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15556
大小:51.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浅谈在青少年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青少年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海小学刘烨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等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曾经为培养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被个别麻木而浮躁的青少年所疏远和淡漠了。因此,培养和促进青少年感恩,对于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民族凝聚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在了解“感恩教育”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感恩”和“感恩意识”。范国睿教授认为:感恩是生命发展的基础;感恩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理解、认可和珍惜;
2、感恩是一种宽容、满足、健康的心态;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相互理解的人生观;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感恩是一种敏感的、积极的生活感受。感恩的内涵基本上都集中在:感恩是知、情、行的统一体,是在识恩、记恩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并且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人恩惠的一种品质。感恩意识,则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心存感激,并试图给予报答的思想和理念。而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以情动情、以德报德、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二、感恩教育实施的意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
3、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道“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无意中助长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从来不顾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不理解他人的艰辛和困难,这样就造成了感恩意识和责任心的缺乏。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因此,为了我
4、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国家富强,我们必须在青少年中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促进其身心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三、青少年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正确道德信念的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学生生活的环境首先是家庭,然后是学校和社会大环境,感恩也是一个认知、情感和实践的过程。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感恩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感恩体系。 1、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功能。家庭和父母对青少年感恩意识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
5、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培养感恩意识方面,起着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奠基作用。作为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首先必须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楷模。要感恩他人的关心帮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与人为善。"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令很多人感动,让很多孩子懂得了回馈父母的爱。二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替父母分忧解难。千万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根据其年龄特征,适当让他们从事一些家务劳动,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价值和意义,培养其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道德情感。三是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孩子
6、的心理发展和动态,不能一味满足物质生活而忽视思想教育,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对思想偏差及时纠正,特别对出现的过错不能回避包容。四要重视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育人的大环境。2、加强学校教育的主体功能。在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学校教育具有主体功能。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为首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形式,而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形成长效机制。一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师的良好道德形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二要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7、世界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三要把感恩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长,在家里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校离不开教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中离不开社会、单位、朋友的帮助。只有心存感恩,知恩图报,一个人才有可能立足社会。四要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要定位过高,要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小事抓起,如培养学生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苦;帮助老师擦黑板,尊重老师;关心周围的同学,搞好与同学的关系;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踩踏花草、不虐待动物等等。五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丰富多彩的班队会和社会实践活
8、动,寓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逐渐认同、接受社会性规则,积极走向社会,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