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45209
大小:214.8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7
《比修三知识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2012-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必修三知识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一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1)核心:“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仁”的内容: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影响:①调整人际关系②稳定社会秩序③有利于抑制暴政实现“仁”的途径: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途径:正名,贵贱有序(保守性)2)政治思想: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民本思想)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
2、远之,务实态度(人文主义)4)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影响最为深远)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为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因材施教③学思结合3、评价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②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③具有世界性,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老子1、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1)哲学思想:①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②朴素的辩证法----守静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3、评价:道家学派对中
3、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背景:1)根本:社会大变革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出现3)经济:铁器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地主经济兴起4)文化:士阶层崛起,私学发展二、概况:<一>儒家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1、地位: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亚圣2、主张:1)政治:①民为贵,社稷次之②仁政(核心)2)人性观:人性本善3)义利观:①养浩然之气②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4、不能屈3、影响: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荀子(新兴地主阶级利益)1、地位: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2、主张:1)哲学思想: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观: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转善3)政治:礼法并施,王霸并用3、影响:对中国哲学有深远影响<二>墨子(社会下层代表)---墨家1、地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张:兼爱(无等级差别的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3、战国时期显学庄子(代表没落贵族)---道家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②逍遥的人生
5、态度③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与荀子相反)<三>韩非(新兴地主阶级)---法家的集大成者1、主张: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反对儒家“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有利于增强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实力③与儒家思想互为里表,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四>孙膑---兵家三、影响:①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②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④法家思想
6、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黄老之学1、时间:西汉初年(汉高祖—汉武帝时期的指导思想)2、背景:①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吸收秦亡教训②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③顺应了统治者的需要3、作用:①黄老政治的实施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②出现了文景之治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①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②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③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理论
7、体系④汉武帝为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2、来源:《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3、主张: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施行仁政。③以德为主,以刑辅德。④三纲五常4、特点:新儒学(来源+主张)5、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限制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②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③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消极:①是一种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②具有迷信和封建等级色彩第四课
8、宋明理学一、背景1、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无法控制人心(内因)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外因)10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2012-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必修三知识提纲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3、为重兴儒学,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家体系得到丰富创新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