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

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

ID:34673308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9

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_第1页
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_第2页
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_第3页
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_第4页
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论隋唐大运河与河南                  巩义二中 1606班张莹指导教师赵淑琴全国交通枢纽与河南的千年姻缘                  ——论隋唐大运河与河南“得中原者得天下,通中原者通天下。”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又迎来了大喜事!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处中华腹地的郑州,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历史再一次选择了河南。这不禁让我遥望历史的长河,远在千年之前,河南这个广阔的中原地区,也曾被历史选择,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散发出迷人的光辉,而推动这一点形成的,就是

2、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交通大动脉——隋唐大运河。而从隋唐至宋元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河南一直是大运河的中心。千里姻缘一线牵——隋唐大运河为何发端于河南?隋唐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600多年,由洛阳发轫,呈巨大的“人”字一撇一捺伸出永济渠、通济渠两大河段。如果说洛阳是“人”字的头部,大运河郑州段正好是撇捺相交的重要部分,自北向南分为四大段,涉及现在的郑州、开封、洛阳、商丘、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8个省辖市。“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相思》中描述出了一幅当时从中原大地到烟波扬州的水上交通图。隋唐大运河与河南的姻缘能牵成,是托了隋炀帝这个月老

3、。公元604年,隋炀帝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公元606年,迁都洛阳,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他首先决定开凿通济渠,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阳渠故道,东段走汴渠入淮水,连通了黄河和淮河。大业四年,在黄河以北又开一条运河,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相互连通成永济渠。大业六年,开凿江南运河,至此,从都城洛阳到江都,浙江杭州的河道开凿完毕,此间可以畅通无阻,直行船舶,以水运的方式联通了南北沿岸重

4、要市镇。  至于隋炀帝为何要开通大运河?唐代诗人在《隋堤》一诗中说:“种柳开河为胜游”,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想利用通济渠、山阳椟从洛阳乘舟游江都,以满足其穷奢极欲。唐代小说《开河记》又称:“睢阳有王气”,开河可凿穿王气。历史课本告诉我们:隋炀帝是为了加强南北的联系,巩固全国的政权统治。因为河南重要的战略位置,隋唐大运河选择了河南。河南凭借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当时全国的交通枢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要感谢隋炀帝这个月老。好姻缘开花结果——隋唐大运河对河南的推动作用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更促成了河南

5、的交通枢纽地位。大运河通航后,河南成了唐宋时期中原乃至北方前往南方的重要通道,河南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当时郑州既是运河的码头,又是陆路的驿站,很多东西在这里交换。驿站彻夜不关城门,来来往往的商旅、信使络绎不绝,一派繁华景象。同时,大运河把南北交通有机联系起来,把南方的农副产品运到北方来,把北方的工业品运到南方去,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在洛阳立德坊南,营建新潭(今大营村南):“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那时,“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在洛河上是“漕船往来,千里不绝”。洛阳作为永济渠和通济渠的节点

6、,货船可以直接到达城内,历史记载“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中外旅商莫不辐辏”。可以说,洛阳被称为古代中国的交通枢纽当之无愧。北宋时期,首都在开封,洛阳为西京。元代以后,国都变迁到北京,不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缩短航运里程九百公里,形成了自元代以来的“京杭大运河”,并留下了“流成的杭州,漂来的北京”的佳话。洛阳货物贸易量的减少使“洛河漕运”逐渐衰退,但伊洛河流域的地方货运仍然处于发展状态。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伊洛河上仍然是千帆竞发,漕运进一步发展着它的重要效用。通济渠不仅是当时的全国交通运输大动脉,也是景色秀丽的游览胜地。当年隋炀帝曾率领庞大船队“全国旅游”,地方官员为了让龙心

7、大悦,在渠两侧隋堤沿途遍植柳树,叠翠成行,柳絮随风腾起似烟,清晨半含烟雾半含愁的迷离风景更是奇妙,故而得誉“隋堤烟柳”。唐代诗人白居易游览大运河通济渠时诗兴大发,赋诗热情赞美让其如醉如痴的河岸胜景,诗曰:“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曾如此描述隋唐大运河的价值:“人”字形的隋唐大运河贯通了各个方向,既有经济意义,也有军事意义,留下来的许多遗址,就像是文化走廊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