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旋律配左手和声

为旋律配左手和声

ID:34554408

大小:93.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7

为旋律配左手和声_第1页
为旋律配左手和声_第2页
为旋律配左手和声_第3页
为旋律配左手和声_第4页
资源描述:

《为旋律配左手和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旋律配左手和声  如果没有现成的钢琴曲谱,如何为一首你喜欢的歌曲或旋律配左手和声呢?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找到一首自己喜欢的旋律,自己摸索着会用右手将旋律基本弹出,但是就是不会用左手弹奏伴奏部分。比如下面这段美国电影《音乐之声》里面《雪绒花》的旋律开始部分:1=C  3/4  《雪绒花》旋律片段....  相信对于学过一点钢琴的人要将上面的右手旋律部分弹会不是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可能有的地方手指不是很顺畅。但是要想给它配上左手部分,就必须多少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了。配左手和声必备和声与和弦调式与和声鉴别大、小调  一和声

2、与和弦  可以这样说:和声是由不同音符的叠加或同时发音导致的音响效果,而这个音符的叠加在乐理上叫做和弦。简单说来,两个以上的音符同时发声的话,只要不是同度或八度音,就构成一个(或几个)和弦,也就是产生了和声效果。比如:在钢琴键盘上C调1和3同时按下就构成了一个和弦形式;而假如将135三个音符同时弹下的话你会感到和声的效果更为浑厚些。  大家应该观察到了:1和3的两个音符的和弦,以及135三个音符的和弦都是用纵向排列的方式表示,这也是曲谱表示方式的一个非常直观的形式,也因此区别于旋律的展示形式。在目前这个阶段可以简单的将旋律与

3、和弦的形式这样理解:即旋律的走向是横向的,而和弦的排列是纵向的。(例外的情况以后会讲)  一般我们说的和声的理论大多数是基于西方的和声理论体系,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和声形式,比如中国的五声调式体系等。  二和声与调式  和声的效果或说和声的形成是由和弦构建出来的。不同音符的三个、四个或五个音的同时弹奏就构成某一个和弦形式;而这个和弦的形式直接导致出和声的效果和作用。不同的和弦组合导致不用的和声效果。  要想真正了解和弦的话必须了解调式的问题。我们经常听说什么A大调,a小调的,以及看到很多简谱曲子的开始有

4、1=C等的调性提示。  那么什么是调式呢?  简单说来调式是指一组音符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序列(这个序列也叫音阶)。比如我们最熟悉的1234567就是一个典型的音阶,而且是大调音阶。为什么它叫大调音阶,而不是小调音阶呢?这里涉及到另外一个知识就是全音和半音。  我们知道,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用可计算的数值表示。相邻的两个音符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或者称两者为半音关系;而两个半音距离的音符就构成一个全音关系。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钢琴键盘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键盘就构成半音,而隔一个键盘的两个键盘就是全音。如下图

5、:  观察上面的钢琴键盘图示,在1234567这一组音符当中,1和2的距离是全音关系,同样2和3也是全音(注意在1和2、2和3之间都有一个黑键);而3和4、7到1是半音关系(3和4、7到1之间没有黑键),4和5、5和6、6和7都是全音关系(4和5、5和6、6和7之间都有黑键)。实际上这七个音符的序列构成的就是大调音阶(C大调,为何是C大调后面再讲)。  从上面这个图示更直观的看到这个大调音阶各个音符之间的全音和半音关系。换句话说,一组音符的序列符合上面的排列方式----相临的音符之间构成上面的全音和半音关系的话,即构成一个大

6、调音阶。    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小调音阶(a小调,为何是a小调后面再讲)。  在上面这个音符序列中,相临两个音符构成的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同样的原理,只要一组音符序列是构成上面的全音和半音的排列方式就构成了小调音阶。  二鉴别大、小调式  上面说了大调和小调的音阶序列构成模式,但是具体到一个曲子里如何判别它是大调还是小调呢?  判断一首曲子是大调或小调,有一个简单可行的方式:即全曲旋律部分结束的那个音符是1的话是大调;是6的话就是小调。更为准确的方式是从开头和结束两方面分析和判断。比如《我

7、的太阳》:  这首曲子是什么调式呢?结束的最后一个音符是1,所以它是大调的    我们再看下面的《致爱利思》的片段:  上面是该曲子一开始的部分。大家注意到了其结束的音符是6,因而该段落是小调式的。(待续......  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而使用最多的是三和弦和七和弦。和弦是按照相隔三度的方式排列的。下面分别说明:和弦名称构成音符使用位置主和弦135乐曲开始;中间;结束属和弦572乐曲中间;半终止段落;属七和弦5724乐曲中间;终止前下属和弦461乐曲中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