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

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

ID:34641232

大小:291.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_第1页
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_第2页
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_第3页
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_第4页
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12期化 学 进 展Vol.19No.122007年12月PROGRESSINCHEMISTRYDec.,20073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33林 毅 谢海燕 张志凌 田智全 庞代文(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2)摘 要 生命体系中化学和生物信息的活体、原位、实时、动态和高灵敏获取,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发展相关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至关重要。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因其优异的荧光特性可望在解决此类难题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根据我们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经验,

2、就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的相关基础问题、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等做简要评述。关键词 量子点 标记 荧光 生物医学 示踪中图分类号:O65713;Q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281X(2007)12218612053FluorescentSemiconductorQuantumDotsforBiolabeling33LinYiXieHaiyanZhangZhilingTianZhiquanPangDaiwen(CollegeofChemistryandMolecularSciences,StateKeyL

3、aboratoryofVirology,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AbstractIn2situ,ultra2sensitive,real2timeanddynamicacquisitionofbiochemicalinformationoflifeisoneofthependingkeyproblemsforbioscience.Itiscrucialtodevelopnewrelatedmethodologiesforlifesciences.Fluorescentsemiconduc

4、torquantumdotsbringopportunitiestothefield,whosenovelfluorescencepropertiesareattractingmoreandmoreinterest.However,someproblemsinvolvedinquantumdotapplicationsstillneedtobesolved,includingcontrollablesolubilizationofquantumdots,orientationofbiomoleculesontheirsurface

5、s,andthestabilityandspecificityofquantumdot2labeledbioprobesetc.Thisreviewcommentsbrieflyonthelabelingtechniquebasedonquantumdots,constructionofquantumdot2labeledbioprobesandtheirapplicationsinbiomedicalfields.Keywordsquantumdots;label;fluorescence;biomedicine;trackin

6、g  生命科学对活体、原位、实时、动态化学和生物异的荧光性质,如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且其波长信息的高灵敏获取等研究新方法的迫切需求向相关可通过晶粒尺寸和组成进行调控、量子产率高、光稳交叉学科提出了严峻挑战。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定性好(不易光漂白)、可实现一元激发多元发射的[1—3](fluorescentsemiconductorquantumdots,简称量子点)同时标记等。因此,作为生物示踪的标记物,量标记技术因具有某些独特的优势,可望在生命科学子点在基础生物学研究及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广阔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7、。的应用前景。本文仅就量子点标记技术的相关基础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半导体纳米晶粒问题、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简要(semiconductornanocrystals)连续(准连续)的价带和评述。导带分裂为分立的量子化的能级,致使其发光性质1 量子点合成具有量子化的特点,因而通常称为量子点。与传统有机荧光染料相比,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具有很多优纯净、稳定、单分散并且具有良好晶体结构的高收稿:2007年8月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621502、20505001、30570490)、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No.2006

8、CB933100)、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No.2006AA03Z320)和教育部重大项目(No.306011)资助33通讯联系人 e2mail:dwpang@whu.edu.cn.©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