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

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

ID:34600583

大小:6.38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08

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_第1页
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_第2页
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_第3页
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_第4页
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1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一章绪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占领了广大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截至2014年6月,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的规模,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已经大大超越PC。微信应时而生,自诞生之日起便抢先占有了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领域的一方市场,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研究,直至2014年5月,约有65%的中国网民使用微信。12013年10月,腾讯公司内部透露,海内外用户(微

2、信的海外版WeChat)超6亿,其中国内用户4亿多,海外用户1亿多。根据中国媒介市场的“亿效应”之说,当某一媒介的用户规模达到1亿以上,该媒介就将迎来发展的转折点。2012年,微信推出了开放平台、二维码服务和公共账号,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中步伐逐渐加速,开始进入平台化运营的阶段,基于平台化发展的商业模式亦逐渐开始浮现,为各界商家、营销人士在微信上展开商业传播、营销互动等商业化行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移动互联网具有高度碎片化和高移动性的特征,基于移动终端商业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微信的出现无疑

3、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利用微信的新模式、庞大的用户群体展开各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但是,为何微信在商业化推进的过程中仍显“小心翼翼”?微信为何不断加重“企业级公共账号”的营销行为的打击?微信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推进有何难点?微信商业模式的核心机制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先对微信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梳理研究,才能得出答案。((CNNIC:2014年5门中困网民微信使用率达65%》1991T互联刚TMT数据中,巴万方数据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2国内研究现状1.2.1行业内探讨互联网界对微信的观察和讨论要

4、比学界研究丰富和敏锐得多,“微信”在科技博客和门户网站的科技栏目一直都是热点关键词。综合网络上的讨论,业界对微信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信与米聊等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微信与运营商的博弈·微信营销价值探析·微信自媒体的发展·微信与微博的对比分析·微信的商业化发展业界对于微信的热烈探讨为本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各种各样的观点的碰撞足以显示出人们对微信商业化的期待。然而,业界对微信的探讨就如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短平快的特性一样,呈现出碎片化的浮躁态势,缺乏深度垂直的研究。1.2.3学界研究自20

5、12年起,学界对于微信的研究热度逐年升高,直至2014年6月,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微信的研究文章共8045篇,其中硕士论文361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信的兴起原因,微信营销策略,微信和微博的对比分析,微信传播模式和传播机制分析,微信的盈利模式分析等。在这些文献中,对于微信商业模式的研究的数量是最为稀少的,仅有一篇硕士论文——《微信广告价值及盈利模式研究》基于广告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对于微信的商业价值和盈利模式进行了一番系统化的梳理,但是该文并没有指出微信整合这一系列盈利模式的核心机制,也没有对这些盈利

6、模式存在的风险和弊端进行分析。《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一文主要以微信“朋友圈”为分析对象,作者认为微信是移动互联网催生出的虚拟社区的典型代表,对“朋友圈”的性质、结构和价值作了社会学视角的探讨。但是,微信“朋友圈”为微信的部分功能,微信“朋友圈”是否能够构成“虚拟社区”值得商榷。另外,本文是在社会学的框架内对微信的社交功能进行分析。万方数据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是微信研究类文章里论述最为系统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微信的传播方式、渠道、能力、范围和特点进行了分

7、析,认为微信以强人际关系为主要社交关系,受众范围狭窄,大众传播能力弱;并通过“南周事件”微信传播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还对利用微信进行信息传播产生的负面影响作出了对策分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用户采纳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学生陈攀的硕士学位论文。作者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手机用户群体的抽样调查,从网络外部性、技术感知、使用动机、隐私关注、社会影响五个维度对微信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分析,构建了微信用户采纳研究的模型。1.3微信与商业模式的内涵1.3.1微信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必须对微信的

8、定义进行分析和界定。打开微信的官网,就能看到醒目的“微信,一种生活方式”一行字,腾讯并没有用微信作为社交类移动应用的工具属性来给微信下注脚,而是用文化在给微信作诠释。“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2,微信满足了人们交友、娱乐、信息以及生活服务多种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信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即源于此。微信作为一款移动即时通讯工具而诞生,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以即时通讯为主、兼具实时通讯功能,并且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