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55121
大小:94.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7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_语文——(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一单元单元能力检测(一)wor》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能力检测(一)(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
2、变化于整齐Z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咅节变化的同I]寸,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Z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
3、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屮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Z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止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罅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辜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4、。”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嬪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H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
5、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gkstk导学号05610048]解析:选C。“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人们由此感觉
6、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明代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嬉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C.中国诗歌没有从五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A.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gkstk导学号05610049]解析:选B。《文心雕龙•明诗篇》只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Z所以能历久不衰,在诗歌创作屮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是重要原因之一。B.中国诗
7、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同时乂重声色,体现了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势。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gkstk导学号05610050]解析:选C。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对语言形式的追求对促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意义。二、(36分)(一)阅读下而这首词,完成4〜5题。(11分)水调歌头游泳帖祇注】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式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
8、,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檣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一九五六年六月【注】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六月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