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06843
大小:148.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3-09
《电气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管理规定st5[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试行)按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件,结合我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按“注重内容,精简形式;加强监督,权力下放;保障质量,关注就业”的原则,规范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和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此管理(补充)办法。一、时间安排及要求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10-20周和第八学期。具体工作安排如下: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开题时间:第七学期10-20周(第十周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20周周初开题答辩并下达任务书,20周周末指导教师上交确定后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统计表,
2、各系汇总后交学院保存留档)。工作:指导教师选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任务书。内容:学生依据指导教师所给定“设计(论文)题目”或“设计(论文)领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书籍、设计标准手册等资料,补充设计中所用到的未学过的知识及实验。达到学生对所做毕业设计题目明了,准备充分的目的。为第八学期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工作铺平道路,也为学生就业招聘工作提供方便。要求:指导教师对本组学生集中指导答疑至少2次/周,每次2小时;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字数在5千到1万字之间、参考文献不少于12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两篇;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详细的任务书;开题报告内容将来应在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中有所体现;最终确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一人一题(对于较大题目,需由多人完成的,要加子标题)。考核:该阶段成绩(按百分制)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20%,以学生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为阶段考核方式(分数以答辩小组成绩为准);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情况确定设计(论文)题目和任务书是否适用及提出修改意见。档案:学生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任务书、答辩成绩表;全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统计表及工作总结。2、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工作时间:第8学期第1-15周(含毕业实习),其中第8学期第1周
4、制定出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进程,提交计划进程表。内容:指导教师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可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时间统筹安排使用;按确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任务书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进程(含实习工作)并按照此进程完成各阶段任务。对于软件类题目,按时出具合格的阶段性文档,并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组成内容。要求:指导教师的指导答疑采用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集中指导时间1次/周,4小时/次;分散指导视学生情况及时进行;总指导时间按学校规定执行。检查:采取系专业自查和学院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阶段的毕业设计(论文
5、)进行过程性监查:学院至少组织3次抽查工作,时间分别安排在第6、10、15周,并记录抽查情况;各系(专业)在该时间段以组织指导教师会等形式,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并提交书面报告;13周前学生提交中期报告。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准备时间:第8学期第16、17周;内容: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要求,由学生整理完善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及装订工作,并按要求提交;完成指导教师、评阅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工作(按百分制);学生准备答辩用PPT(或挂图)及相关资料。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和内容把关。考核: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含整个毕
6、业设计过程)占总成绩的20%;评阅人成绩占总成绩的10%。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间:第8学期第17周末-18周初。内容: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各专业组成答辩小组,组织和完成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对有条件进行演示的题目一律进行演示并提前准备演示环境,软件类题目一律使用源程序演示,答辩组可要求学生现场对源程序做简单修改。成绩:答辩成绩(百分制)占总成绩的50%。要求:提交答辩工作中要求的文档和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5、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提交时间:第8学期第18周。要求:由各系组织按专业提交成绩。方式:按学校要求。说明:1、遇学校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间安排,
7、以通知为准。2、各系各专业如对上述安排有具体要求,应制定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办法或指定补充文件并上报学院审核后备案。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有关选题及选题原则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各专业培养目标,每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具体要求由各系专业制定。具体时间要求是,第七学期第10周前提交。选题的具体要求应满足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应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并兼顾应用知识的系统性、广度、深度以及工程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适度性原则;应考虑
8、和关注学生就业,能帮助学生就业。三、毕业设计(论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