他到老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两个家族本来是亲戚关系吧,就做出一个决定,为了避免以后两家出现争锋械斗,你们姓蒋的,我们姓白的,不能你到我这边买地,我到你那边买地,就做一个青龙阁,所以他们就是以青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条状性的发展,姓蒋的从那边发展,这个,姓柏的从上边发展

4、,就形成这么一个格局。基本上这里就是这个村庄的中心了。(中间穿插青龙阁不同景别画面)这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让村民之间和睦相处、长治久安。 青龙阁外,一片如洗的天空在初秋的凉风里浸润着,光影斑驳的青石小道,载着岁月的亘古,由远及近,悠然地舒展开古朴祥和的神韵。凝聚着明清意象的古宅相连相峙[zhì],经历了明清烟雨的马头墙,高耸凌空、气势轩昂,除了给人一种浓缩着上古特色的威严感之外,仔细地看去,在清新静谧的田园情韵的衬托中,更多地飘逸着浓郁的历史和文化的气息。和谐的村落文化使得耕读传家的精神如同这一如既往的青山绿水一般传承下来。【同期】龙村村支书柏成六柏成六:我们这四栋房子呢,是清朝乾隆,大约是27

5、年的修建,那个时候,他有四个儿子,那四个儿子的话呢,从沙田来了一个老师,要进京去,带着学生进京赶考,那个柏进馥3呢,就把这个老师留到我们家里来,就说,你看看我自己有四个儿子,他们也请了四个老师,修了四个学堂在读书,你看这一次啊,能不能把他们一起带到京城里面,去参加考试。那个姓何的老师,去看了一下,他说可以,过两天,你跟我一起去参加考试,一起去,结果去的话呢,四个人,老大,老三,老四考上了文进士,老二中的是武进士。 王伟:一家出了四个进士?柏成六:恩,一家。于乾隆年间修建的柏氏祠堂大门上就挂了一块嘉庆丁丑岁柏忠清的进士匾,门前左二右三五个旗杆石见证着柏氏家族的荣耀,村里人说柏忠清学问很好但考上

6、进士后没有出去做官,而是在乡里成为一个土秀才。在封建社会,考上进士并不是都有官做的,还要有人引见。官场游戏规则只怕只有当事人才有深刻体会了吧。蒋氏祠堂与柏氏祠堂门前格局相似,有坪有井。坪上四对十一个旗杆石更为气派。它不仅为村落增色,还为人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提供可参考资料。竖旗杆石也是为了激励后辈成才立业,造福桑梓,足见上一辈人用心之良苦。祠堂大门镌刻的楹联“道德文章双进士 宜山圣水两侯王”更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祖先荣光。那青幽闪亮的水磨石砖砌成的门墙,与门前肃穆了数百年的旗杆石,相依相望,互为辉映。尽管岁月的创伤已将它抚弄成苍老状,却依然是一副笃定的神色,在属于自己的尺寸里,安详

7、地叙说着昔日的遗韵。龙村除了南北纵道,每姓各有东西横巷道两条,鹅卵石铺路,巷道两旁保存着许多清代的古建筑。一个院落两栋连排,院前一堵风火墙围成一个整体,门墙上题字“阳春挹[yì]蔼[ǎi]”“朗团秋月”白底蓝字,清明醒目,倏忽之间,又将我们领进了农耕时代的意识和思维的边缘。柱门条石立框上苍劲质朴地镌刻楹联“储天地太和之元气”“诒[yí]子孙乍宅以安居”横批“维德之基”,讲述的是“温文尔雅,毕恭毕敬地待人,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