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21345
大小:86.5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13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_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三单元单元能力检测(三)wor》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能力检测(三)(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里恐怕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人或以为“意境”一词创自王国维,其实不然。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论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为它所困。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
2、。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需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碧群形,
3、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渙的世界之中。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
4、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
5、显得不那么合身。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选自袁行需《境与象》,有删节)1.关于“意境”的理解,下面的表述不止确的一项是()A・意境是屮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王国维虽然并非最早提出意境说的人,但研究意境却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
6、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想象世界。C.意境并非简单的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而是指包括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因素在内的交相融合。D.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意境”拥有了新的生命,在西方文论里或许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gkstk导学号69550194]解析:选C。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因素只属于主观情意范畴,此处还应添加“物境”。2.下面的表述屮,简明正确地阐释了境与象的关系的一项是()A・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必须承认“境生于象”;而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认了“没有象就没有境”这个关系。B.境不仅
7、生于象,而且超乎象;境自象中生成,却非一个个象的总和,它超乎具体的彖之上,拥有了更大的想彖空间和自由。C.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D.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同时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具有比喻、象征和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gkstk导学号69550195]解析:选B。A.根据第三段“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可知,刘禹锡并没有否认“没有象就没有境”;C.采用比喻的方式进行阐述,不符合题干要求;D.根据第五段内容可知,意境的形成不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