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沉潜治史另辟蹊径_李长莉教授访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4月学术月刊Apr.,2010第42卷4月号AcademicMonthlyVol.42No.4中青年专家访谈录沉潜治史另辟蹊径李长莉教授访谈李长莉!丁芮李长莉,1958年2月生,河北省辛集市人。1977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19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考取同系硕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旋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史学研究至今。现任该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社会史研究
2、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创价大学、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以及中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等处作访问研究。长期从事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在∀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社会学研究#、∀战略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人文科学#(日本)、∀近邻#(日本)、∀中国社会与历史#(德国)等海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学术代表作有∀先觉者的悲剧洋务知识分子研究#(学林出版社,1993)、∀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1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晚清
3、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等,其中∀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先后获得第14届∃中国图书奖%、第18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天津市第7届优秀图书一等奖。!丁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李老师,您好!感谢您抽时间接受我的专中有什么书偷偷地传看,但凡是能找到的书我都如访。一直以来,女性学者从事历史研究的比较少,很获至宝,全身心沉浸到书的世界中。我自己也常写多在本科阶段学习历史的女
4、性后来都从事了别的工点诗啊、小品文啊等等,我那时的理想就是以后当个作。我感兴趣的是,您为什么会喜欢历史,并一直坚作家,整天读书、写作,生活在书的梦幻世界里,那该持下来孜孜以求?多好啊。那时没有考大学一说,上大学只是一个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回想起来,我进入史学不可及的梦。1976年我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之门也属偶然。我母亲是教师,或许是受家庭熏陶公交车队当售票员。工作之余,还继续找书读,练习吧,我自小就喜欢看书。但上中小学时正值∃文革%,写作,梦想着当业余作家。1977年秋,忽闻可以考大什么书也看不到,只是家里有限
5、的藏书以及同学当学了,便跃跃欲试想碰碰运气,找来旧书复习自学了&150&∋中青年专家访谈录两三个月,心里也没底,报志愿时从高往低填,文、而可能对历史、对社会有更全面的理解。总之,现在的史、哲都有,反正只要能上大学、能读书就行。最后历史学已经不再是拘泥于狭小领域、单一刻板模式化接到通知,被南开大学历史系录取了,也挺高兴。我的学科,而是开放、广阔、多元的学术空间。现实社会所在的公交车总厂听说考出了一个大学生,特地派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社会问题也需要我们借鉴一辆吉普车送我来南开大学报到。就这样,我懵懵历史的经验和智慧。
6、历史学又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懂懂进了历史学的门。女性可以从自己的关注点出发,从自己感兴趣的领最初我对学习历史没什么感觉。因为上中学域和角度来选择研究课题,倾注自己的心智和精力,时,教历史的老师讲课像念经,毫无情趣,枯燥的历去了解历史,去探索历史的智慧和奥秘,以女性的知史就是背诵年代、事件、人物等。上大学后,我才开性在历史学这个以往男性为主的学术领域里作出独始真正接触历史,也才知道历史原来是那么广博和特的贡献,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女性学者的新知,也借丰富。那时正值思想解放的年月,刚开始引进国外此而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人生。我想
7、,这也就是我为的东西,各种新书籍、新思想纷至沓来,感觉有如久什么一直对历史学抱有探索兴趣的原因吧。旱逢甘霖。我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就是泡在图书馆!我知道,您读硕士时的导师是林树惠先生,里翻书,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社会等等,无论什么读博士时的导师是刘大年先生。他们的学问和思想书,只要觉得有意思就读,尽情享受着与古今中外各对您有哪些影响呢?路哲人高人对话的乐趣。大概就是在这种广泛阅读我从20岁跨入大学开始学习历史,由本科、中,我渐渐对历史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硕士到博士,正式的求学时间是十年。这十年间,是历史越来
8、越有兴趣,觉得无论是什么都有历史,在历许多老师教育、培养了我。如在南开大学学习的七八史里各种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都是相通的,是混合交年间,我听过课的老师有郑天挺、王玉哲、杨翼骧、来新织在一起的,既很博大复杂,也更有蕴涵和趣味,学夏等老一辈先生,也有冯尔康、刘泽华、南炳文、陈振习和探索的空间也更广阔。直至后来读硕士、读博江、李喜所等中青年一代先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