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重要隐喻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

ID:34728566

大小:104.1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10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_第1页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_第2页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_第3页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_第4页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游记》的重要隐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格自我圆成之道——《西游记》的重要隐喻一、简述人格,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关于人格的定义是很多的,这里我们不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的定义,然后浅谈《西游记》的重要隐喻——人格自我圆成之道。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是就人格而言的。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个性。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

2、合性、功能性的特征。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构成。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

3、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

4、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对人的成长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更有甚者将一生都毁坏,然而健全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人格的圆成不仅仅取决于自我,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两者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人在外界环境中佛心与魔心不断争斗的过程。二、《西游记》全文概括,暗

5、含隐喻所在—人格的自我圆成《西游记》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从幼儿时我们就开始看《西游记》的动画片,那时的我们喜欢其中的情节,喜欢当像孙悟空一样的英雄,能七十二变打死各种各样的妖怪。我们不懂得其中的深意,那时的我们只是个孩子,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西游记》,我们不能领会,这也很正常。当我们长大以后,我们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的大环境,我们开始不在以孩子的童真角度去理解《西游记》,我们开始揣摩其中的深意。《西游记》作为文人创作神魔小说,与古代的中国神话和外国神话相比,其神话思维是自觉的,而不是朦胧的;是系统的,而

6、不是零散的;是文学的,而不是神话的。但它们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寓言性质。因而,透过小说的神话外衣,挖掘其蕴涵的文化意义,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故事的主体部分,由取经队伍组成人员的出身、经历、遭遇和结果等事件序列所构成的意义,是直接浮于故事表层一望即知的,也是故事直接明示的部分,整部书貌似是一场接一场的与妖怪的打斗,是一个个比较简单的打斗场景构成。其实暗含了重要的隐喻,就是人格的重要磨练。《西游记》对取经人物及过程的设计,是将一个原本佛教的故事道教化了。这一过程,用小说中惯用的语言来表述,是一个从“放心”到“归心”,从“有心”到“无心”

7、,从“多心”到“一心”的炼魔过程。在《西游记》中,“心猿”、“意马”这两个概念屡屡出现,不仅出现在正文中,而且出现在回目上。除了心猿、意马之外,还有“正法”、“禅主”、“金公”、“木母”、“黄婆,、“金气“木”、“土”等概念。上述概念分别指的是小说的某一具体人物。其中,“心猿”、“金公”、“金”均指孙悟空,“木母”、“木”均指猪八戒,“黄婆”和“土”则指沙僧,“意马”即指白龙马,而所谓“正法”、“禅主”所指即唐僧。这些指代的概念,其来源非佛即道,此不赘言。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心猿”“意马”这两个概念。它们除了分指孙悟空和白龙马之外,还

8、共同代表了另一含义—“人”的欲念和臆想。在佛、道两家的用语中,心猿意马常用以比喻人的思绪飘荡散乱,不可把捉。万历刻本《西游记》陈元之序云“旧有序..其序以为孙,孙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