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76180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杭州讲课纲要禅宗财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杭州讲课纲要:禅宗财道1核心:善和者顺;守诚者实;求变者通和:①内在——凝聚力——六和敬;②外在——吸引、团结——四摄六度诚:不妄语的真谛变:禅变通:五眼六通——禅定2法胜言;心胜行3求财无罪生财有道用财有益观财无常素材:一、禅宗的财富观?1佛教中,孤独长者与祇树孤独园;中国,袁了凡《了凡四训》的“财布施”;2中国古人的财富观:①“士农工商”的观念与“耕读传家”②子贡用财富支持孔子周游列国和文化传播③陶朱公范蠡一生的财富“三散三聚”救济世人④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办南方最大的药坊“胡庆余堂”却坚持亏本,
2、真正“悬壶济世”;3当代,曹德旺先生是最负盛名的“佛商”,应如何看“企业·财富·慈善”的关系?4现在中国企业管理是市场很混乱,像中大MBA、北大EMBA,清华总裁班、然后就是各类管理课程很繁杂、企业家《周易》提高班、企业家“国学”研究班、近几年还看到类似王绍繙,借用“禅宗文化”大做文章,开创“零项管理”等等,真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未来方向是什么?二、禅宗的财富传播模式?1“家学·家风·家产”三者的关系,如何看待?2“企业·事业·实业”三者存在怎样的联系?另外,《周易》讲“盛德之谓大业”,这样把盛德大业融
3、会贯通到这里边去呢?三、财富与禅门宗风?2司马光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子孙必有受其报者”,禅宗认为,“核心财富”是什么?3佛陀讲“财富·幸福·智慧”的故事;4最高明的手段:生财·聚财·散财;5早在北魏,就出现了“僧祗粟”,用于欠收之年赈济饥民。此后,寺院建“义仓”、“悲田坊”、“安乐坊”、“养病坊”、“安济坊”,甚至还有专收麻疯病人的“疠人坊”、“福田坊”,还有埋葬无主尸首的“漏泽院”等。而在灾荒和战乱年代,各寺院普遍施粥、施衣、施药、施棺。
4、6菩萨行圆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广行“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现代财富观的缺陷?1凯恩斯“消费刺激生产”;2西方经济理论:经济人·社会人3“环境经济学”的冷遇?4现代社会双要素:经济·科技——挑战人的欲望!五、财富与“大同世界”“人间净土”的建设?1财富的无常观、因缘观、因果观、善恶观、救世观决定了“金钱与净土”建设的观念;2《阿那律八念经》以及《大宝积经》里也说:“菩萨摩诃萨无有不正求财而行布施。”有越多财富,当然就越方便去做大布施、行大善事,但很重要的一点,就
5、是这些财富都必须是以正当方式去得到的,用非法的手段得财,不仅种下恶因,更是糟蹋了自己的福业。所以佛说:“如法求财,不以非法。”3走出二元对立:财富与道德的对立、财富与修行的对立;例子:①佛教中这样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②。《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法华经》也说:“一切资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六、禅门如何“求财”“生财”“理财”?1善于发挥“五明”之“工巧明”:“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巧明处,为少功力
6、,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2如理如法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3掌握财富的手段:“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忽怠;三者当储积,以拟以空乏。四耕田商贾,择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4“法财甚于世财”:《华严经》“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七、财富开发“如来藏”1“从金钱
7、中成就,从金钱中解脱”!2透过财富,正确的推动:事业、荣誉、地位、健康和社会和谐;3普贤菩萨十大愿之:广修供养;随喜功德;请转法轮;4透过财富,种福田,修资粮:福慧双修;悲智双运相关参考资料:◎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1.《心地观经.厌舍品》将财富四分法为:一、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赡家业。二、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三、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四、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2.在《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一、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二、一分
8、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三、一分财物留资国用。3.在《般泥洹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有四分法: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瞻视人客奴婢。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求财心态1.正命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怠心于人。是为世间正命。《阿那律八念经》2.菩萨摩诃萨无有不正求财而行布施。《大宝积经》3.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