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爱牟利、爱智慧与僭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牟利、爱智慧与僭政*经授权译自INTERPRETATION,Winter1999,Vol.26,No.2。——柏拉图《希庇帕库斯》疏解蒂普敦(JasonA.Tipton)著乔戈译李致远校引言僭政现象,政治哲学应该始终把它放在自己的范围内加以审查:政治哲学应该尽力理解僭政得以产生的条件,以便在遭遇僭政之时把它认出来。参LeoStrauss,《论僭政:附施特劳斯—科耶夫通信》(OnTyranny;IncludingtheStrauss-KojeveCorrespondence,VictorGourevitchandMichaelS.Roth,eds.NewYork,
2、1991)。倘若政治哲学关注的是检审并保存哲学赖以兴盛的条件,那么,政治哲学就必须将其注意力转向僭政。苏格拉底式的哲人们就表现出了对僭政的关注,他们不但研究僭政的本质,而且还经常不顾自己的安危、冒险跟僭主及潜在的僭主(阿尔喀比亚德[Alcibiades]、狄俄尼索斯[Dionysius]、克里蒂亚[Critias]、亚历山大[Alexander])交锋。柏拉图的《希庇帕库斯》(Hipparchus)【译按】希庇帕库斯,雅典僭主庇西斯劳图斯的小儿子,其兄长是希庇阿斯。根据雅典民众的传说,希庇帕库斯在父亲去世后(前527年)即位,直到被杀(前514年),其兄长希庇阿斯
3、才得以执掌政权。而修昔底德认为(《历史》卷六,55),庇西斯劳图斯把王位直接传给了长子希庇阿斯,而希庇帕库斯到死都未当政。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明显立足于前一种说法。或名《爱牟利者》(TheLoverofGain),这篇对话一开始就令人惊讶:它藉以命名的,不仅是某个不在场的人,还是一个死了很久的雅典僭主。在《希庇帕库斯》中,苏格拉底同一个始终匿名的同伴讨论了“爱牟利”(theloveofgain/φῖλοκερδής)。除此篇之外,《米诺斯》(或《论法》,TheMinos;or,OnTheLaw)是柏拉图唯一一篇以一个过去的传说人物来命名的对话,此人已在文中提到。注
4、意到这点很有趣:在某种意义上,米诺斯和希庇帕库斯都是雅典的敌人;参Leostrauss,《论米诺斯》(OntheMinos),载《政治哲学的根基:十篇被遗忘的苏格拉底对话》(TheRootsofPoliticalPhilosophy:TenForgottenSocraticdialogues,ThomasPangle,ed.Ithaca,1987)。Strauss对《米诺斯》与《希庇帕库斯》之间的联系作了十分扼要的评述(页78-79),此评述不仅有力而且富于启发。“φῖλοκερδής”一词仅用于《希庇帕库斯》和《王制》卷十,其中,僭主和哲人相对;而“φῖλοκέ
5、ρδεια”只是在《法义》讨论“无耻”和“大胆”的语境里才出现过一次(649d5)。《希庇帕库斯》是柏拉图的小对话之一,其独特性已经让许多学者怀疑其真实性。围绕许多柏拉图对话真实性有许多争论,对此,Pangle有细致的讨论,见氏编《政治哲学的根基:十篇被遗忘的苏格拉底对话》导言。亦见W.K.C.Guthrie,《希腊哲学史》(HistoryofGreekPhilosophy,Cambridge,1962,Vol.4),页41;A.E.Taylor,《柏拉图:生平及其著作》(Plato:TheManandHisWork,NewYork,1927),页534,(有谢随
6、知等人的中译本,济南,1996)。我的目的不是要介入有关《希庇帕库斯》地位的争论,而是以这篇对话为思想的媒介。《希庇帕库斯》到底是不是柏拉图写的,这个历史学问题在此并不要紧;毕竟,它是“柏拉图式的”,足以当得起严肃的哲学思考。【译按】“loveofgain”在希腊语是一个词“φῖλοκερδής”,词根“φιλο-”(爱-)和哲学(爱智慧)“φῖλόσοφος”相同,并没有任何贬义,并且是指宽泛意义上的“爱”,对话中尤其涉及到教育的“友爱”,很大程度上,这篇对话的很多讲辞都和此词根有关。而爱欲的“爱”(ἔρος)则是另外一个词。另外,“loveofgain”和“g
7、ain”在文中反复出现,根据不同语境含义有所不同,很难统一译名,这里分别译为“爱牟利”和“牟利”、“利益”、“获利”等。一般而言,柏拉图诸篇对话的名字要么来自它们的主题(《王制》、14《法义》),要么来自在场的某个人(《查米德》、《阿尔喀比亚德前篇》、《克里蒂亚》);鉴于此事实,有关匿名的同伴,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这篇对话藉之得名的那个人身上。对爱牟利的论证分为两个阶段展开,这两阶段之间插入了一段关于雅典僭主希庇帕库斯(庇西斯劳图斯[Pisistratus]之子)的题外话。对一些读者而言,把希庇帕库斯引入谈话让人觉得十分意外和沮丧。兰博(Lamb)发现,谈话内容与题外
8、话之间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