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79091
大小:463.24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3-08
《中国古代戏台规制与传统戏曲演出规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戏台规制与传统戏曲演出规模[1]车文明《戏剧艺术》2011年第1期-摘要:中国现存古戏台从时代来划分,有金元戏台、明代戏台、清代戏台。文章对每一时代、不同地域的戏台建筑规制进行了细致考察,联系舞台演出剧本、历代戏班规模、演出实况等,作进一步比对,得出结论:戏台建筑首先要满足演出的需要,其次,也要适应地域、时代、建筑风格的规范以及建筑审美的追求,最后,还要考虑财力、物力的支撑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写意化的虚拟性、馆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它对戏台建筑的要求太简单了:一书个可供演出的一定面积的平台
2、加上一桌二椅,再有供演员化妆的后台、通向前台的上下场门即可。这样,大家欲在戏台建设上出奇制图胜,只能在高耸而富于变化的屋顶以学及各种建筑装饰上做文章了。关键词:古代戏台、北杂剧、传奇、花部、虚拟性、程式性大门笔者在拙著《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中,专门厦探讨了中国古代剧场形制与戏曲特征之关系i[2]。现在,就我20多年对全国现存古戏台的调查结果,对历代戏台规制与传统戏曲演出规模作一初步探讨。一、金元戏台与戏曲以歌舞敷演故事的成熟戏曲形态——北杂剧,很长世间内被认为产生于元代。其实,它在金代就出现了
3、,我们以前习惯称呼的元杂剧,应名之为金元杂剧ii[3]。尽管宋代山西农村神庙里出现了“舞亭”、“舞楼”、“舞厅”类建筑,但我们还不能就此断定它们就是专门化的戏台,从其所在位置看,更类似于后代的献殿iii[4]。在其上表演乐舞是可以肯定的,但我们也不能简单推断它就是北宋杂剧的表演场所,尤其不能说是专门的杂剧舞台。20世纪50年代山西侯马金代董氏墓戏台模型及其上五个戏俑的发现,向人们展示“中国戏曲舞台艺术在13世纪初叶已经形成”iv[5]。在世纪之交,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戏台的发现
4、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王报村戏台坐南面北,距献殿15.6米,庙内献殿、戏台并存,不同于前述的献殿类舞亭、舞楼,已经是专门化的戏台了。有趣的是,这两座金代戏台,均是单檐歇山顶山花向馆前式。对此,专门从事古代建筑研究的罗德胤先生分析认为,“可书能反映了宋金时期的工匠们尝试实现戏台大跨度的过程”。v[6]图北宋时瓦舍构栏剧场里的舞台是否有前后台之分,目前还不能确定,乡村神庙里的舞亭紧靠正殿,四学面观看,无法分隔前后台。侯马董墓金代戏台模型台宽77厘米,柱子至后墙深度18.5厘米,两大侧后部砌墙,墙深7厘米,略大于总
5、深的三分之一,与现存早期元代戏台两山面后部三分之一处砌墙的门做法一致,说明后部可以悬挂帐幔以分隔前后台。山西省高平市王厦报村二郎庙戏台虽然经过后人重修,现已变为一面观式,但由于戏台位于庙院最南端,其背面(南面)台基以下是一面很深的陡坡,无法观看,所以当初不可能是四面观。由此可以确定,金代戏台已经有前后台分割了。我们知道,三面观、前后台,表明戏剧表演的方向性增强,内容丰富了,可以通过上下场变换场次、情节,是戏曲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张协状元》等剧本中可知,早期(南宋时期)南戏表演场所中已经有了戏房,也就是后
6、台;北方乡村神庙戏台也有了前后台之分,真可谓异曲同工。高平市王报村金代戏台面阔进深皆5米,面积25平米。现存十几座元代戏台平面大致在40-50多平米左右,其中最大的84.35平米,最小的仅20平米。其中前台约占2/3左右,在26-33平米之间,再减去后排乐队所占,表演区基本上20-27平米之间。这是完全能够满足北杂剧表演需要的。北杂剧流动民间剧团组成以家庭成员为主,规模不大,较小者在7、8人左右,较大者10人左右。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元代杂剧壁画上有11人。主要脚色为旦、末、净三门,再分副脚——外旦、老旦(
7、卜儿)、外(外末)、小末、馆外净以及俗称人物,也就7-8类,数量也不多。冯沅君先生据《元书曲选》统计:图每剧四折(惟《赵氏孤儿》五折),加楔子,得四百七十个单位。每个单位假定为一场,那便是四百七十场。在学四百七十场中,每场二人的是三七场,每场三人的是一〇九大场,每场四人的是一三六场,每场五人的是七七场,四者合计得三百五十九场,约当全数的四分之三。每场十人、十一门人及十二人的都只占全数的四百七十分之一。换句话说,这厦三类都只一见。vi[7]当然,《元曲选》为明人改本,排场、脚色都有所增加。《元刊杂剧三十种》是
8、现存最早而且是惟一的一部元刻杂剧选本,有学者认为是“当时正色使用、传艺的关目掌记本”vii[8],“确系正末、正旦用的演出本,”也就是仅供正脚使用的“单脚本”,所以将多数其它脚色的宾白与舞台提示省略了,只用“等……云了”、“等……一折了”之类的提示语来提醒正脚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时候该说viii[9]。虽然只是正脚的台本,但由于一人主唱的体制,剧中全部唱词与主要舞台提示一般均有,基本能够反应当时舞台演出的情况,尤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