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40818
大小:66.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0
《元帝忽必烈派往海南的第一任军政长官云从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帝忽必烈派往海南的第一任军政长官云从龙云氏家族是影响元朝南方统治的关键人物,对海南的影响尤其直接。云从龙是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往海南的第一任军政最高长官,他在16年的官宦生涯中,深受忽必烈器重和百姓拥戴,除分别为父母各守孝3年,10年中升职八次。过世后家中11人获封赐,其中5名男性后代封官进爵。云从龙在游历三亚落笔洞期间,曾赋诗一首,诗中豪情万丈,但舒适惬意之间却流露出些许落寞之情,屡经索隐,发现其中别有深意。 三亚落笔洞因洞中“有二石形如悬笔,笔尖水滴不断”而名。落笔洞留下众多自宋至明清时代题刻,其中居于最显著位置的是云从龙所题“落笔洞”三个大字,尺大有余。落款“至元癸未”、“维山云从龙”,
2、且赋诗一首:地极南溟阔/洞天琳宇奇/好山如绣画/野路自逶蛇/不见飞仙蜕/空留谪客诗/清风驾归羽/乘此访安期 此诗作于至元癸未,即1283年,系南宋灭亡第四年。作者云从龙,号维山,“昭勇大将军、广东海北海南道宣慰使”,也是元朝皇帝忽必烈派往海南的第一任军政最高长官。8全诗是云从龙游落笔洞时所写,以景抒情、气度不凡。诗中豪情不仅缘于云从龙的元代朝廷命官身份,还与其民族归属有关。但在作者豪情万丈、舒适惬意之间,“不见飞仙蜕,空留谪客诗”两行诗句,却多少显得有些落寞,终从史料微痕中找出深意,诗句之间其实隐藏着一个令云从龙魂牵梦绕的地方——绍兴。 地极南溟阔洞天琳宇奇 云从龙乃元朝皇帝“钦授宣命,
3、令带已降金牌虎符,授昭勇大将军、广东海北海南道宣慰使”,为什么会对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的行都——“绍兴”念念不忘呢? 云从龙异乎寻常的身世与经历,使人很难真正理解这首貌似应景的五言诗。 诗作前两句“地极南溟阔,洞天琳宇奇”。以“地极”喻“海南”,以“琳宇”喻朝廷。“地极南溟阔”,借鉴自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面对茫茫南海,云从龙想到的不是“深”,而是“阔”。崖州八景之一的三亚落笔洞,在元朝已经是位于国土疆域南端的人文胜迹。经过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大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辽阔、最强盛的国家。站在国土南端的土地上,远望云雾溟溟中的南海,身为蒙古后裔、朝廷命官的云从龙,也
4、许会想到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的祖先成吉思汗,能成就如此广阔强盛的帝国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地极南溟阔”实属直抒胸臆! 来到别有洞天的落笔洞,作者竟用“琳宇”喻之,可谓“8境由心造”。“琳宇”乃殿宇宫观的美称,在洞中徘徊环视之中,浮现于作者心中的是元大都雄奇壮丽的皇宫。将落笔洞景观之奇与帝王宫殿相提并论,有对大都皇宫的向往,有对忽必烈的崇敬,也有对蒙古民族创造奇迹的赞颂。“洞天琳宇奇”与“地极南溟阔”不仅有文字的对仗,其意象上也对仗自然工整———以“地”对应“天”,以“地极”对应“琳宇”,以“阔”对应“”奇“,隐含地方与朝廷、臣与君的关系,”阔“与”奇“是对大元帝国特征的高度概括。 另
5、外,云从龙有极其深厚的《易经》造诣。诗篇起始,上句写地,下句写天,暗合《易经》第十一卦泰卦。泰卦象辞含“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之意,喻光明正大,道德高尚。同时,借此对自己南宋即灭即辅佐大元朝廷进行解释。蒙古人在元朝做官应该天经地义,为什么要解释呢?缘于他的特殊身世。 云从龙乃南宋进士,落笔洞题诗是在南宋灭亡4年之后。尽管当代研究已经证实其为蒙古族,但是,云从龙及其后裔一直到数十年之前,都未曾公开过自己的蒙古族身份。700多年的隐匿,云从龙在当时或许还不能、或不想透露出自己的蒙古身世。在南宋即灭时旋即出仕高官,还连升连任推恩父母,而那些曾经一同谈经论道的同窗、同
6、好则大多拒仕隐居,云从龙一定会遇到不少误解和非议。这种内敛隐晦的解释几人能知、几人能解呢?云从龙其实更多的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8 崖风以和崖人以歌“好山如绣画,野路自逶蛇”,作者的目光从大海、天地之间收至眼前。 面对四周的山野风光,云从龙心情格外舒畅,“山”是“好山”,如画景致以“绣”喻之。如果将思路往前回溯四年,就不难理解作者对“好山”的无比珍视。 至元十五年(1279年),南宋灭亡,大元一统天下。云从龙“即本年钦奉,宣命给降金牌虎符,授怀远大将军、琼州安抚使”,这是云从龙初次以元代朝廷命官的身份登上海南岛。经历了南宋末年的海盗横行、宋元战争,连年战乱使美丽海岛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朝
7、代更替让百姓处于惊魂未定之中,云从龙面临尽快抚平战争创伤的重任。云从龙“轻其有差之役,革其无额之徵。谷峒之氓黎童之种,伺间窃发以为民害者,谕之归来强悍不悛者,设机擒戮,逾年而政成,海隅之邦始获统一”(《参知维山公传》)。 与其同时代的邢梦璜在《磨崖碑记》中对当时“崖风以和,崖人以歌”情景有详细记载———爰有远村近峒,色喜相告曰:“此地昔为暴区,今为乐土”。 邢梦璜还进一步阐述———“襁负而至者摩肩接踵,殆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