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82010
大小:86.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给教育的启示小强陈寅恪先生写给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铭,咋看起来和语文教学关系不大。在此冒昧引用,我只是想借助它山之石浇自家胸中块垒。陈寅恪先生把读书人读书治学的目的定位为发扬真理,摆脱世俗的意识形态的禁锢。可以说是发前人所未发的治理名言。古人论教育,动辄“建国君民”,今人论教育,动辄“振兴中华”,打着“经邦济世”的幌子大行欺名盗世之举,不知教书自有教书之真义,育人自有育人之目的。爱因斯坦尝言,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一位物理学家一语道破天机,愧煞古今所谓的教育名家。陈寅恪先生
2、论王国维先生之死“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正如教育非所论于一党之教育,一国之兴亡也。须知学科自有学科之特点,教师自有教师之个性,学生自有学生之性情,岂可遽以主流意识形态统制?如果说,历史学的目的在于求真,伦理学的目的在于求善,美学的目的在于求美,哲学的目的在于思考,语文也应该有其目的。如果说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而文学的目的既不是言情,亦不是言志,更不能沦落为政治和商业的附庸。文学的目的应该是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文学本身就是其目的。今人大多侈谈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不容置疑,但是语文也有非人文、反人文的一面。语言也有暴力倾向
3、,文学也有色情滥觞。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语言之外,还要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健康的文学观。即使他们以后不把文学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也应当作自己终身的兴趣,也能尊重和理解那些把文学当作终身事业孜孜以求的人。我读美国学者斯莱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最大收获就是,要学会成为“有意识的教师”。斯莱文认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应该能够不断地反思其实践,清醒地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并由此做出教学决策。作为语文老师,更要注重“有意识的教学”,尤其不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我觉得成为“有意识的教师”首先就要具备独立意识,也就是陈寅恪先生所谓的“独立之
4、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意识”的语文教师,既要正确选择和运用好语文教材,又要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挖掘具备现代精神(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科学、公平、正义等)的文本,用现代精神“武装”当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要具备大语文(文、史、哲的统一)的视野;既要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如此一来,才能成为一名有个性的教师。教育不是工厂的流水线,学生不是没有生命的原材料,可以随意加工成整齐划一的产品。教育的目的,说得简单点,就是立人。不是立某一类人,而是立每一个个体的人。今人论教育,动
5、辄高呼“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持论太高,实则完全忽略学生的个性,全面追求升学率,变成“为了一切的考试,为了考试的一切”,学生只不过是做题目的工具而已,谈何“精神成人”,没变成“精神病人”就不错了。教育根本的弊端就在于功利性太强,国家“投资”教育的目的不是立人而是立国,家长“投资”教育的目的不是立人而是立业,学生投身教育的目的不是自立(主动学习)而是被立(被动学习)。如此一来,教育背离立人的宗旨也就远矣。陈寅恪先生评价王国维先生,不以学问高低、文章好坏为标准,徒举其“独立自由之意志”,可以说是深得王国维先生心志者也,“夫岂庸鄙之敢望”。我
6、当然不敢拿这个标准来衡量一切人,来衡量中国当前的教育水准。但是,教育应该有其终极追求,我认为教育的终极追求就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就是培养“精神独立、自由思想”的个体。除此之外,皆不足论。附录: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7、,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