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

ID:34471446

大小:1.5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6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_第1页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_第2页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_第3页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_第4页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_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_范剑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No.32013城市化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兼论城市化的方向选择范剑勇莫家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摘要]过去二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不仅催生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产生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生态环境脆弱等负面影响。鉴于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本文从城市化模式的视角考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方式、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不力与以土地平面扩张为主的城市化

2、模式有内在联系,今后城市化应尊重“现阶段产业结构低端化、农业经营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一半左右的份额”等基本国情,并遵循“地方政府逐步退出土地市场、人口城市化替代土地城市化、不可急速推进土地市场的城乡一体化、富余工业土地存量转化为商住用地”等四项原则。[关键词]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方式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年均10%左右的增长业绩,2010年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人瞩目和称赞!但是宏观经济始终存在内需不足、环境代价高、弱势群体利益受到忽视甚至侵害、收入分配矛盾突出等隐患。具体说来,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消费低迷。维系经

3、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一直是以投资与出口为主,消费占GDP的份额多年来一直不超过40%。第二,投入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源消耗太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009年GDP占全球总量的8%,但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2007年每千瓦时供电耗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4克标煤,每吨钢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58公斤标煤,每吨水泥综合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1公斤标煤,分别高出14%、10%和24%。第三,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紧张,中国已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遭受过酸雨的袭击。第四,收入分配恶化。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

4、∶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0.445,接近国际上公认的0.45警戒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11年达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线。①上述粗放式、无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被公认为不可持续的。早在上世纪90[收稿日期]2012-11-06[作者简介]范剑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家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5、*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市化视角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03)、“空间集聚、跨区域城乡统筹与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项目批准号:09AZD012)、上海市西方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B101)资助。①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有望在10月出台》,载《经济参考报》2012年8月27日,也可见http://news.sina.com.cn/c/2012-08-27/065525041950.shtml。65年代中期中央就已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年前党的十六大更是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

6、展方式”并将之作为今后十年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主线。但是,时至今日,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系列政策已经实施,但是效果不佳。已有研究已经从土地制度角度系统考察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面临的挑战①,认为既有土地征用和出让制度虽然可以促进经济超高速增长,但更主要的是带来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隐患,致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举步维艰。基于上述现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难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已有的改革措施如果没有触及这一制度背景,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无异于隔靴搔痒。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制度背景呢?鉴于城市化是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本文以城

7、市化模式选择的内在机制作为阐述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不可持续的制度背景载体。同时,我们进一步认为,只有转变现有的城市化模式,才能逐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与城市化模式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领导作用,这一特征也成为城市化模式的核心所在。那么,地方政府的领导作用机制是什么?地方政府怎样通过城市化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后者实际上是地方政府与城市化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问题。本处将讨论这两个问题。1.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未能从建设型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中,地

8、方政府成员主要是由上级政府任命(垂直)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水平)两者相结合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