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71557
大小:64.1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6
《散装同步2010闸北区二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闸北区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①周国平的散文不是时下流行的各种“休闲散文”,也不是说古道今的所谓“文化散文”。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所作的是一种探究人生之谜,追索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哲理散文。他关怀的是当前世界中人的境遇和人的精神状况。在这个日趋世俗的实利主义时代,这样的探究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国平是孤独的’。然而,追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他难解难分的情结,他在追索中体验着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②周围平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守望的距离》中,他怀着
2、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和人生的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上,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读者,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③周国平对探讨死亡情有独钟,因为死亡和人生的意义紧密相连
3、,所谓“未知死,焉知生”即是如此。对生命的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寻求,全出于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人总有一死,无论经历多少喧哗和骚动,有过多少光荣与梦想,结局总要走向寂灭。他认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因而他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一个人思考过死亡就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④他寻求爱的智慧,他认为爱情基于幻想,而爱的魅力在于“永远未完成”,每当爱完成了的时候,爱就终结了。他谈幸福,他说幸福是爱心的充实,是一种活得有意
4、义的鲜明感受。名利的热衷追逐,奢侈的生活方式给人的只是一种浅薄的优越感,而不是幸福感。真正的人生境界是绚烂归于平淡,执着于淡泊中的追求。他侃侃而论的是人生的各种生活形态和情感世界。是对于人生真谛的感悟。读《守望的距离》,你会感到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一种人生境界与另一种人生境界的挑战。那些充满睿智和哲理的隽永内涵,那些美丽的近乎格言和诗语的句子,都会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深处,都会让人思考自我境遇,关怀自我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⑤其实周国平所追求的就是对于有限生命的超越。在茫茫世界中,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人的具体的现实生命是偶然的,微不足道的。一个人无论获得多少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他在
5、时间上转瞬即逝,在空间只能偏于一隅。人要摆脱自我局限只有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上寻求无限,从而获得自由生命的体验。人()在无限中感到自我生命的短暂、平庸的渺小,()激越之情。并不是人人都在体验人生,尽管人人都生活着。将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寻求个人和有限实际利益中去的人,尽管他们得到更多的名利,但他们无暇和无能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也就不能超越琐屑和平庸的生活事实,寻求和洞察人生中有意义的情调。没有精神家园的人不能将自我一分为二,其精神和物质,理想和生活事实也就相差无几,不能将自己的人生作为自我观照、思考和欣赏的对象,不能领略人生的价值和美好。⑥周国平将自己的散文集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
6、:,,距离产生美,。当然人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利害,但一旦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就不会过份地看重和依赖它们,因为,在人生中还有比功名利禄、成功失败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这样就能始终对人生保持着诗意的美好感受。让我们永远拥有和执着地守望着这一片珍贵的精神家园吧。1、(2分)第②节画线句的意思是:………………………………………………………()A、生活充满着各种关系的琐屑;B、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影响;C、每个人的人格是独立、自主的;D、生活会有无边的空虚无聊。2、(3分)联系上下文,为第⑤节括号处选项填空并简述理由。A、如果就能B、只有才能选项:()理由:。3、
7、(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⑤节画线句的意思:(不超过15个字)4、(4分)联系全文,在第⑥节画线处写一段话,与上下文衔接。5、(3分)文章评判周国平散文属于哲理散文的依据是:①;②;③。6、(3分)文末说“距离产生美”。试举一例就此作简约论说:(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奥、抑或水比山更辽阔?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山之仁,在于容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