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ID:34713863

大小:56.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_第1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_第2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_第3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_第4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答: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由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是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面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它的特点是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赖、又是相互渗透。(1)、相互依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2)、相互渗透或包含:两者相互渗透,其统一基础是实践,割裂两者辨证关

2、系,就会陷入唯理论和经验论(空穴来风、凭空幻想、捏造事实、歪曲历史、主观意识扩大化、不切实际、空想社会主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承)、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答: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在整个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前提。(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焚书坑儒、四大发明、土地革命、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清末文字狱、十年文革、信息时代、改善民生

3、、社会主义改造)三、上层建筑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答: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可以把它的内容归结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大类。政治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监狱、法院、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并体现政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换。(1)、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是统治阶级有意识的行动的产物,是随统治阶级的变化而变化的。(2)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

4、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理论武器、传统文化、国情历史、时代特征、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礼仪规范、民俗习惯、软实力、文化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流文化、政治意识、共同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大人之学、大而学之)大学(自由天地、恋爱乐园、个性空间、虚度岁月)大学(知识殿堂、人才摇篮、展现风采、青春给力)最后一朵玫瑰----罗桑次旺(1994、6、26)有一种想象遥远的传说飘来一场玫瑰花雨絮语如织唱尽九百九十九个音符袅袅目光踏着风掠过悠悠雨帘记忆便在我泥泞的心房沉淀雨声颠簸而来犹如你艳丽的足音踏遍芬芳

5、吻破我泛滥的季节播种---最后一朵玫瑰看我如何恪守又如何收获开红色是你的虔诚写白色是我的温情所有的花时将会如期而来也许从此我不再年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生产劳动是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根本因素,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成的基本条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3、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4、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转变。人的演变(劳动---直立行走---视野开阔---活动范围扩大

6、---劳动形式改变---劳动成果增多---火的运用---食用熟食---营养增加---大脑结构的变化---脑容量增加—大脑功能提高----思维能力提升---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显著提高----生存和发展有了保证)一、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一、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7、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之间的矛盾运用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是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要求。1、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改革前的生产力和经济状况)2、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社会3、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