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

ID:34484634

大小:29.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6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_第1页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_第2页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_第3页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_第4页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_第5页
资源描述:

《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百年沧桑话眉师附小徐济文我是在眉师附小发蒙读书的,那时是1940年,我刚6岁。学校叫“南城小学”。上课的教室是宽宽的木地板房子。随着年岁增长,我逐渐知道,这教室是一通6排并列两间教室的穿逗结构房子,系前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眉山县开办的第一所县立高等小学校的教室,再往前追溯到1162年(康熙元年),是清朝设置的眉山书院。1925年改高等小学校为高级小学,三十年代改为眉山县南城小学。建国后,改名为府街小学。1956年,眉山县人民政府决定改府街小学为眉师附小。这是因为府街小学的操场与眉山师范相邻,仅一墙之隔

2、,墙上还开有一扇木门,便于眉山师范学生到附小实习见习。我当时与一些同学常常穿过这扇木门去到眉山师范玩耍(那时叫眉山专署师资培训班)。我是1952年秋参加眉山农村小教工作当教师的。那时的眉师附小和附小的教师在全县教师心目中都要高看一着。因为,眉师附小在50年代初期,由眉山师范直接领导,无论人事、党团组织均属眉山师范直接管,工资待遇都比县上的学校要高一级。1957年后才改为眉山县和眉山师范共管,取消了这一差别。“文化大革命”期中,眉师附小下放给城关镇人民政府管理,改为为“东方红小学”。1973年又恢复眉师附小原

3、名,由眉山县和眉山师范共管。71977年秋,我调眉师附小任校长。1980年入党,组织关系都要由眉师附小支部转呈眉山师范总支部。1981年眉师附小列为省、地、县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主要由县管,稍后,眉师附小的党、团组织也独立出来。学校与眉山师范完全脱钩,由眉山县教育局直管。办学初期,眉师附小实行“四.二”分段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两年。这与全县小学一个样。1952年,附小校学习苏联进行五年一贯制试点。1953年停止,恢复沿用的“四.二”分段制。1960年,又在全县进行五年一贯制试点(招新生两个班学生80人)。20

4、03年秋季起,新招收学生一律实行六年一贯制,至2007年秋季起,全部过渡为六年一贯制。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中央恢复高考。我在附小的校长工作中,便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育领先,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那时的眉师附小,房舍破旧,教学设施简陋,教室里采光差,照明灯一盏也没有。幸好教师队伍经过文革的风雨后,基本稳定,未伤元气,在拨乱反正后,大家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劲头重又鼓动起来。于是,我注意抓了两手,一手改善硬件建设,一手团结教师改进教学,加强德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硬件方面,努

5、力筹集资金,积极拆建,争取旧貌尽快变新颜。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拆建邻操场的一栋8间砖木结构的旧教室为一幢4层共247间教室的教学大楼。资金主要靠县政府和自筹。这幢教学大楼巍然耸立在后操场边上,使百年附小初步焕发新颜,迄今仍熠熠生辉。随后几年,我校在教育局支持下,集资建起了两幢教工宿舍楼,解决了30多户教工住宿。1990年,为迎接日本市川市教育代表团回访我校,在有关领导支持下,学校向在校学生的每一位家长各借300元,不计利息,五年为期(当时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在学生毕业前归还。这样筹集了几十万元,把学校旧校

6、舍拆建一新,新修了校门,胜利地接待了日本友人的回访。为了开辟财源,1992年5月,我带领总务主任等一行3人,远赴浙江考察塑料编织工艺。返校后,争取家长支持,贷款140万元,向教师集资20多万元,当年在西郊征地5亩,办起了一座有12台编织机的编织袋厂。县长和教育局领导非常支持,在全县中小学中号召推广这个经验。这个校办厂在2002年转制,与学校脱钩。我在眉师附小校长任上,一干17年,直至1994年退休,继任的符光清校长又在学校东侧拆建起一幢5层的教学大楼和两幢教工住宿楼,进一步解决了学校电教和艺体教育的场地和教

7、工宿舍。他的继任周吉群校长又进一步充实了电教和艺体教育的设施,把操场换成了塑胶跑道;建立了红领巾电视台,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小记者和小主持人。2008年,现任的周琴校长调来,又在学校已有别具一格的音乐教室和多功能厅7、学校报告厅、练功房之外又在西边邻近操场边新建一幢两层的艺体大楼和两个停车场。至此,学校的教学场舍就比较完善了。软件方面。首先,我着手改革学校教师管理,81年,我有幸去北京参加了教育部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返校后,我就注意依靠工会,建立教工代表会制度,让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联

8、系起来,提升教工的主人翁感,从而调动起广大教工的办学积极性。教工代表会一般开成党、政、工、团、队的联席会议,一月一次。期末召开全体教工大会,让大家听取我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对我的工作开展批评鉴定。这个制度坚持始终,缩短了领导与群众的距离,融洽了校长与教工群众的关系。我作为校长把办学的重担让教工群众与我分担,自己感到比较轻松自如。其次,我和广大教师始终抓住课堂教学改革不放。我们认为,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提高课堂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