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49814
大小:141.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8
《造芯真的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出路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造芯真的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出路吗?陶显芳近日,长虹宣布推出“虹芯一号”,造芯似乎成为陷入低利润的中国家电企业的救命稻草。造芯真的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出路吗?一个电子企业要不要设计芯片,或要不要生产芯片,这个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1995年以前,世界上大部分生产整机的电子企业巨头,在生产整机的同时一般也都生产芯片,如:菲利蒲、汤姆逊、西门子、松下、索尼、东芝、日立、NEC、三菱、三洋、夏普、摩托罗拉等。但95年以后,这些既生产整机又生产芯片的厂家,又纷纷都把整机生产和芯片生产两大业务进行分离。其中分离最早的有菲利蒲、汤姆逊等公司,而分离比较晚的公司在芯片生产业务方面,基本上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亏损。摩托
2、罗拉是最后一个把整机生产和芯片生产两大业务分离的公司,这也是因为芯片生产出现了严重亏损,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后,才想到要把芯片生产与整机生产分离出去。上个世界90年代,芯片设计基本上是采用手工操作,用人工画图或人工贴图,与手工设计PCB板图的工作过程差不多一样,芯片生产也是处于半人工操作状态。因此,芯片设计与芯片生产效率非常低,芯片生产成本和价格都很高,并且芯片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时候整机生产厂同时生产芯片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自己不生产芯片就不可能生产出世界领先的产品。但90年代后,由于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以及CAD软件的迅速普及,特别是以INTEL公司生产CPU,以微软公司生产软
3、件,以IBM公司生产PC机的合作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被彻底地改变了。INTEL公司生产CPU,但它不生产PC机,IBM、宏基、戴尔、联想等公司生产PC机,但它们不生产CPU和软件,微软公司生产PC机软件,但也不生产PC机,三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厂商互相组合在一起,结果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大家不但活得很愉快,也活得很滋润;而西门子、NEC这两个公司,自己既生产CPU,也生产PC机,结果这两家公司的CPU和PC机的业务都做不好,并且很早就倒闭了。还有,NOKIA和TI公司的合作模式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NOKIA公司只生产手机,没生产手机芯片,TI公司只生产手机芯片但不生产手机,
4、这两家公司合作得也非常好,而摩托罗拉既生产手机,也生产手机芯片,结果累得差点吐血。95年以后,由于像台积电这样专业生产芯片的厂家出现,以及芯片生产技术和芯片技术开发软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使芯片生产和芯片技术开发效率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那些既生产整机又生产芯片的公司,都出现芯片生产业务严重亏损,过去行之有效的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方法一下子变得不灵了。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厂家不得不把整机生产与芯片生产进行分离,而且,芯片生产与芯片设计也逐步实现分离,即:现代化生产越来越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现在,国内很多整机生产企业号称自己已经掌握了IC设计和生产技术,准备自己开发IC或生产IC给自己用,这样可以
5、大大节省成本,这种说法没有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完全违背了技术发展的规律。现代工业,应该是资源越集中,效率越高;生产技术越标准化和越专业化,生产效率越高。自从9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企业都想搞多元化,但几乎没有一个能成功。中国的很多企业也想搞多元化,虽然产值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提升,但赢利越来越艰难,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已经出现了亏损。因此,国内的一些整机厂既想把整机产品市场做大,还想同时把IC市场做大,这种想法难免有些天真,他们只不过是拿股民的钱来玩游戏。第一、自己生产IC给自己用,可以降低成本根本不可能,因为生产两万个IC的成本与生产200万个IC的成本基本是一样的,一个普通规模的IC生产厂一天
6、的产量就可达200多万个,一个星期的产量就是几千万个。现在中国有哪个企业一个星期的IC用量达到几千万个,如果达不到这个用量,它的IC生产设备就会一年有350天是在睡觉,那么他们所说的降低成本的道理在哪里?如果他的IC生产厂每天只能生产一万个IC,它的生产成本会比别人生产200万个的成本更低吗?第二、芯片设计的主要成本并不是人工,请上一个有经验头脑的设计师、或博士,年薪给他200万元也不算高,因为比起其它费用来,那还是小菜一碟。芯片设计成本最高的是租用别人的IC设计平台,即:CAD软件和测试软件,以及测试设备,每个月的租金高达一两百万元。现在,国内会有一个从来没有从事过IC设计的企业,愿意每月
7、付一两百万元的租金,请一帮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用电脑练习画“PCB”图或玩仿真游戏吗?将来他们设计出来的IC,如果只自己用,成本能降得下来吗?当然,这几年也有很多以前在美国硅谷从事过IC设计的海龟,由于2000年全球网络泡沫的破灭,千百个曾经风光一时的IC设计公司在一夜之间就开始烟灰云淡,迫使他们不得不转战回国。他们的到来,给国内带来了一股IC设计热,2003年中国的IC设计公司,一下子就几乎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