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小初衔接探索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初衔接《探索规律》 东湖中学段艳慈摘要:小学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探索规律的内容,初中也有这部分内容,考卷上也常常出现此类题目;只是难度深浅不一,不够系统,学生常常在这里出错。另外这个内容大部分是拼搭之类动手操作的过程,趣味性比较浓,适合做小初衔接课程。众所周知,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感受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感悟数学的趣味与美
2、好;通过交流合作,体会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和能力。关键词:探索规律正文:一、论文背景:2016年1月,深圳市孙国芹数学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员来自各区各校,汇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教师,而孙校长来自福田外国语侨乡学校,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孙校长高瞻远瞩、雷厉风行,急学校所急,为了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落实小初数学衔接,要带领我们大家开发小、初衔接课程。作为工作室的一员,一位初一数学教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我一下想到了《探索规律》这个内容,小学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探索规律的内容,初中也有这部分内容,考卷上也常常出现此
3、类题目;只是难度深浅不一,不够系统,学生常常在这里出错。另外这个内容多有拼搭之类动手操作的过程,趣味性比较浓,适合做小初衔接课程。众所周知,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二、可行性实施方案:这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吗?本单元计划分五个课时完成,文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了多样的探索规律的活动,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把规律分成三种类型,每一个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试一试;想一想;跳一跳。(一)数字规律(共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
4、查找一般的数字规律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10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四只青蛙4张嘴,__只眼睛__条腿,__声扑通跳下水;………十只青蛙10张嘴,__只眼睛__条腿,__声扑通跳下水;n只青蛙n张嘴,__只眼睛__条腿,__声扑通跳下水;(设计说明:从简单明了又朗朗上口的童谣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试一试】1.按规律写出1,2,3,4……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2.按规律写出1,3,5,7……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3按规律写
5、出2,4,6,8……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4.按规律写出-1,2,-3,4……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5.按规律写出1,-2,3,-4……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6按规律写出2,4,8,16……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7按规律写出2,-4,8,-16……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8.按规律写出-23,-18,-13,……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9.按规律写出-2,-4,0,-2,2……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10.观察下面一列有规律的数:,,……,根据规律可知第7个数是________,第n个数应是___
6、_____(n是正整数)11.(2012·肇庆中考)观察下列一组数:,,,,,…,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k个数是 .12.观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49-25=24,…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表示自然数,用含有字母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想一想】1.(2012·遵义中考)猜数字游戏中,小明写出如下一组数:…,小亮猜想出第六个数字是,根据此规律,第n个数是_______.2.按规律写出2x,-4x2,8x3,-16x4……的第10个数是;第n个数是
7、;3.高斯定理:1+2+3+4+…+100=(1+100)×100÷2=5050,那么1+2+3+4+…+n=_______【跳一跳】1、观察下列等式:12×231=132×1021,13×341=143×31,23×352=253×32,34×473=374×43,62×286=682×26,…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称为“数字对称等式”:①52×________=________×25;②_
8、_______×396=693×________. (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且a b≠0).(设计说明:此题不难,却很有趣味,让学生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