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双重影响_吉登斯_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3社会哲学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双重影响吉登斯、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解读田国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的突飞猛进,指向启蒙运动基础的、围绕着现代性问题进行的思考和讨论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其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世界风险社会理论异军突起。运用风险社会视角深思并反省中国社会的未来道路,观察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未来走向,不失为一种冷静的、理性的、深刻的反思方式。但是,多数学者关注的是风险社会对个体生存的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而对其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则着墨不多。本文强调风险社会具有双重特征,并特别关注风险社会对当代中国人个体
2、生存的积极意义。一、风险与风险社会风险(risk)一词源于西班牙的航海术语,本意指冒险和危险。当代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对风险概念进行了精心的推敲,拓宽了理解风险的视野。首先,风险是安全与毁坏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贝克指出,对风险的谈论开始于当潜在的灾难发生时我们对自己的安全不再相信的地方。风险的概念因此刻画出了安全与毁坏之间的一种特有的、中间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对具有威胁性的风险的认识决定了思想和行为。(贝克,2004年,第175页)风险指涉的是一种特殊的现实状态可能永不但也可能,不再信任(安全)但尚未毁坏(灾难)。风险
3、是一种现实,但它不是全然本体论意义上的,必须有认识论的参与,也就是说人们需要以一种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思考风险。其次,风险是一种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方式。很多时候,风险并不在眼前和当下,而是某些发生在将来的可能性。风险成为一种驱赶人的力量,风险思维强迫人们活在未来,因为风险都是预见性的,是可能在未来影响人们生活的,使得生活在现在的人们不得不去考虑它的影响,甚至提前作出准备,以防不测。再次,风险是事实声明与价值声明的混合评估。风险声明既不仅仅是真实的声明又不仅仅是价值的声明。相反,它们要么同时是两者,要么是基于两者之间的某些物,风险直接和间接与文化定义及一种可接受
4、的或不能接受的生活标准相联系。因此在一个风险社会中,我们必须问自己的问题是:我们想怎样生活?(同上,第178-179页)风险既不仅仅依赖于主观感受,也不仅仅依赖于客观技术,而是二者的混合。社会往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检测和计算风险的大小、可能性程度、发生的方式和时间及其预防策略。但是技术部分的检测和计算行为决不是偶然的、突发奇想的,而是人们主观上对风险的担心、留意和防范意识使然。有时候,人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甚至比风险本身还令人焦虑。风险社会理论源于对现代性的反思。以现代化进程为核心的现代性,犹如一柄双刃剑,使人类在114哲学研究2007年第6期对主宰自己命
5、运的种种不确定性进行技术控制的同时,自己已经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根源。世界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把注意力引向对风险我们为自己制造的风险的有限控制的能力上。主要问题是,在人为不确定性的状况下如何作出决定。这种人为的不确定状况不只是知识基础不完全的结果,而是更多更好的知识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贝克,2004年,第8页)吉登斯把风险社会视为现代性的一种后果,所谓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新技术和全球化所产生的与早期工业社会所不同的社会特性。与传统社会相比,风险社会具有诸多特别之处:1.风险的人为性与社会性。在传统社会中,人类遭遇的风险多数源于自然
6、灾害,那时的风险是由外在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则源于人类自己,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负作用和负面后果。2.风险遍及全球。在传统社会中,世界格局相对封闭,人们的生存以地域性、本体性为主,源于自然灾害的风险往往是局部的、地区性的。现代化所引起的风险则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无论是风险发生的时空,还是风险导致的后果,都呈现一种全球性漂移、难以预测、不可控制的特点。3.风险的有限可控性。从总体的、历史的角度看,当代社会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人类不可能彻底避免和根除风险。但是就具体的、特定的风险而言,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顽强,有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4.风险影响的双
7、重性。风险将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风险研究理论家也看到了风险社会对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吉登斯说:从积极的角度看,风险社会是一个人们的选择余地扩大了的社会。风险一方面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的注意力转向这些风险所伴生的各种机会。风险不只是某些需要进行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的负面现象,它同时也是从传统和自然中脱离出来的、一个社会中充满活力的规则。(吉登斯,2000年,第47页)二、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消极影响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
8、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