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网络教研”之原声回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教研”之原声回放化学组 郑云一、关于“网络教研”常规教研在时空上受到了一定限制,已显露出力不从心之感――活动次数少、时间安排紧、教研内容杂、教师互动不足(背景:教师按级组办公)。因此,我们倡导网络教研校本化,以弥补传统教研的缺憾,使教研活动在时空得以延伸。网络教研是一个崭新的时尚话题,是信息时代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有利有弊,它并不否定其他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一种时空延伸,从另一个角度上探索教研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科学化。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带来的将不仅
2、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教研文化。有鉴于此,化学组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学校的以新课程为导向,以研究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利用我们已经有的信息技术平台(化学教学资源网站,化学论坛),开展教研活动,大胆地尝试网络评课活动,并把这种网络教研活动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结合。二、网络评课案例一切表现性的东西在本质上都是存在的印证,暗合着教育的某些内在的律动。我们尝试对课堂不断的省思与剖析。以课堂为阵地,以网络教研为平台透视教育的智性,稀释教育的困惑,对传统教研元素重新编
3、码;让每个化学人能够站在自身课堂之外观看他人课堂内里,于细微处见真性,在扬弃中重构,“凤凰涅,浴火重生”,直抵教育低层的湍流,期望着重生与升华。心为此阵痛不已,却是致命诱惑,我们炽烈渴望与执着。以化学组对郑云老师“化学家研究之道”的评课为例,透视我们的“网络教研”。(说明:讲稿在附件中。)“矮子看戏何曾见,只是随人道长短”,坚决摈弃传统听课、评课的一些弊端。我们不希望被惯性控制自己的思维,期望视野在一种非平衡的耗散结构中阐释循环;我们不希望在心灵的荒芜中潦倒此生,期望还原感性,整理理性碎片,串缀一段文
4、字拥抱心动;我们试图掀开课堂一角,搅起波澜,期望在听讲与评说中得到再生资源,提升自我。对于教材和课堂,我们不断修炼钻进去的力量和飞出来的底气,这是内力。他人的评价也许是帮助我们解读教材和课堂的催化剂,是我们可以借助的宝贵外力。欣赏他人课堂的一些精彩片段、领略其“思维导图”,并吸收、反刍、内化为自己的内力。使自己在化学疆域里驰骋时有了一些举重若轻的灵动、洒脱与飘逸。 网络是个平台评课遵守一定程序 程序:上课者――授课、反思,评课、再反思 听课者――听课
5、、评课、反思 1、上课者说课(简述)文化专题课(郑云公开课)一点说明:高三综合课的第一轮复习基本结束,为了一模,近期正在进行的是――考练+讲评。自己认为这样的课,没有研讨的价值和意义。为了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只有拿高一文化专题课来充数。还请各位先行谅解。文化专题课,还未曾做为公开课上过,也许很多老师还不知道所以。因此,斗胆试上,功过是非,请各位评说。一点思考:爱因斯坦说过:“什么是素质,那就是当你把学校里到的知识全部忘记后所留下的那些东西。”知识忘记后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呢?值得我们去思考,回顾
6、自己学习历程,学了8年英语,到如今忘记完了,自己感觉脑子中空空如也,好象什么也没有留下。心里总觉得惭愧得荒――“成本沉没”。再找找原因吧: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不是爱因斯坦,更因为我的英语学习完全是哑巴英语,是背诵记忆的......文化专题:文化这个题目太大,我做不了,更谈不上做好。如秋雨之大家,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让我羡慕得更是一塌糊涂的大家都感叹文化难。所以,讲课中,常常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东抄一点;西拼一点,再夹杂一些北方烧焦的土豆味道和浓浓的老陕口音,那就是我的文化之专题。平凹先生说:“风里
7、旗,浪里雨,十八的女子,叫槽的驴”,此乃世上四大爽事。请各位慢慢品味吧!!2、听课者评课,授课者再度对照反思⑴S老师:郑老师的课意义有三:1.让我开了眼界,知道什么是文化专题课.2.化学的诞生不容易,科学思维方法更重要,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珍惜和重视.3.引导我去想自己的灯还亮着吗?发现灯有点黯然失色.就本节课而言:1.思想性较深刻2.有文化味3.分析到位,很有教育性(感觉有不少自己不知道的,我想学生应该同感,这便是本节课开出的价值)4.老师准备很充分,原创的东西不容易搞,而搞的这么好就更不容易了,也可见
8、郑老师的功力!5.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这样课的重要性.⑵上课这回:沈老师的评价让我惶恐,但是我还是要感谢沈老师,人性有弱点,我也爱听好话,也许这就是表扬的魅力.做为一个高三老师,做为一个科组长,为什么不上专业课,而上一节文化专题课,原因有三其一:一周一节课,课时紧张得要命,一摸在眼前,更多的想给学生时间去复习,不想讲那么多,让老师去听那样的课,"冷场"是必然,可能会感觉没劲.其二:"成绩"要命,我从来都认为直奔主题,讲考试考什么,我们应该背什么,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