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619184
大小:1.69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3-08
《第09章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因与工效学HumanFactorsandErgonomics第9章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温沛涵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wenph@cqu.edu.cn9.1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9.2感知系统的信息加工9.3中枢(认知)系统的信息加工9.4人的信息输出-2-9.1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9.2感知系统的信息加工9.3中枢(认知)系统的信息加工9.4人的信息输出-3-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结构-4-温沛涵wenph@cqu.edu.cn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结构•感觉系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息,传递给中枢信息处理系统•中枢信息处理系统–接收从感知系统传入编码信息,存入本系统的工作记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信息和
2、加工规律,综合分析后做出决策并输出到运动系统•反应(运动)系统–执行中枢信息系统发出的命令-5-温沛涵wenph@cqu.edu.cn信息、信息量与信息传递模式•信息–能消除事先不能确定情况的信号或知识•信息量–人机系统中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参数–通常选用对数单位度量•信息传递模式–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被信宿完全接收–信源发出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消耗殆尽–信源发出的信息有损耗,信宿收到的信号有噪声,但仍部分信源发出的信息被有效地传送到了信宿-6-温沛涵wenph@cqu.edu.cn9.1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9.2感知系统的信息加工9.3中枢(认知)系统的信息加工9.4人的信息输出-7-感觉器官及其信息
3、接收能力•感官的适宜刺激(表9-1)•感官的绝对感觉阈限(表9-2)•感官的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韦伯定律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成反比,两者之比是一个常数。-8-温沛涵wenph@cqu.edu.cn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以感觉作基础,是现实刺激和已储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主动的和富有选择性的构造过程•知觉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阈限值是不一样的-9-温沛涵wenph@cqu.edu.cn感知过程中的信息存储•感觉储存、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大约为0.25s~2s,9~20b
4、it•感觉储存的编码–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视觉:图像记忆;听觉:声像记忆•感觉储存和工作记忆的交互作用–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工作记忆•感知映象的衰退和储存容量–感知记忆中残存信息数量随时间的消逝遵循指数规律,以半衰期为参数表示-10-温沛涵wenph@cqu.edu.cn感知系统的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模式识别–模式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模式识别过程: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有关信息比较,决定最佳匹配的过程模板匹配模型原型匹配模型特征分析模型-11-温沛涵wenph
5、@cqu.edu.cn信息加工周期、单位知觉•加工周期–与刺激脉冲反应的时间有关–影响因素:输入信息特征、作业任务、刺激条件(刺激强度)•单位知觉–如果在一个知觉加工器的工作周期里,有多个相类似的刺激发生,那么知觉加工器就会将它们当作一个刺激单位加以处理–BlochsLaw,闪光融合-12-温沛涵wenph@cqu.edu.cn人的信息传递能力•理论能力估计与人的实际能力–Miller:最理想条件下,传信能力实际上限似乎处于25bit/s左右,至今无人声称最高值能达到40bit/s•感知觉的绝对辨认能力(表9-3)–单个刺激呈现而不与其他刺激比较的条件下,感觉器官所具有的辨认能力•信息传递率
6、(R)–人在单位时间内能传递的信息量–一般认为,人的通道容量约为7bit/s左右;实际远远高于该数值人的感官的外界刺激往往都是多维度的-13-温沛涵wenph@cqu.edu.cn注意•注意的基本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功能–注意的选择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前注意状态、注意状态–注意的调节及监督功能-14-温沛涵wenph@cqu.edu.cn注意•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的特性–注意的广度:很短时间内知觉的注意对象数目–注意的
7、选择性–注意的持续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不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15-温沛涵wenph@cqu.edu.cn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选择功能–过滤器理论:Broadbent1958–衰减理论:Treisman1964–后期选择理论:Deutschetal1963,Normen1968–多阶段选择理论:Johnston&Heinz19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