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41863
大小:101.5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10
《公文第十章礼仪文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章礼仪文书第一节概说一、什么是礼仪文书礼仪文书是在社交场合,人际交往和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书简、致辞等的统称。它包括迎来送往的讲话与慰问等,如,欢迎词、欢送词、祝酒词、答谢词、颂词、慰问信、慰问电等;庆典、吊唁活动的致辞,如祝词、贺词、贺电、唁电、悼词、讣告等;邀请、聘用、推荐求职等用的书函,如聘书、邀请函,推荐信,求职书等。二、礼仪文书的作用礼仪文书多种多样,我国古代就广泛地使用,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现代,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与国际友人的交往中,在国内人民团体之间的交往中,礼仪文书的使用更加频繁,而且也非常讲究。因为它不仅是表示礼仪的形式,而且是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的
2、桥梁,它可以增强友好气氛,显示彬彬有礼的风范。礼仪文书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三、礼仪文书的特点礼仪文书种类很多,除各自的特点外,还有着共同的特点。1.礼仪文书大都简洁明快,篇幅一般比较简短,语言精练明快,表达的意思直截了当,不故弄玄虚,不有意渲染。2.礼仪文书富含感情。礼仪文书是在社交场合、人际交往中,使用的,它既要表示出应有的礼貌,又要具有感染力,因此感情都比较真挚、充沛、热情和亲切。四、礼仪文书的写作要求礼仪文书因其种类不同,写法也各有特点。一般而言,礼仪文书的写作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热情、亲切、充满感情;二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三要符合一定的身份、地
3、位和场合。175第二节聘书、邀请函一、聘书(一)含义聘书也称聘请书,是用来聘请本单位或外单位人员担任本单位某项职务或承担某项任务时使用的专用文书。聘书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是为了向应聘人表示敬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守约。(二)特点1.明确性发给应聘者的聘书,一般应写明受聘者担任的职务、聘期、工作职责、工作条件、工作要求等,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2.协作性聘书能加强各部门的横向联系,是交流人才,调配力量,加强协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3.信任性聘书可以作为应聘者担任某项职务或承担某项工作的凭证。(三)聘书的写作1.写作要求(1)
4、明确工作职责。聘书要交代清楚聘请人姓名、担任何种职务,承担某项工作及聘期,不能含混不清。(2)语言文字要简洁。聘书只需写清有关内容,不做细致说明,具体细节可在聘用合同中写明。(3)形式庄重。聘书是以单位名义发出的,故必须加盖公章方为有效。2.写作方法聘书篇幅短小,行文简洁,内容概括,常用以下格式:(1)标题在聘书的封面或内页首行正中写上“聘书”或“聘请书”的字样即可,有的还另署名称,如“××公司聘书”。若聘书是折页纸,一般有彩色硬塑封、封底,封面正中印有“聘书”或“聘请书”字样,在内页仍写有“聘书”或“聘请书”字样。(2)称谓在正文之前顶格写明受聘者的姓名,在姓名之后
5、加“同志”,“先生”等称呼,也有的把此项放到正文中写,不另起行,如“兹聘请××……”。(3)正文聘书正文一段到底,其内容包括:聘请原因(有的不交代),受聘者担任的职务或负责的工作,聘用单位对受聘者的要求和希望,聘期起止年、月、日,受聘者的待遇酬金(有的不写)。(4)结尾正文之后的结尾处写上表示敬意、致谢的文字,如“此致敬礼”,“不胜感激”等,以示对受聘者的尊重。175(5)署名和日期结尾下方写上聘用单位全称,在单位名称下方署上颁发聘书的年、月、日。最后加盖公章。[例文]聘书兹聘请李××工程师为我厂技术顾问,聘期从19××年5月1日至19××年5月1日。此聘北京××厂(印
6、)19××年4月10日二、邀请函(一)含义邀请函即邀请信,又称请帖,请柬。是用来邀请对方参加本单位(或本人)举办的纪念会、订货会、物资交流会、学术报告会以及婚宴等有关活动时使用的一种公关应用文件。(二)邀请函的写作1.写作要求写作邀请函应直截了当,邀请谁,邀请做什么直截了当写出来即可。邀请函要交代清楚有关事项,如邀请对方参加学术报告会,并让被邀请者会上发言,应在邀请函中注明,以便做好准备。邀请函用语要简洁、明确、热情、庄重。2.写作方法邀请函写作格式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署名和时间。(1)标题标题,在封面或第一行居中写上“邀请函”,或“请柬”字样。(2)称谓称谓即
7、被邀请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职务、职称,另起一行,顶格书写。(3)正文正文应写明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如有参观和文艺活动,还应附上入场券;如有宴请,应写明“敬备菲酌”字样,并写明地点和时间;如需乘车乘船,应交待路线及有无专人接站等。(4)署名邀请单位(或个人)名称,写于正文右下方。(5)时间在落款署名的右下方写明发出邀请函的年、月、日。[例文]邀请函尊敬的××教授:175我们学会定于1996年10月10日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举办写作学研究报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