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14304
大小:54.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掌握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获取历史知识一样重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掌握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与获取历史知识一样重要[2013.12.0822:29
2、作者:赵文龙
3、出处:原创
4、天气:晴
5、字体大中小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引起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很大的争鸣。尽管很多人对把能否将“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存在着疑惑和争议,但是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类似法定文件的《历史课程标准》依然把“过程与方法”列入了教学目标,并在近年的新课程教学过程得到了贯彻实施,很多对此不解的老师也在执行中对“过程与方法”列入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在对“过程与方法”的能否列入课程标准的争议尘埃落定之后,在作为
6、有一定强制意义的国家课程标准得到普遍贯彻实施之后,另一个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呈现了出来:既然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已经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那么其教学效果能否得到检测或者怎样得到检测呢?如果知识是可以检测的,能力也是可以检测,甚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检测的。那么,作为列入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可以检测吗?分析近两年北京卷历史试题,或许对这个问题会有更深的理解。请看,2012年的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第16题:下面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位置,其中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
7、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2012年北京高考文综结束,这道题引发了很多历史老师的争议。争议的内容不在此题的测试结果,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出版的2012年《北京市高考考生水平评价报告》披露,此题均分为3.26,得分率为0.81,难度和区分度都较理想。教师们争议主要在于试题的呈现方式。试题呈现方式是根据考生所学知识判断句读的正误,在很多老师看来这是明显的越界行为:句读
8、——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这不是语文常见的考试方式吗?怎么借鉴到历史考试中来了,还是在关系到考生前途的高考之中,这样的方式合适吗?如果我们知道古文书籍所载的原始材料并无我们现在所见的常用标点,而是需要读书人自己去“识文断句”,那么,文言文的句读功夫就不仅是古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了解历史资料特别是原始古文献资料的基本功。到现在为止,大学历史系与古代或近代前期有关的专业,在研究生考试中依然要求考生对原始资料进行断句,并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加以考查。那么,作为为大学选拔人才的文科综合考试采用这样的试题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这样的命题形式很容易引发
9、过于专业化的批评,甚至会扩大为“选拔人才不是选拔历史学习的人才”这样的非议。但是只要命题立足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并有利于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能够较好地体现考试的信度、区分度和效度,这样的试题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倒不必也不应该过于追究。况且,考试形式的创新本身就是命题的任务之一,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命题方式容易将教学引向八股式的僵化,试题形式适当变化可以防止为考试而考的机械备考训练。而且,这样的形式出现于考试之中,其意旨并不在难为学生,而更多是考查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试题所用的历史材料也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教学中常用的“张树声奏折”,奏
10、折内容体现的“体用观”的争论还是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晚清时期一个著名的思想文化话题,也是必修三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因为试题基于学生只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具备简单的文言阅读功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道形式新颖的试题虽然形式上考生不曾见到,但其测试结果却较为理想,不但达到了通过句读这样的形式测试学生汲取运用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目的,也通过试题形式的创新告诉学生一种研读历史文献的基本方法。无独有偶,2013年北京卷文综历史试卷又以类似的方式强调了对学科方法的关注。请看2013年北京卷第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
11、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本题作为2013年北京文综试卷历史的开题之作,试题也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本题以中学所学中国古代政治的内容为依托,提供四川博物馆收藏的《九域守令图》残碑为研究资料,创设研究场景,使学生在考场上体验了这一历史研究过程。从测试能力上看,该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汲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灵活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前一个能力要求考生从纷乱斑驳的确实文献中,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后一个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秦吞并六国完
12、成统一的历史知识,正确解读缺失的文字,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缺失的文字。题目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