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归经与肿瘤靶向给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标准实用文案论中医归经与肿瘤靶向给药肿瘤靶向给药的提出无疑给现代肿瘤临床治疗带来了崭新的概念,是现代肿瘤临床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点。靶向药物与普通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可以进入难以到达的特定的靶组织和靶器官,有针对性地提高该部位的药物浓度并维持较长的有效作用时间,避免了广泛分布所带来的疗效下降及不良反应增加,从而减少了药物用量。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大量查阅和研究中医药文献,我们从中发现了大量靶向给药的中医药模式。笔者从中药归经(引经)理论出发全面论述了中药靶向给药的中医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医肿瘤临床阐明了中医归经理论在中药肿瘤靶向治疗临床中的应用,提出了中药肿瘤靶
2、向治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传统中药归经的概念 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来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即归属,经即脏腑经络,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作用。换言之,药物进入体内后,并非对所有脏腑或经络都发生同等强度的作用,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某些脏腑经络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脏腑经络则作用很小或无明显影响。2.传统归经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1)起源追溯到春秋战国至东汉末年:著名中医古籍《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已提出了不同的药物,由于性味不同,对机体不同部位有选择性,即某种药味主要入某一脏腑。其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
3、咸先入肾”。但《内经》中并没有用它来解释具体的药物。文档标准实用文案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按照伤寒不同的证候和六经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来论述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某一部位的特殊作用及适应范围。如太阳病所用以发表的麻黄、桂枝为入太阳经之药,少阳病所用以和解半表半里证的柴胡为入少阳经之药等等,这些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临床基础。(2)发展于唐宋元时代:唐宋时代,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定向、定位已作为独立药性而不再依附于药物的色、形、气、味等特性。如孟诜《食疗本草》中“绿豆行十二经脉”;寇宗《本草衍义》有木瓜入肝、戎盐入肾、桂圆归脾、泽泻引药归肾经等记载,
4、虽未正式提出归经,但却反映了这一时期对药物归经作用的认识水平及该理论体系的雏形。金元时代著名医家张元素则正式建立归经理论。张氏对脏腑辨证和遣药制方深有研究,提倡分经分部用药,如“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等,并将《珍珠囊》中30余味药载有“某经药”、“某行经药”的内容,他认为取各药性之长,各归其经,则力专效著。弟子李东垣、王好古等人进而系统归纳和发挥,提出制方用药必须引经报使,如手足太阳经病用羌活、藁本;手足少阳经病则用柴胡等。而李东垣所传乃师《医学启源用药法象》和王好古的《汤液本草》对归经理论加以充实和发挥,使归经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3)归经理论完善于明代:明代医家李
5、时珍的《本草纲目》、刘文泰的《本草品汇精要》、缪仲淳的《本草经疏》、李中梓的《雷公炮制药性解》和《本草图解》等书,均刊载阐述有关归经理论,并倡导研究归经理论应循“发明经旨,适当于用”的原则,为把归经理论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档标准实用文案(4)归经理论体系发展成熟于清代:清代论归经的书目之多,涉及的范围之广,是历代无以伦比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3类:一是综合研究本草而提及归经者,如陈修园的《本草经读》、张璐的《本经逢原》、陈士铎的《本草新编》等书;二是重点研究归经理论的专著,如贾所学的《药品化义》、赵观澜的《医学指归》等;三是研究药物及方剂归经的著作,如陈修园的《医
6、医偶录》等。3.归经的中医理论依据(1)脏腑经络学说:中医认为药物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对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和改变而被认识的。将药物的功效与脏腑经络密切结合起来是归经的认识来源。(2)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辨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度成为中医归经的理论依据之一。如治疗太阳病的主要归膀胱经,治疗少阳病的主要归胆经;犀角“清心肝血分实热”而主归心、肝经等.(3)药物特性:药物的形色气味作为药物归经的依据之一。《内经》云:“阳为气,阴为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酸先入肝,苦先入心
7、,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等.汪昂所云: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有因性而相从者,如属木者入肝;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入脾等。这些对早期的归经学说影响颇大。随着归经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充实,这种依附于形、色、气、味等论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定向、定位已显示出较大的片面性。文档标准实用文案(4)药物疗效:药物归于何脏何腑或何经,由其实际的效用来确定。归经实际是指疗效所在。徐灵胎言:“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为何经之药;”“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