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传承创新

坚持传承创新

ID:34470990

大小:216.9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6

坚持传承创新_第1页
坚持传承创新_第2页
坚持传承创新_第3页
坚持传承创新_第4页
坚持传承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坚持传承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gqyan-Page1of11-21-07-2006坚持传承创新,打造检测品牌----写在上海材料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鄢国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总干事、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主任)摘要:简要回顾了上海材料研究所理化检测工作60年的发展情况,强调新时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提出检测机构和谐发展新理念。关键词:发展历史;质量检测;和谐发展时间跨越到公元2006年,上海材料研究所的理化检测工作伴随着上海材料研究所60周年大庆的来临,已走过了60个年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倍感任重,更觉路曼曼其修远兮。1.上材检测历史追溯上海材料研究所开展理化检测工作可追溯到上海解放前夕,19

2、46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所属中央材料试验所即是上海材料研究所的前身。当年陶正耀先生等被选派赴美学习并选购一批先进的测试设备,如6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布氏和洛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大型金相显微镜、化学分析仪器及标准物质等,至今实验室里还可看到一些当年购进的仪器设备。上海材料研究所成立之初仅设化学、物理、建材、电器四个组,其主要任务是为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下属的工矿企业所订购的材料进行质量验收以及对电器仪表进行检查。解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恢复期迅速地向建设期转化,实验室的检测业务与日俱增,人员和条件都得到了明显的充实和加强。到了20世纪49~56年,我所理化检测工作进入全

3、面发展时期,相继系统地提出了当时大量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检测方法,如化学方面参照美国、苏联有关标准,在国内率先制订了钢铁中元素的分析方法,编写出《材料化学分析方法》一书(该书被使用至今),统一了全国材料分析方法;在金相检验方面,编写了成套的标准操作测试方法系列小册gqyan-Page2of11-21-07-2006子,并且较早地翻译印发了苏联金相图谱等。1951年根据全国钢铁理化检验委员会的决定,指定由上海材料研究所负责组织钢铁化学分析研究班,试验、研究统一全国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等效采用原苏联国家标准方法。自1953年开始面向全国钢铁、机械等行业带头举办钢铁化学分析训练班,从此开始在全

4、国各地举办了各类学习班,并一直延续至今,为全国培训了大批材料理化检测专业人员,其中不少优秀分子成为所在企业检测机构的业务骨干或负责人。此外还协助一批骨干企业建立和充实中央实验室,所做的工作包括制定制度、配备设备、培养人员直到编制规划。当年陶正耀高工带队到沈阳重型机器厂及济南第二机床厂筹建中央实验室,厂方对材料所的专家的工作评价相当之高,通过这些活动与众多的骨干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当时的全国钢铁理化检验委员会主持下,上海材料研究所于1952年研制发布了第一批钢丝绳钢、弹簧钢、生铁(两种)、低碳钢等五个牌号的标准样品,参加合作的单位有综合工业试验所北京所、中科院工学实验馆(即后来的

5、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在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钢三厂、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天津钢铁厂、唐山钢铁厂、太原钢铁厂、石景山钢铁厂、四川101厂、四川102厂、华中钢铁公司等近二十家企业的实验室。定值结果见表1。表1全国钢铁理化检验委员会标准样品结果(1952年12月)钢号钢种碳锰硅磷硫第一号钢丝绳钢0.710.580.140.0300.036第二号弹簧钢0.600.701.600.0140.015第三号生铁2.800.203.070.1400.295第四号生铁3.300.201.690.3760.130第五号低碳钢0.140.300.0

6、100.0500.074这批标准样品为制定准确迅速的钢铁分析方法,以统一我国分析方法,培训化学分析人员,提高分析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之后,全国相继有钢铁研究总gqyan-Page3of11-21-07-2006院、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研制了几千种标准样品。近60年来,上海材料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二百多个品种的冶金标准样品,“上材标样”以成分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先进、定值结果准确可靠、销售网络完备、服务客户规范,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推动了行业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60~70年代,上海材料研究所的

7、理化检测技术获得了重要发展,在材料成分分析方面,当时大批中小企业缺少大型分析仪器,但又急需满足生产过程对分析速度的要求,在周宗祥先生(1922-1929年留学德国并获得博士学位,曾任上海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兼化学室主任,1954年定为一级工程师)的主持下,发明了高速分析并于1965年获得国家发明奖,研制的三元素和多元素自动分析仪器还参加了莱比锡国际展览,并受到海洛夫斯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极谱分析创始人)的好评。这一时期在物理检测技术方面,我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同位素技术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