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

ID:34704166

大小:7.77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09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_第1页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_第2页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_第3页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_第4页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实验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抗脑组织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制备PD大鼠模型,拟用补肾养肝填髓、熄风通络止颤法,观察电针百会、三阴交、太冲穴对实验性PD大鼠行为学、中脑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脑组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观察其对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及多巴胺(DA)能神经细胞凋亡

2、的影响,探讨其对PD大鼠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78只Wistar大鼠均自然光照,自由饮水进食,正常饲养l周后,随机选取58只作为模型组大鼠,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0.8mg/kg·d,(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浓度为2mg/m1)28d制备PD大鼠模型;其余20只作为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溶剂。造模结束后,通过网格实验、悬挂实验和开阔实验对比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模型组和正常组各随机选取10只剖杀,观察组织形态和神经生化变化,以判定造模成功与否。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

3、为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动物模型建立后次日开始治疗,西药组大鼠每日给予美多巴混悬液灌胃1.67mg/kg·d(生理盐水配制的浓度为25mg/ml的美多巴混悬液);电针组大鼠每日按顺序给予治疗,将大鼠固定在自制束鼠器上,参照全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制定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选百会、三阴交、太冲穴,用‘pO.30mmxl3mm毫针刺入,接韩氏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疏波2Hz、密波80Hz,强度2.0mA,10min]次·d,西药组和电针组均7d/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除西药组外,其余各组均灌服等体积

4、的生理盐水;除电针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同一体位固定10min/次·d。治疗均由同一操作者操作。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包括悬挂实验、网格实验及开阔实验在内的行中文摘要为学变化后,将大鼠脱臼处死取脑,右脑取中脑黑质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脑组织SOD活力,比色定量分析法测定GSH、GSH.Px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分析法测定MDA含量。左脑行中脑黑质TH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查和TUNEL法检测DA能神经细胞凋亡。连接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光密度值(AOD)。结果:1造模第28天模型组和正常组观察指标比较1.1模型组和正常组大

5、鼠行为学比较悬挂实验:模型组评分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格实验:模型组大鼠移动潜期长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阔实验:模型组大鼠静止性蹲坐时间长于正常组(P

6、O.01);MDA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7、及突起不清晰。统计学处理AOD值显示,模型组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模型组评分值低于正常组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电针组评分值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网格实验:治疗前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大鼠移送潜伏期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